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视震荡箱 许多人仅根据宏观经济面向好,就一厢情愿地指望股市一涨再涨,而忽视了扩容的压力和政策调控,淡化了箱型观念。以上海股市为例,实际上每年都有一个缓慢上移的震荡箱,如1995年是600-800点,1996年是800-1050点,1997年是1050-1250点,1998年是1200-1400 点,若看不到每年箱型震荡的箱底和箱顶,就必然会在箱底空仓而踏空,在箱顶满仓而全线被套,把半年乃至一年的成果悉数揩光。
2、控制不好不同波段位置的仓位 在人气极旺的时候,许多新股民就迫不及待地入场,小赢了几次后,就自我感觉良好,迅速作出满仓决定,生怕资金搁着浪费了利息,而不仔细研判大盘是处于波段底 部,还是中部,或是顶部,以致先赢后输。即使是一些老股民,包括机构,也往往因为对形势、政策、供求判断不准,在缩量的波段底部,人气散淡时恐惧杀跌轻 仓;在放量的波段中部,人气恢复时从众建大半仓;而在放巨量的波段顶部、人气鼎沸时贪婪,追涨满仓。
4、急于抢反弹而被深度套牢 股 市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连续几十个交易日单边上升后的“缓上急落”波段,指数或个股在急落时往往跌势猛、幅度深,主力不顾一切地杀跌,兑现获利盘。许多看不懂 这种凶险走势的人,往往在见顶后的第一根“大黑棒”时就去抢反弹,好比是在半空中用手去接从高空掉落的一把尖刀那样地不合时宜,结果十有九套。随后就采用 摊平法,越跌越买,在下跌第一波中就耗尽了资金,以致眼睁睁地看着下跌第二波、第三波的发生,直至底部时也无法动弹,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6、在反弹时用全部资金押在一只股票上,孤注一掷 有的人在底部踏空,心态很坏。当大盘反弹到中位时,便手忙脚乱,急于凭印象补仓,全线买进在整轮跌势中不跌反涨的高价强势股,试图赌一下。谁知,刚买进,大盘反弹就夭折,所买的个股跳水更厉害,“整筐鸡蛋”全都被打碎。若适当分仓,买1-4只股票,还有获利个股与亏损个股对冲之机会。
7、在涨至波段中位时,不善于高抛低吸 通 常从波段底部涨到中部,主力总会进行震荡洗盘,甚至筑双底,以提高市场平均持股成本,并降低自己的持股成本。很多人只看到放量后必上涨这种可能性,而看不 到放量后回头的可能性,以致明明有较大的获利,顷刻化为乌有,甚至变成套牢。意志不坚者误以为反弹结束,便割肉出局,谁知稍后又涨了;先期在中部未抛出的 人见股价又上来了,便吸取教训,及时“高抛”。谁知,这次股价真的上去了,遂造成了踏空“黑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