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小孩子,长大一点了会表达自己感受了,甚至是成年人了,都会有一个愿望:跟父母能像朋友一样相处。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你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时,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就像这位外国老爸一样,我是很支持“家长放下身段”的教养方式,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 布莱恩·大卫 编译 萌芽研究所BUD
别再把你家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别了,我说真的。
我们家儿子开口说话的比较早,他最开始说的就是跟我鹦鹉学舌,连说的方式、语气都一样。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可爱——最开始的时候——但后来我们就抓狂了。很快我们就意识到了之前传统的教育方式真的非常“居高临下”。
如果你不相信我,就跟你家另一半一起做个试验瞧瞧。
1、在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直接下一个命令。(比如,“别碰!”)
2、无视孩子的反应。(“你想去公园玩吗?”“不想。”“好吧,我们去公园吧!”)
3、问一下攻击性的问题。(“大男孩哭吗?!”)
4、面对孩子的不高兴的时候,说更多命令性质的话。(“别撅着嘴!”)
5、不允许孩子自己做任何事。(“我来帮你做,你会伤着你自己的。”)
6、严厉的惩罚。(“不吃饭?不吃饭我就揍你!”)
你别笑,我是认真的。不信你试试这种把孩子当孩子的说话方式,用不了一个星期,你另一半肯定跟你至少大吵一架,如果没吵架,要么只能算你走运,要么就是你们家的家庭关系已经相当不正常。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应该如何用不把孩子当孩子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参考:
1.向孩子解释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想要知道、了解。一定程度上,如果孩子们不问“为什么”,原因只能说我们之前没有回答过他们,或者说没给过真答案。
当孩子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你向他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并且解释背后的规则,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填补他们对于规范的认知空白。而这是非常基础性的。
像孩子解释还有一个好处是能让我们自己思考。如果你想也不想就说“别做鬼脸了”,建立一个规范却没有理由,那就不算是一个好规范,只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2.向孩子提问
可以玩一个游戏:你跟孩子都只能问问题,看看你们的对话最长可以持续多久?
一开始你肯定会差异他们怎么可以说那么久!然后你就会发觉,他们小脑瓜里的奇思妙想太有趣迷人了,再然后,你就能体会到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太重要了。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会给长喜欢你们这样关心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在幼儿园、学校的表现等等。这些事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不算大,但是对于小小孩子来说,可是大事情呢。
向孩子提问,是最简单的方式、最强烈的信号,告诉孩子你在倾听,你爱他们,你在乎他们的想法。
3.给予建议
很多孩子的挫败感来源于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没得选择;而家长们的挫败感则是每天都有无数的小事需要作出决策,耗尽精力。
将有些决策教给孩子,那么你就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家里挺重要,比如他决定了今晚吃青菜,而你少了一个烦恼吃什么的事。双赢。
这个方式,比任何其他化解孩子冲突的小手段都要有效。孩子自己现有拥有决定权,也就意味着不存在什么“不公平”之类的说法。我儿子每天都会把蔬菜吃完,因为家里吃什么蔬菜都是他决定的。
http://ww1/large/005y05Szgw1fb6bsexmznj30hs0buaah.jpg
4.给孩子空间
作为一个美国人来说,我们往往过于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否认他们有自己的权利、主见,不允许他们犯错。
孩子在学会走路前会摔倒很多次,在学会奔跑前会绊倒很多次。给与他们摔倒、绊倒的空间——实验以及失败的空间——你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
我的意思不是让你直接把孩子扔到车来车往的路上,让他自己学会过马路要看两边。我想说的是,父母很容易在危险这个问题上有困惑。
我觉得有个准则是可以借鉴的:
在决定要不要放手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孩子搞砸了,我能承受高于花费XX元修理的费用吗?
我能承受他受比磕破膝盖还严重的伤吗?
我能承受花一个多小时打扫卫生吗?
也就是说,根据财力、情感、精力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做调整。
5.学习防护式的教育方式。
在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前,把可能引起冲突的因素消除掉,这样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比较快乐。
在我们家里,意味着把比较贵重的易碎品摆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尽可能不用一些比较尖锐的东西,家里的墙面贴上不透水的厚纸(直接翻译是屠夫纸,一般搞绘画、装修用),这样我儿子在墙上画画——你懂的——没把墙毁了。
我们还规定了儿子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他有自己的书、笔、钱包,这样他就不需要老跑来跟我们家长“借”了。
6.叫孩子帮忙。
孩子们其实是喜欢帮忙的,如果一味的替他们做事,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依赖感。做家长被孩子需要,很重要,但有时候也很疲惫。
把自己解放出来,如果孩子大一点了,可以叫他们洗碗,打鸡蛋,甚至搬一搬不太重的小家具。
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叫他们帮忙做一些符合年龄段、甚至高于年龄段的事情。锻炼孩子,培养他们自己非常能干的意识。
你还记得自己那时候,父母第一次叫你停车时候的快乐感觉吗?一样的,你叫三岁的孩子扫地,他们心里也是那么快乐。就当是给孩子礼物一样叫他们帮忙,你会很惊讶他们多么喜欢帮大人的忙。
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些建议。而到最后,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也就无所谓父母要建立规则、规范孩子行为这样的问题了。
最终,我觉得父母需要的并不是控制。他们不是小野兽,剥夺家长的耐心。他们只是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小小人。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需要一段适应期去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态度,但是适应期过后,你就会为自己孩子的自律惊喜不已啦!
本文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合作请联系QQ号297467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