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思——读《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有感
(2014-09-06 19:50: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笔记 |
上一年我有幸聆听了钱老师的课例和讲座《落实新课标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专题,那是我第一次跟钱老师零距离接触,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勤思善学的人,钱老师的讲座形象具体,深入浅出,举例生动,这个暑假我拜读了钱守旺老师的《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这本书,使我更深层次的感受到钱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教学主张。这本书是钱老师二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结晶,钱老师通过25个教学主张,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他的主张定位准、观念新、方法实。而每一个主张都有“观点分享”和“行为跟进”两部分。“观点分享”部分,简洁凝练,句句入心,读后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行为跟进”部分,钱老师总是以“如何”、“要”等词语,给出了很多实用又可操作的具体策略,视角独特,案例典型,而不是仅仅的理论。
在“25条教学主张”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以下几条:
一、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只有基于儿童研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钱老师通过“墙上的洞”这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孩子有学习的天性,他们渴望学习,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钱老师诠释了读懂学生方法的六个方面,第一要读懂学生的特点,第二要读懂学生的基础,第三要读懂学生的需要,第四要读懂学生的思路,第五要读懂学生的错误,第六就是要读懂学生的情感。
在“读懂学生的错误”中钱老师说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能够宽容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果有一双慧眼,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特别的价值,错误也就变得“美丽”起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我认为我们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错误和作业中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看法,当遇到学生的回答偏离所需的正确答案,教师应要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深入地寻找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而不是急于换其他学生发言或否定学生。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回答问题,容易失去信心,习惯做“听众”。在钱老师的课堂上是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 在数学作业中,学生做错题是屡见不鲜的,那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教师不能单纯的“判错—讲解—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效果是不大的,而且学生还可能会重蹈覆辙。学生的作业、练习正是读懂学生错误的最好载体,学生的某些错误,常使教师感到莫名其妙,但读懂了,就能变“废”为“宝”。在平时上课和批改作业时,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记录学生课上的典型发言和出现的典型错误,随着这些资料积累得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深。
二、适度拓展,增加广度
在第8个主张“适度拓展,增加广度”里钱老师提出要把课本习题“用足”、“用活”。我很赞同这一点,特别是一题多用,同一道题,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遇到容易混淆的练习时,我们可以变成对比式题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解题的方法。在新修订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学习估算时,讲授完例题后,下面的练习就是通过例题变式得来的。在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里还有很多体现,都比较注重把课本习题“用足”。
老师们在使用课本中的练习题时,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道题能否把条件变一变?这道题能否把问题变一变?这道题还有哪些价值没有挖掘出来?
三、善于举例,深化理解
钱老师把他的教学经验毫不保留的分享给我们广大教师,在第24个主张“给力十招,教学高效”中,让我学习到很多高招,如“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公约”、“上好开学第一课”、“评选数学学科班级之最”……只要我们像钱老师一样做教育的有心人,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