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周四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挑选幼儿园的一些心得,因为字数的限制,我把幼儿园面试的部分又开了一篇文章,我在此补充一下我在文中没有解释清楚的细节。(回顾挑选有幼儿园的小小心得,可以戳这里了解~)
关于面试中的评估环节
其实大多数被送回去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某某IQ测评和评估失败”才被送回去的。恰恰是孩子很想回到家长身边,不愿意接受在面试场里逗留,家长隔离后孩子出现分离焦虑、不安(有些孩子还衍生出抗拒老师的攻击性行为)等表现,所以老师陪着孩子回去休息室了。
老师其实还是温柔的,但却是完全不能融入面试的孩子是无法进行进一步评估的,所以就是我们认为的“面试失败”。
三岁的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及是否能让孩子不被分离焦虑影响,其实是我们都或多或少都需要解决的课题。
学校的面试是家长有十分钟和孩子一起暖场和熟悉场地。我在面试里看到一个孩子,当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的精细动作是我看到的全部孩子里表现最好的,用贴纸、用剪刀,以及画画的动作很专注。但当家长离开以后,那孩子就很紧张、不适应,老师告诉我们他完全没办法接受安抚,同时也攻击老师和同学,于是面试失败了,其实我是相当难过的。
要是轻松状态下发挥的话,那孩子肯定是很优秀的。
http://wx1/large/005y05Szgy1fd77g90w2hj31kw11x7wi.jpg
就好像我们也参加过高考,很多人失败是因为临场发挥失败,这种是自己和自己内心对抗的结果,而当我们轻装上阵,轻松自然,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就好像我家哥哥会突然自己主动第一个进去,会最后和老师一起牵手回来,并且准备了礼物给我,这也是我的意外收获。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我很难说一个家庭的做法适合另一个家庭。而对于我家孩子来说,我确实是听说了面试流程后,有些担心哥哥会出现剧烈分离焦虑,而导致发挥失常,只要哥哥放松,剩下的一切就随缘了,结果这东西倒是其次的。
老师坦诚告诉我们面试流程是在面试的一个月前。我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去调节哥哥对于“面试”的状态。我只针对一点:他的分离焦虑。
1.
首先定义名词、预习场景、模拟大致的流程,让哥哥大概知道什么叫做“面试”,至少保证我们之后的沟通是顺畅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仔细介绍。
2.
我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是孩子只要是家人关系就一样的,但不是的,孩子和爸爸,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肯定是有区别的。
就我家哥哥而言,即便是全情陪伴的人,比如我和奶奶,他对待我们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嘛,像我,会和哥哥“疯玩”,同时我虽然一直有坚持原则性的渗透,很多事情我都懒得帮忙,但面对哥哥的各种小情绪,我的应对措施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我家哥哥拿我没辙……和我相处会更放松和独立一些;
长辈嘛,比如我家奶奶,倾注了所有的用心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注机制细微末节,但面对哥哥的各种小情绪容易有长辈特有的“心软”,所以哥哥经常不断地试探奶奶的底线,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其实是正常,但确实比较折腾……和奶奶相处会更依赖和独断一些;
而因为爸爸虽然也经常和哥哥“疯玩”,但因为工作原因作为职场爸爸,其实当出现哥哥单独和爸爸一起的时候,哥哥会产生微妙的分离焦虑,怕爸爸走掉哦,要紧紧抓住机会和爸爸相处。
http://wx4/large/005y05Szgy1fd77m5mrq3j31kw0zy7wj.jpg
所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选择让孩子家庭关系综合化指数最高的人我个人觉得是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事情。(如果家里全部人和孩子的关系都是“依赖”指数多一些,这是另外一个议题了)
3.
即便是我带哥哥去面试,我担心他会分离焦虑,所以我在两周内会陪他上托班,并一起过渡,比如去陪哥哥上课,尝试让他独立上课,或者哥哥在前面上课我在后面陪着,让哥哥一点点适应“和我越来越远”的距离,这是我们一周三天的托班练习“独立”的场景。
之后便是坚定不移地把哥哥抱给老师,不管他是否梨花带雨,然后淡定、微笑挥手说再见,约定下午见。
这个动作看起来好轻松,但实质我内心好哆嗦啊… 沿袭了几次,哥哥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但不代表哥哥会立刻接受,虽然那之后,我们一走,他也会自动自觉地放松下来。
4.不可控的因素
以上是家长可以做的,但一个两三岁孩子能否通过一个学校的面试,我个人觉得无需太在意结果,因为很看学校和孩子的“共振”的。
孩子那天晚上睡得好不好,起床后状态OK吗,去到学校老师和孩子的第一次沟通是否愉悦,学校的环境孩子是否喜欢,面试场是否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游戏和道具是否好玩有趣,老师的交流是否孩子喜欢的……
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有些可能就是因为晚上没睡好,或者路上塞车了于是孩子急躁易怒。
我能做的就是让哥哥提早去参观那学校,确定哥哥晚上的睡眠质量很高,同时确定哥哥喜欢那个氛围,同时在面试场带哥哥熟悉流程的时候告诉他——
“这是一场游戏哦,我们之前有玩过的对不对?”
“妈妈和哥哥两个人都各自有挑战哦!”
“等下老师会给你很多好玩的游戏,你看有拼图,有故事书,有贴纸……(指给哥哥看四周)哇都是哥哥喜欢的对不对,等下老师会依次和你玩,(表情图:星星眼)期待么?”
“做自己就好,想在里面做啥就做啥,如果接下来你有什么需要的,呐,你看着里面所有的老师都会帮忙的哦!(指给哥哥看周围的老师)”
“这是哥哥的一个大挑战哦,但如果哥哥挑战成功了,老师就有一个神秘大礼物送给你,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表情图:星星眼)”
“然后等游戏都结束了,老师会带你一起来找妈妈哦,妈妈在旁边等你,妈妈也会努力拿一个哥哥最喜欢的神秘礼物送给哥哥的!”
“好吧,我们一起打气好不好,give me five和等会见哦!(表情图:认真脸)”
语言暗示一步一步来。
然后和哥哥一个击掌、拥抱,确认哥哥明白后就离开了。
我离开的时候有偷偷回去看一眼,哥哥其实也有想追上来,但被老师中途介入拿了一个玩具和他玩,他就半迟疑半感兴趣地跟上去了。
http://wx4/large/005y05Szgy1fd78jhih3vj31kw11zx6s.jpg
我做那么多,并不是因为我要让哥哥一定要成功。而是我一直觉得最起码,在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之外,孩子的表现才是最自然和放松的,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懵懂的孩子“突然”就具备在陌生环境的“融入”能力呢?
所以,我在那半个月前做的就是——在一个重要的日子里,提前做好心理支援。
而打破了心理压力的哥哥,主动喜欢上了这个环境,和老师牵手、交流,这便是我的意外惊喜。(认识我家哥哥的人都知道,要让他和别人牵手,好难好不好…)
以上就是“战胜分离焦虑,并以轻松的心理状态完成一次幼儿园面试”的全过程,距离哥哥幼儿园面试已经过去一年了,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是我很有成就感的一次引导过程。如果能对大家有帮助,那我会也很开心。
PS,萌芽很荣幸被提名为知乎在认知和心理领域的年度的“荣誉会员”,在这里,我很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一票☞投票链接。
如果我的文章或分享曾解决过你的困扰,收获过共鸣,让你不再焦虑,收获过帮助,我很希望可以得到你的支持和扩散,这也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大家!
http://wx4/large/005y05Szgy1fdcvrz8suoj30ku0b4wj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