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证书上的翡翠照片到底怎么拍的?

标签:
文化收藏翡翠翡翠饰品翡翠证书 |
有朋友经常会问,“我买的翡翠手镯,实物为什么和检测证书上的照片不太一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7/3410e26ae460474e8b794d688d575a44_th.jpg
根据图片来看,应该是A货翡翠,属于豆种系列,水头短,颗粒有点粗,其中有一部分带淡紫色,对于整体来看属于为数不多的亮点。说到为啥和证书感觉不大一样,三哥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7/a4949f0eb41e4d0d98999b1240f1a1ff_th.jpg
大家可能不熟悉证书的拍摄环境,一般来说,翡翠要在自然光下拍照才显示其真实性,而检测的地方,很难有什么自然光的条件,所以,拍照片都是在灯光下完成的。另外来说,做证书的地方,每天都是特别忙,等待拍照的饰品非常多的,所以照片这一块,他们只要拍了就好,至于质量、效果,是否和实物差距大不大,这些都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再者实物是立体的,而照片是平面的,所以细节地方不太一样很正常。
http://s9/mw690/005y6Ur6zy7bDiKEaRWd8&690
(可添加三哥翡翠微 信:qiqip5 交流翡翠知识鉴赏技巧,翡翠研究与传播者,爱写作、旅行,行走过很多国家,特别忠爱翡翠,经常写写关于翡翠那些事,以玉结缘!)
正规证书上有哪些特点?
1、判断鉴定证书的真伪首先要先看鉴定证书上有没有“CMA”、“CAL”或“CNAL”的标志。其中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的标志;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CNAL是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
2、鉴定证书中的“检定结果”和“备注栏”是消费者最应该关注和关心的两项!因为翡翠A货和B货、C货会在这两项当中体现。就翡翠而言,由于国标上没有A货、B货、C货的说法,所以证书上一般是不会出现“翡翠A货”这样的结论,而是以“翡翠或翡翠(A货)”这种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样只是起到补充说明、便于消费者理解作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7/1dd445987bb04c4190e4b104b1a95650_th.jpgB+C货证书
如果上面写“翡翠(酸洗充胶)”说明是B货,写“翡翠(染色)”说明是C货,写“翡翠(酸洗充胶+染色)”说明是B+C货,只要显示这样的鉴定结果毫无疑问就是假货了,大家在看证书时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些新朋友对翡翠了解的少,不知道A货翡翠是什么意思,以为是高仿货,翡翠中的A货可不是高仿,不同于服饰,包包等一些奢侈品,由于正品的昂贵,一般人舍不得买从而去买这些产品的精仿A货,价格便宜嘛,能满足许多追求名牌但是资金不多的人。(这一段是给不了解翡翠的朋友看的)但在翡翠界来说,A货就是天然的,她可不是什么高仿品,只有B货、C货才是高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7/7b0a4631a7404d9aa454c3ee6d940c8e_th.jpg正规证书
3、查看证书时候要检查是否有钢印和防伪标志,一般钢印和防伪标志是很少存在造假的可能。
4、查看翡翠鉴定证书的编号,有些鉴定证书为了防止你在网上检测鉴定证书的真伪而故意不填写证书编号,就是为了防止我们去查询编号后发现证书的真伪,没有编号的证书价值等同于一张白纸。这样的鉴定证书都是伪造的。
http://s3/mw690/005y6Ur6zy7bDj1XPeW82&690
现在的新证书一般会放上二维码,方便大家直接扫码查询,但是需注意两点:
1.假证书会故意放个错误的二维码,那你扫码时肯定也是假的信息。
2.以前的证书是不带二维码的,所以不要看不到二维码就认为是假的。二维码只是辅助参考。
http://s16/mw690/005y6Ur6zy7bDj38vfhff&690
5、在翡翠鉴定证书上一般还有一些标注说明,包括折射率、密度、放大检测、吸收光谱、滤色镜检查、外观特性等。而有些带有镶嵌类的饰品,有的会在贵金属检测一栏里注明为何种金属。
http://s8/mw690/005y6Ur6zy7bDj8mOfJ47&690
需要注意的是,证书只是监测翡翠真假的证明,但不要一味的认为有证书的翡翠价值就很高,因为天然翡翠的价值既有百元内的低端货也有上亿的高端货,尤其是新手,某些商家遇上那种上来就问证书情况的顾客时,心中窃喜,因为这种询问就意味着只认证书不识玉,最后只能得不偿失。
http://s12/mw690/005y6Ur6zy7bDjaHTTR8b&690
购买翡翠等其它玉石,一定要有国家检测机关出具的有法律意义的鉴定证书才算真!有时新出的证书,可能会由于检测机构数据更新不及时的原因,导致在网上查不到证书信息,这时不要慌,查不到并不代表证书一定有问题,我们可直接致电检测机构让机构工作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