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空压缩机”文稿
GXR
2025-5-31
看到一则网上文稿《一眼万年一步千里
杭州正在秘密试验“时空压缩机”》。
这文案,如果是与我有瓜葛的人写的,我就一头往豆腐上撞死算了。这是妥妥的侮辱人的智商。
前几年,有两个“非物理人”写的文案,一个就是上面的“时空压缩机”(超重力离心机),另一个是吹捧反近代物理的王教授,都侮辱了物理类师生智商,等于是把物理专业师生的脑袋按在地上不断摩擦。然后呢,我的那些个微信朋友集体来嘲讽原本其实无关的我,说“你们既然可以把一百天压缩成一天,以后你就一百天拿一天工资”算了。
我说这种“时空压缩机”文案不可能是正经单位写的,是多事的自媒体在乱写。然后他们拿出了这个实验室网页的这方面正式新闻稿文案。我只好无语。
解析说明:
超重力离心机,只是一个具有较大向心加速度的非惯性系,而不是产生了真正的引力场。虽然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惯性离心力与引力场等效,引力场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数学描述用黎曼微分几何,因此任何与非惯性系、引力场有关的现象确实都可以说成“时空弯曲”,用相对论度规、克里斯托弗联络、黎曼曲率来描述。
但是,事情不能打擦边球。
广义相对论的低阶近似(弱场、低速近似)正是牛顿引力理论。地面上的超重力离心机,无论你的向心加速度多大,就算是一百万倍的g(g=9.8m/s^2),也不能说成是“时空压缩”,因为经典的牛顿力学完全可以计算与解释。离心力虽然让你翻江倒海,但黎曼曲率(所谓时空压缩)几乎是零。白矮星、中子星上的引力场,很强了,也不敢自称“时空压缩”。只有黑洞,才可以称有“时空压缩”。
地面上实验室,即使火箭能产生百万个g,也不能称呼为“时空压缩”。如果靠自己离心法,那这个“惯性离心势”(对应百万个g,转动半径R即使是十米),对度规的修正只有V=gR/c^2=10^(一9),小得可怜(黑洞表面,这个值可为1的量级)。
之所以敢称“时空压缩”,只是写者把对强大的惯性离心力的感觉误会、混淆为“时空压缩”或“时空弯曲”。真正导致“时空压缩”或“时空弯曲”的,其实是“惯性离心势”,而不是“惯性离心力”。有强大的
“惯性离心力”,不一定有大的“惯性离心势”。例如,电子绕原子核转动,这加速度是十万亿亿倍的g(g=9.8m/s^2),电子或原子自称“时空压缩〞了吗?丝毫没有。
至于地面设备几千个g,敢称“时空压缩”,等于说,如果你开了一个网店,要我写一个文案,要求写自己“正在开启或从事马云阿里巴巴式电商帝国事业”。用词严重打擦边球。我作为朋友,肯定要往豆腐上一头撞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