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7日两天,田协马拉松学院面向各省级路跑赛事监管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路跑赛事分级监管专题培训。
关于赛事分级监管,是疫情以来,尤其是去年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惨剧后,解决赛事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2021年6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包括公安部、卫生健康委和应急部共11个部委在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
2021年10月18日,《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监管办法》印发。
2022年3月23日,体育总局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
前不久更新的《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管理文件汇编》2022版中,协会规范性文件及通知部分之安全类文件中,前两个便是《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监管办法》《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分级监管督办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人民至上,安全至上。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于路跑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赛事分级监管,起码从理论上看,相当棒。但这也无法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情况有别,会出现一些执行中的问题。
好在赛事停摆,培训安排上了。这次只是省一级的,下面还有市、县两级,往往越到基层,越容易影响政策的执行力度。赛事分级监管落到实处,起到预想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队伍建设
田协为什么会办这个培训班?
原来是经过对32个省级监管单位调研后发现,这些监管单位在监管意识、监管制度落实、监管机制建设和监管手段方面存在问题。
说实话,这几方面没做好,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做好了么?
其实,这也怨不得各省级监管单位,本来就是一个新的管理举措,究竟怎么个操作法,他们肯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路跑行业可能一点都不熟,想将这项工作做好,勉为其难。
也就是说,类似这样的培训班,早就该办,不单针对省一级的,还有市、县级的,只有培训到位,监管时才会少出问题。
早在疫情前的2019年下半年,田协就已推行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分类管理的试点。当时确定安徽、江苏、广东、陕西、四川和浙江六省为试点单位。
因为赛事安全有了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惨剧,安全监管又被上级部门强调,就成了当务之急。从理论上讲,只要各级监管单位监管到位,便可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避免赛事的安全问题以及其他恶性事件发生。
马拉松高度产业化,这些年来的飞速发展,田协是管理机构,又拥有认证权限,无疑是受益者,但到了省、市、县田协,并没沾到什么光。
现在将监管权限赋予这些部门,首要问题,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从上到下,大家都是在提供服务,那么上行下效,工作也能积极推进。
怕的是,上面能够利用自身权利,从管理上获得收益,下面却讲奉献不谈这些,大家觉得,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多少?
来日方长
从田协管理文件中披露的32家省区市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单位信息看,各地归口不一。有的是田管中心,有的是田协,有的是体育局下的处室,真是有点“乱”。
据了解,即便省一级,田协的建制也不乐观,人员极度短缺。这亦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这个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摆设。
现在要用到了,要么一个人当成几个人用,要么从其他岗位调人手,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确保对路跑赛事的监管落到实处。
再往下,市、县级田协的情况,情况只能更差。有的地方,连田协都没有,那就由其他部门代劳了。
路跑赛事,有其专业性,也不同于体育行业内其他赛事,这样的监管,一定需要专业化。加之国内的路跑产业市场属性又十足,在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要想监管得力,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到目前为止,田协才将培训落实到省级监管单位,再往下还有地市级和县级。很多事,越到基层越关键,而基层单位由于对政策把握程度不一,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变形。
其实疫情催生的线上培训,于一项政策的落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这次面向省级监管单位的培训,亦可借用到地市级和县级的培训上。
让所有监管人员都能受到培训,了解路跑运动,了解路跑赛事的运营,才不会使监管走了样。
路跑赛事四级监管,意味着往后办赛,婆婆多了,这些婆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路跑行业就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安全。大家莫不都希望如此,一旦有些婆婆有其他想法,无形间就会增添办赛难度。
加强路跑赛事监管,肯定是接下来一个阶段内的重点,疫情下不能办赛则给这样的监管提供了“喘息”,这一政策会对众多马拉松赛事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真不好下结论,走着看吧。
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婆婆多了,安全就有保障了!
5月26日、27日两天,田协马拉松学院面向各省级路跑赛事监管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路跑赛事分级监管专题培训。
关于赛事分级监管,是疫情以来,尤其是去年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惨剧后,解决赛事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2021年6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包括公安部、卫生健康委和应急部共11个部委在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
2021年10月18日,《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监管办法》印发。
2022年3月23日,体育总局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
前不久更新的《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管理文件汇编》2022版中,协会规范性文件及通知部分之安全类文件中,前两个便是《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监管办法》《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分级监管督办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人民至上,安全至上。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于路跑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赛事分级监管,起码从理论上看,相当棒。但这也无法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情况有别,会出现一些执行中的问题。
好在赛事停摆,培训安排上了。这次只是省一级的,下面还有市、县两级,往往越到基层,越容易影响政策的执行力度。赛事分级监管落到实处,起到预想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队伍建设
田协为什么会办这个培训班?
原来是经过对32个省级监管单位调研后发现,这些监管单位在监管意识、监管制度落实、监管机制建设和监管手段方面存在问题。
说实话,这几方面没做好,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做好了么?
其实,这也怨不得各省级监管单位,本来就是一个新的管理举措,究竟怎么个操作法,他们肯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路跑行业可能一点都不熟,想将这项工作做好,勉为其难。
也就是说,类似这样的培训班,早就该办,不单针对省一级的,还有市、县级的,只有培训到位,监管时才会少出问题。
早在疫情前的2019年下半年,田协就已推行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分级分类管理的试点。当时确定安徽、江苏、广东、陕西、四川和浙江六省为试点单位。
因为赛事安全有了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惨剧,安全监管又被上级部门强调,就成了当务之急。从理论上讲,只要各级监管单位监管到位,便可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避免赛事的安全问题以及其他恶性事件发生。
马拉松高度产业化,这些年来的飞速发展,田协是管理机构,又拥有认证权限,无疑是受益者,但到了省、市、县田协,并没沾到什么光。
现在将监管权限赋予这些部门,首要问题,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从上到下,大家都是在提供服务,那么上行下效,工作也能积极推进。
怕的是,上面能够利用自身权利,从管理上获得收益,下面却讲奉献不谈这些,大家觉得,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多少?
来日方长
从田协管理文件中披露的32家省区市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单位信息看,各地归口不一。有的是田管中心,有的是田协,有的是体育局下的处室,真是有点“乱”。
据了解,即便省一级,田协的建制也不乐观,人员极度短缺。这亦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这个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摆设。
现在要用到了,要么一个人当成几个人用,要么从其他岗位调人手,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确保对路跑赛事的监管落到实处。
再往下,市、县级田协的情况,情况只能更差。有的地方,连田协都没有,那就由其他部门代劳了。
路跑赛事,有其专业性,也不同于体育行业内其他赛事,这样的监管,一定需要专业化。加之国内的路跑产业市场属性又十足,在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要想监管得力,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到目前为止,田协才将培训落实到省级监管单位,再往下还有地市级和县级。很多事,越到基层越关键,而基层单位由于对政策把握程度不一,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变形。
其实疫情催生的线上培训,于一项政策的落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这次面向省级监管单位的培训,亦可借用到地市级和县级的培训上。
让所有监管人员都能受到培训,了解路跑运动,了解路跑赛事的运营,才不会使监管走了样。
路跑赛事四级监管,意味着往后办赛,婆婆多了,这些婆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路跑行业就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安全。大家莫不都希望如此,一旦有些婆婆有其他想法,无形间就会增添办赛难度。
加强路跑赛事监管,肯定是接下来一个阶段内的重点,疫情下不能办赛则给这样的监管提供了“喘息”,这一政策会对众多马拉松赛事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真不好下结论,走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