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蛇》发2023年6月3日《珠江环境报》


想飞的蛇
文/江东旭
在自然界中,想“飞”的蛇并不罕见,天堂树蛇就是其中的一种。天堂树蛇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湿地丛林中,体长在1米左右。它们通常栖息于树上,主要靠捕食啮齿动物、鸟、蝙蝠等为生。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天堂树蛇“飞翔”的奥秘。
原来,天堂树蛇腹部的鳞片很硬,能够灵活地攀附树节等突出部位。在“起飞”之前,它们先用尾巴钩住树枝,确定好方向,随后挺起前半部分身体,稍微往后缩,再奋力把自己弹射出去。在“飞”的过程中,天堂树蛇的身体不断扭动呈“S”形,就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以增加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它们以横向波动(以波浪动作向前推动)在空气中滑翔,最大“航程”可超过100米。
考验滑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滑翔比”,即水平滑行距离与降落高度之比,科学家发现,天堂树蛇的滑翔比足以与飞鼠和飞蜥蜴媲美。与飞鼠和飞蜥蜴不同的是,天堂树蛇没有附翼等辅助结构,它们只是巧妙地利用了气体动力学的原理。在“飞”的过程中,它们平均每秒收腹一次,整个身体比平时扁平两倍,在下落过程中增加空气对身体的阻力,从而延长滑翔时间。
天堂树蛇是一种爬行动物,为什么会进化到“飞行”呢?原来,会飞的好处有很多:首先,飞行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较长的距离,对于逃避天敌和捕食都有很大帮助;其次,飞行比爬行能够更快地增加空间距离,为占领新的领地提供了机会;再次,借助空气的力量可以减少体能的消耗,等等。
身上没有一片羽翼的天堂树蛇,却因向往飞翔而“蛇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