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这是国内马拉松新高点

2023-11-03 06:52:16
标签: 马拉松 郑马 北马 济南马拉松 成都马拉松

即便是在2018、2019中国马拉松全面爆发的盛世,你也找不到像2023年10月29日这样的一天。

不是说比赛的数量,而是量级。

北马领衔,另五场省会马西安、济南、郑州、长沙、成都齐聚,乃是中国马拉松三年沉寂、蛰伏后,今年马拉松全面归来的全新诠释。

可能你也发觉,历经过去三年,中国马拉松变得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眼下中国马拉松自然无法与之前的巅峰状态比,能有2018、2019的兴盛,也是因为有之前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巅峰后因外力骤停,对马拉松产业是不幸的、残酷的,但也在被动中,让我们在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能够沉淀一下。

中国马拉松不可能一条直线一直往前的,其发展,必然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发展中肯定会有些不适宜的选择,会有些阻碍到继续发展的磕绊,这个时候,便需要放慢脚步,审视自我,寻找新的腾飞之路。

这样的路,有行业发展的诉求在内,因势利导,积小成以成大成。

从今年春节后马拉松逐步恢复以来,赛事扎堆日已见惯不怪,一天三四十场马,真算不得啥。各地办赛的热情,跑者奔赴在全国各地,从表象上看,马拉松的盛况已经回来了。

难得一见的是,一天之内,六场省会级的大型马拉松同时开跑。这带给我们的,是中国马拉松市场的活力、旺盛的生机,其中更是蕴含着未来迈向更高水准的诸多迹象。

成绩的提升

既然是比赛,成绩必然是“硬通货”。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国内赛事邀请不来国际顶级选手,一些顶级赛事将冠军全额奖金的门槛设置在2:10,一整年内,国内能达标的成绩,可能就一两次。

在另外一个层级,马拉松大发展的这些年,国内马拉松成绩的提升,真是难以让人满意。精英选手参赛就是打酱油的,大众选手以“破三”为指标看也是为数不多。

这一切,在今年,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如果说,2019年时董国建在柏林马跑出迫近国内纪录的成绩还让人觉得有几分意外,那从今年何杰、杨绍辉在无锡联袂打破沉睡16年的国内纪录,证明国内顶尖选手,已往前迈了一大步。

何杰的亚运会冠军,陈天宇更是在北马跑出了国内选手最好成绩,也是国内男子马拉松历史第三好成绩。

而且,今年国内不少赛事中,不再是外籍精英的一统天下,国内选手或击败他们荣膺冠军,或跟上他们站到领奖台。从哪个层面,这样的进步,都是一个可喜的迹象。

在大众选手层面,北马也交出了一份让人欣慰的答卷,破三者达到了2402人,是上半年原纪录的两倍。

大众选手的速度,乃中国马拉松精英成绩的基础。随着马拉松的发展,有更多的人开始跑步,有更多的人开始科学训练提高水平,破三人数的激增,使中国马拉松的纪录不断提升,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水涨船高,国内很多赛事今年都提高了外籍选手夺取冠军全额奖金的门槛,像成都马、长沙马均为2:09(不含)以内,北马更是达到了2:07:30(不含)以内。最终老外在这三个大赛上,虽然都没拿到全额奖金,但成绩都算比较接近了。

理性的选择

大家是否还有印象,有那么几年,各地马拉松都喜欢加上“国际”二字,以彰显自己的档次。后来,又出现了一阵去“国际”热,时下,马拉松赛中还有国际的,在国内已不多见。

国内马拉松的火爆,并不是因为外籍精英选手的需求,而是我们在一定阶段,很多赛事需要外籍精英选手撑门面。于是乎,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想着国内、国际认证,金牌赛事、金标赛事成为最大的追求。


这其实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你别看今年马拉松一片繁荣,外部大环境跟前些年比,已大为不如。很多赛事面临的难题,都是办赛经费。今年有不少赛事,就是因为主办方没预算、赞助商没热情,继续停办。

在省会一级,受到的影响也许不如大量中小马拉松大,却也的确存在。既然如此,该省的地方就省,合情合理。

大型马拉松同质化严重,一直是国内马拉松存在的一个问题。眼下借着外因的改变,适时地做出些能体现自身赛事特质的调整,非常及时且有必要。

像郑州马倾力打造自己的“姓氏马拉松”,让大家在跑马之余,有种文化上的认同感;济南马,在补给上设置流水席的做法,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办好一场马拉松,出彩的地方不是说拿钱砸即可,更需要选择、用心。这几年的经历以及眼前的现状,相信能让很多赛事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来。

2023还有两个月,国内还有大批赛事,我希望更多的赛事能让我们感觉到新变化。并不是每一种新变化都会取得好效果,只是这样的探索,对于中国马拉松的向前,有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