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纪海龙

(2014-05-20 14:53:05)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咸阳长庆子校礼泉分校

                                                            纪海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的安全教育因素和器材本身的教育因素,组织结合生活的快速转移物资游戏,及双人配合热身活动,将生活活动及人员配合等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课堂里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力争在“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过程中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常态化的体育课。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取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作为主主教材,安排“快速搬物”游戏作为辅教材。前抛实心球是水平四七年级田径教材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我安排了三课时教学。该内容是第一课时。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项目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协调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手、腰、腹、腿等综合力量。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教授的对象是七年级一班的学生,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共同点,该班级的男生相对活泼好动,爆发力量较强但柔韧性较差、女生普遍较文静,学习的态度端正、柔韧性较好、但上肢力量较差。并且该班体育学习小组组长都能认真负责的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这也是该班学习的一个亮点,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生们初步懂得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形成及各种不同的前掷实心球方法,以及知道出手速度和角度对投掷远度有直接影响。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与身体协调性,使6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课,培养学生对投掷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人员配合的默契度。

五、重难点:

重点:前掷时的发力顺序。

难点:肢体协调用力及投掷角度速度。

六、教学流程:

(一)热身阶段

1、课堂常规

2、听数变向跑

3、教师带做徒手操及双人操:压肩、挺腰、侧拉。

(二)实践学习:

1、前掷实心球学习:

1)自我探究阶段: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后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自我完成并总结。

A:学习双手持实心球和拨实心球。

B:直腿坐投掷练习:

方法:采用直腿坐,体会手臂的发力。

C:跪姿投掷练习:

方法:双膝跪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

D:单膝跪地投掷练习

方法:单膝跪地是双膝跪地的延伸和巩固,脚有前后站立。

E、站立前掷实心球

F、探究实心球动作及发力顺序。

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腰腹发力的重要性。经过学生自主讨论及探究,明确前抛实心球的动作及发力顺序。

2)完善动作阶段:

A、完整动作模仿

B、完整动作练习

C、展示及纠错

D、带有高度及远度示意的练习

2.持球接力游戏

分小组站在起跑线的后面、听见口令后迅速两手各持(抓)一球跑到指定区域放球加速回跑、击掌接力。先全部完成为胜。

目的:发展速度力量、小肌群肌肉力量及学生肢体协调用力能力。

(三)恢复身心阶段

1、放松操两节。

2、呼吸放松法。

3、小结本次课

七、场地器材:

足球场、实心球36个、小标志筒36个、大标志筒6个、跳高架一副、皮筋一根、扩音器1台。

八、效果预计:

1、密度:35%—40%

2、强度:中等强度

3: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九、本课特色:

 1、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上手前掷实心球的发力顺序及动作顺序。利用预定投掷角度强化学生对投掷角度及速度的理解和肢体体会。

 2、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3、 学练结合、学玩相间、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善诱利导,以教师的教调动学生的学。

 4、 游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体育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1            教师  纪海龙 

教学内容

前掷实心球(1);游戏——持球接力

重点:前掷时的发力顺序

难点:肢体协调用力及投掷角度速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生们初步懂得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形成及各种不同的前掷实心球方法,以及知道出手速度和角度对投掷远度有直接影响。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与身体协调性,使6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课,培养学生对投掷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人员配合的默契度。

顺序

教学内容

达成目标

学生活动

次数

教法指导

组织要求

教师预见

热身阶段

1、课堂常规

 

 

 

 

 

 

 

2、听数变向跑

学生按指定路线慢跑,教师发出1、2、3等数字学生按照数字代表的要求进行急停、向后转向、蹲下等动作。

 

 

3: 徒手操及双人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学生能按要求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见习生随堂听课并依据需要帮助教师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游戏

 

 

 

 

 

 

 

 

1、明确要求

2、听口令练习

 

 

 

 

 

 

 

 

2-3

 

 

 

 

 

 

 

 

 

 

 

 

9*4*8

1指定集合地点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5安排见习生

 

 

 

 

 

 

 

 

 

 

 

 

 

1、教师带领练习

2、鼓励指导学生练习

 

圆形队列练习

练习 

  ♀       

♀        

  ♀       

    ♀  

 

 

 

 

 

 

 

 

 

 

 

 

 

 

 

 

 

 

 

 

 

双人操练习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动作。

实践学习

一、投掷:双手头上前投掷实心球

1、前掷实心球学习:

1)自我探究阶段:

A、学习持实心球及拨实心球。

B、直腿坐前掷实心球

C、跪姿前掷实心球

D、半跪姿前掷实心球

E、站立前掷实心球

F、探究实心球动作及发力顺序。

 

2)完善动作阶段:

A、完整动作模仿

B、完整动作练习

C、展示及纠错

D、带有高度示意的练习

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要求学生能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并学习实心球的动作及发力顺序。体会肢体协调用力对动作的影响。

3、在教师的示范及指导下明白投掷角度及速度对距离的影响并体会。

1、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及要求进行各种投掷姿势的练习并分小组讨论总结

 

2、接受教师的指导,及时改进动作。

 

3、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调整和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争取优先。

每组2次

 

 

 

 

 

 

 

 

 

 

 

 

 

 

 

 

 

 

 

 

 

 

 

每组4-6次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各种投掷动作的探究及学习

2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体会动作及发力的顺序。

 

 

 

 

 

 

 

 

 

 

 

 

 

 

1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错。

3教师让学生进行展示,对出手角度及速度进行再次强调并组织进行针对性强化练习。

 

圆形队列、各小组按指定区域进行投掷。  

 

 

 

 

 

 

 

 

 

 

 

 

 

 

 

 

 

 

前后两排分男女生站立

(4米及5米线)

   

    

 


学生能够明确体会出不同动作身体发力部位的不同、教师应因势诱导、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学生在追求出手高度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出手速度、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集中讲解或纠错。

二、持球接力

分小组站在起跑线的后面、听见口令后迅速两手各持(抓)一球跑到指定区域放球加速回跑、击掌接力。先全部完成为胜。

 

 

 

 

 

 

1:发展学生手部肌肉力量及学生肢体协调用力能力

 

1:听教师讲解记住动作要求

2: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2——3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及注意事项。

2、必须将球放置地面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分组站立



★

 

 

 


情景结束

1、放松

双人互相放松

呼吸放松

 

1、  师生评价并小结本次课

 

2、  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2:能客观评价

1:跟随音乐进行呼吸放松

2能自评互评

3师生再见

1-3

1、教师提出要求并带领放松

2、学生谈本科收获

3、教师总结

学生成四例横队练习









     

学生在呼吸放松中容易犯错、教师应用语言诱导学生进入状态。

场地器材

足球场、实心球(大、小)36个、小标志筒36个、大标志筒6个、跳高架一副、皮筋一根、扩音器1台。

负荷

1、密度:35%—40%

2、强度:中等强度

3: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