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村的金紫第

标签:
官田村金紫第夏侯吉水继美堂 |
分类: 夏侯地 |
在樟山镇的官田村(隶属官陇村委会)祠堂前有一座牌坊,上书《金紫第》三个金字,高大雄伟,巍峨壮观。
在明、清的古建筑中有一些民宅往往会在门楣上写着“大夫第”,表明这家人家是当官的,或祖上是当官的“大夫”。但称“金紫第”的建筑物在吉安尚不多见。官田村,是一个人口不足三百的小村庄,他们居然有一座这么显赫的“金紫第”牌坊,真的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官田村的“金紫第”,虽然不是皇上御赐敕建的,却也不是自封的。据吉水水北夏侯氏十四修族谱记载,“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十二月,中顺大夫吉安府知府张汉,文林郎庐陵县知县吳世泽为进階中顺大夫瀋府长史夏侯辉竖建金紫第牌坊于夏侯氏宗祠门前。”始建距今已近五百年,在清朝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六月进行过重修。牌坊为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宽下窄,是空中楼阁式,造型精美,榫眼相扣,天衣无缝。四角翘起,掛着四个金铃,清风习习,铃声迭起,祠堂上空迴淌着优美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牌坊下层中间有木栅栏,一对石狮分立两边。文革期间破四旧时,金紫第惨遭厄运,一对石獅被砸烂,上层被折除,下层变成了牛栏。直至公元2005年仲夏,官田继美堂夏侯子孙,齐心协力,在原来基础上又恢复重建了这一古迹,金紫第才又重现了昔日的风彩。

吉安知府张汉,庐陵知县吳世泽为何要为在夏侯辉祖居祠堂建造的牌坊赐名为《金紫第》呢?原来夏侯辉并非等闲之辈!据吉水水北夏侯氏族谱记载:夏侯辉,初名昭,字景辉,号宝庵。生于明正统辛酉年(公元1441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初补邑庠生。因事往汉中卫充官藉弟子员,应宏治乙卯科(1495年)乡试中式二十名举人。汉中府竖青云独步坊。历任北京国子监助教。敕合升山西沈府长史,领诰命进阶中顺大夫,家竖敕书阁。享年七十有九。殁于正德己卯(公元1519年)年八月初九。夏侯辉自宏治乙卯(公元1495年)中举后,先后三次获皇上敕命表彰升迁。即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由国子监助教陞任五品奉政大夫、山西瀋府长史司右长史,再陞授中顺大夫,官衔已达四品。据查找有关资料知,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王府、公主府中,掌管府中政令,可以说是地位显赫,因此作为家乡的府、县主官,为表示对王府官员的敬意,为牌坊赐名题字应在情理之中了。
金紫第是矗立在官田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夏侯辉就是他们崇拜的先贤,是子孙后辈学习的榜样,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
官田村座落在樟山镇政府北约1000米的田陇之中。前无流淌的江河,后无可倚靠的大山,三五十户人家就紧缩在田陇中间,可耕之地很少,发展空间有限。官田,官田,官与田之间的通路就是读书,因此耕读传家是祖先留下的祖训。在明清时代,官田村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村子。这个村虽然人口不多,但读书人却不少。明朝时有父子登科,兄弟联捷的佳话美誉。祠堂里至今都悬掛着《父子兄弟登科》的牌匾,镌刻着一副醒目的祠联:
根据族谱记载:
夏侯正
名本端,号直庵。天顺己卯科(公元1459年)乡试十二名举人。任职浙江鄞县教谕。
夏侯俨(夏侯正之子)
二十五岁中成化乙酉科(公元1465年)江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丙戍(公元1466年)乙酉(公元1469年)两科乙科进士。
夏侯辉(夏侯正之弟)
应宏治乙卯科(公元1495年)乡试中式二十名举人。
这个牌匾和这副祠联就是这父子叔侄三人先后中举的写照。
根据江西省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夏侯氏纵横录》一书中记载的夏侯氏清朝名人录中,官田村就有十位:
夏侯灿,清邑庠生《河西乡志》
夏侯诚,清邑庠生《河西乡志》
夏侯锠,清邑庠生《河西乡志》
夏侯济,清州同衔《庐陵县志》
夏侯学仕,清赠登仕郎《庐陵县志》
夏侯寿,清封儒林郎《庐陵县志》
夏侯映楹,清赠儒林郎《庐陵县志》
夏侯能让,清赠登仕佐郎《庐陵县志》
夏侯信忠,清赠登仕佐郎《庐陵县志》
夏侯玉川,清赠登仕佐郎《庐陵县志》
解放后,官田村更有不少青年从田间地头走进大学之门,有些还出国深造。去年该村又有两位青年考取一本、二本大学,在祠堂宴请族人时,祠堂门前贴着一副祠联:
这副对联是官田村青年才俊仰慕先贤,励志进取的心声。
为鼓励青少年学子传承先贤文风,光耀夏侯门第,去年年底,由村民夏侯继元发起成立官田村继美堂奖学基金会,奖励本族堂优秀青年学子勤奋学习,立志成材,报效乡党,服务国家。可见,重视教育一直是官田村民信守不变的理念。(夏侯文庆/文
夏侯诗川/图)
前一篇:曹家和夏侯家,曹操到底跟谁亲?
后一篇:冬天里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