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泪奔的小情书:宝宝啊,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2016-04-20 18:28:10)
标签:

杂谈

都说宝宝到一定年龄会有分离焦虑,其实爸爸妈妈才是分离焦虑晚期患者。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爱和关注倾注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之中。舍不得放手,舍不得离开。

然而亲子缘分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宝宝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想法,会放开爸爸妈妈的手独自向前。面对注定会到来的分离,#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爱唱歌的鸢尾花群@懒猫麻麻 给刚刚六个月的宝宝写了一封信。

我的宝贝:
 
到今天为止,你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六个月了。也就是说,你半岁了。

这六个月的时间,于麻麻而言,仿佛过了很久很久,又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

想起初生时的你,粉粉嫩嫩,眼睛紧闭,几乎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饿了或者不舒服了。

而现在,每天早晨当我在你咿咿呀呀或者吭吭哧哧的声音中醒过来时,总是发现你已兀自玩了起来。有时你一动不动凝望着窗帘边缘透出的晨光仿佛在思考人生,有时你又欢快地挥舞着小胳膊小腿翻来翻去锻炼着自己的运动能力。

你不仅学会了翻身、独坐、用四肢撑起身体试探着爬行,还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尤其是饿了的时候,你会看着麻麻,发出嗯哼、嗯哼的声音,目光里透着急迫、透着渴望,真是让人心生爱怜。

自从你来到身边,为了理解你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麻麻开始疯狂地恶补各种育儿知识,从亲密育儿百科到婴幼儿睡眠圣经,再到实用程序育儿法,育儿的理论真可谓是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看过各家之言,反而觉得有时候忘掉那些所谓的育儿方法,跟着麻麻的直觉来最重要。

虽然也曾经为你的睡眠发愁焦虑,入睡难、放下半小时就醒、夜醒频繁……睡眠问题一个接一个,然而睡着后你那梦中的微笑真是用尽世间言语也表达不出的绝美画面。有时候半夜醒来,看着身边的你,小小的身子,轻轻的呼吸,一种极大的幸福感就涌上心头,甚至湿润了眼眶。

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为人父母是如此幸福的一件事,纵使母乳亲喂忍受多少次涨奶堵奶钻心的痛楚,纵使每天忙忙碌碌没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纵使停不下来给孩子买买买给自己却吝啬的不能再吝啬。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你的一个微笑,抵不过拥你入怀的温暖。

有人说,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从生产时剪断脐带、学走路时放开双手,自己吃饭后离开母乳,更甚者到以后的上学、工作、成家,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与母亲越来越远。可我要说母爱是一汪潺潺细流的清泉。从孕育之时逐渐盈满,在孩子出生后始终如一的用爱滋养、保护、关怀着孩子,并且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枯竭。

 

爱不意味着束缚,母爱也是一样。

记得你出生的前三个月,麻麻贪恋着与你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甚至奶奶为了让麻麻休息一下把你抱走都会感到怅然若失。育儿书上说,婴儿随着物体恒存观念的建立,在7-9月龄时会出现分离焦虑,麻麻的分离焦虑,早在你出生后,就开始有了啊。

可麻麻知道,你不只需要麻麻的爱,你还需要爸爸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外公外婆的爱,还有那么那么多家人的爱。爱不是独占。

而你,也特别地讨人喜欢,见谁都笑,轻轻一逗更是笑得乐不可支,好玩极了。这样随和爱笑的你,再过一个月,真的会出现分离焦虑吗?那时候麻麻就该上班了,一想到上班后将整天都看不到你,麻麻的鼻子就觉得酸酸的,眼泪忍不住又要出来了。即使这样,麻麻还是希望那时的你仍然像现在这样整天开开心心的,没有分离焦虑,麻麻不在也可以自己玩的很好。

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而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这是前几天看到的文字。现在,虽然你身体还是小小的,可已然多了些自己的主意,看到想要的东西会很努力很努力地伸手去抓,毫不气馁地尝试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看着你努力的样子,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你。趁你还小,让麻麻多抱抱你吧,因为很快你就会长大了。爸爸妈妈将不再是你的整个世界,你会拥有更大更广阔的天空。

到那时候,麻麻也许退到了你的身后,不再站在你身边了,可还是一样会给予你爱的力量,远远的,看着你在属于自己的天空翱翔。

也许你会回头看看麻麻,也许你不会。如果你回头,麻麻会感到欣喜,鼓舞你再次向前;如果你没有,麻麻知道你已经汲取了足够的爱的勇气,会坦然无畏地去面对人生、迎接风雨。

你只需要知道,麻麻会永远永远在你身后,你一回头,就能看见。

爱你的,麻麻

2016.3.16


http://r3/201604/000/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VW1BN3paaWF2YXpvd3dBaWM4V0tIZUo1Q1BjTnBudTk0NlFpYW5NNmdaZ2ljeFlpYkxYVHlYU2NrWUg3eHNiSDBYcEhoU3BLdHdtQkVSZ2YxQXNpY1huUmFub0EvMD93eF9mbXQ9Z2lmK2h0dHA6Ly9tcC53ZWl4aW4ucXEuY29tL3M/X19iaXo9TXpBNU5qVXdPVFl3T0E9PSZtaWQ9NDA1NDExNTYwJmlkeD0yJnNuPTkwZmJmMTUyYjNlNGQ2NTY2ZDM4Y2YyOGQ4ZGVlMjM0.jpg

本文由文章作者原创投稿,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号Bud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