市级小课题立项申请书
(2016-03-03 15:28:32)分类: 课题研究 |
安康市 2015 年度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表
小课题 负责人 |
罗龙飞 |
学 科 |
数学 |
学历 |
本科 |
职 称 |
二级教师 |
|||||
年 龄 |
31岁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209 |
工作单位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曾主持或参与 课题名称及立项号 |
参与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研究》22130123 省级课题《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SJHYBKT2014009-03 |
|||||||||||
手机号 |
13629257135 |
QQ号 |
563233503 |
|||||||||
邮 箱 地 址 |
563233503@qq.com |
新浪博客网址 |
http://blog.sina.com.cn/u/5753672826 |
|||||||||
课 题 名 称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 |
|||||||||||
小课题其他成员 |
姓 名 |
职 称 |
工 作 单 位 |
|||||||||
敖中常 |
一级教师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何昌斌 |
一级教师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杨传旭 |
二级教师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周 |
二级教师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陈 |
二级教师 |
旬阳县城关小学 |
||||||||||
我承诺:课题研究真实、可靠,不弄虚作假、不剽窃他人成果。 |
签名:罗龙飞 |
|||||||||||
单位 审查 意见 |
(单位盖章) |
|||||||||||
县(区)教研室审查意见 |
(单位盖章)
|
|||||||||||
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查意见 |
(单位盖章) |
|||||||||||
选题缘由及研究设想 |
||||||||||||
一、选题缘由 (一)来自于对“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既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进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研究,是一项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长远发展的课题。 (二)来自于对“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现状的思考。由于“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实施的认识程度不够,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有的教师认为这部分课程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上不上没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带而过,或者作为自学内容;也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知识,将其囊括在整个教学内容当中,将实践活动课变成了数学知识课,脱离了本来的教学宗旨;还有的教师认为实际教学中没有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资源,没有办法进行实践活动……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日常教学活动? 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如何定位目标?这都亟需我们对“综合与实践”课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实践研究。 (三)来自于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如:美国加州各中小学实施的“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实施的“动手做”、日本实施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及我国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前沿的部分省市开展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查阅这些资料,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调查、课类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几个方面,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多,而实践经验层面的研究少。对于小学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有效研究的少。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 “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有效率(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有效益”(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收益)、“有效应”(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较高效应)的课堂,主要探索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评价三者统一的实践策略,形成符合本部分课程内容特色的系统化课例成果。 (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尝试依据课程标准理念,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研究设计出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系统化课例成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现实案例。 (三)研究内容 1.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教学策略; 2. 研究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例,形成系统化课例成果。 3.提炼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经验应用于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 2.行动研究法: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成果。 (二)研究的主要步骤 1.前期准备(2016年1月)申请立项,制定并申报课题方案;填写上报课题申请表,组建课题组。 2.实践初期(2016年2月)等待课题立项,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学习相关资料,加强对课题理论的学习,充分领会课题的主要精神;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3.实践中期(2016年3月—2016年6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中期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观察、反思;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实践后期(2016年7月—11月)对中期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实验论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进行课题总结,形成结题报告。 5.总结结题(2016年11月后)完善课题研究报告及成果附件,申报成果鉴定;发布并推广研究成果。 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2014年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小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研究,与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异曲同工,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许多实践经验。 (二)课题组有省级教学能手两名,市级教学能手一名,骨干教师三名,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负责人曾参与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和省级课题《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2015年取得省级数学教学能手的称号,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保证本课题的实施。 (三)我校是省级科研兴校明星校,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教育科研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支出、物质条件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一)预期成果。通过研究,设计出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例,从实践中提炼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系统课例成果。 (二)预期成果的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课例研修报告; 3.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设计集; 4.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课件集; 六、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罗龙飞(校办室副主任、二级教师)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完成课题方案设计,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敖中常(骨干教师、一级教师)负责高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何昌斌(教研组长、一级教师)负责高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 杨传旭(校办室副主任、二级教师)负责中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 周佩(教导处副主任、二级教师)负责低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 陈莉(班主任、二级教师)课体组成员,负责低段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