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之旅——读《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有感
(2015-07-06 11:43: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还记得刚进入教坛时,就已经看过很多关于张齐华老师的课例了,每次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无不被他机智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他的教学风格,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在课堂上的机智幽默等,都让人由衷赞叹!这次收到林老师所赠送的这本《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一书,真得是如获珍宝。“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我了解了张齐华的成长历程。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而我却看到了他 ——因为热爱、执着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新书的扉页,我们读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写的序《他徜徉在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是的,从本书里我看到的是这位“数学王子”如何执着、热爱地演绎着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也感受到了张齐华老师课堂里独特的数学文化。
开篇的第一个课例是很经典的课例《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第一版我也听过,也听过很多模仿这节课的。你不能不佩服张老师在这节课上所倾注的心血。特级教师徐斌评价说:“这是一个行云流水般的数学课堂 ”还有许多教师用“一节美丽的好课”“怦然心动”“绚烂、惊艳”来评价。这样的数学课,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台。这节课表达的正是数学的一种文化解读。教学伊始,张老师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既巧妙渗透了圆的神奇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向往;在探究结整后,介绍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历史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阈,拓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世界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动人起来。
看完这节课的课堂实录后,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数学文化,在这节课看来,要真正体现数学的文化特性,我们应该对数学的发展史、数学的美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紧密联系予以相当的关注,这些都是体现数学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数学文化内涵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么看到这里我想是不是只有能体现数学历史的课才能体现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等同于数学史吗?看完张老师的“理念探索篇”改变了我对数学文化的片面理解。在这一章节里没有明确一个对数学文化的准确定义,但从文字里我们看到了数学文化在数学课里是处处可见的,只是看看我们能不能有一对发现数学美的眼睛而已。在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叙述是:数学文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学+文化”。在关注数学历史性和数学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数学文化有一种更为家常的朴素理解:文化者,以文化人也,数学真正的文化要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方式、方法、视解。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使学生领悟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必显露无遗。从这一意义上讲,数学文化又怎么仅属于《圆》和《轴对称图形》?任何数学课堂,我们可以触摸到数学文化的脉搏,因为,拥有思考,便拥有了数学的文化力量。没错,数学不就是思维的体操吗?在课标的总体目标中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倘若再次追问:“数学是什么?”“数学课堂可以给孩子留下什么”,我想因为有了张老师的引领,我们眼前的数字、符号、概念……等等都赋予了新的“精神元素”,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诗意的人性光辉,变得灵动与飘逸。“研究源于阅读,收于实践。”“行动造就本质,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课堂,是我们需要用心经营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留给我们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