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生错误,请点击返回首页

(2016-04-14 16:52:20)
标签:

杂谈

春节你带娃出门了吗?萌芽发过不少牛人的出行攻略,从说走就走的极简风到全方位hold娃的吃喝拉撒的专业范,但是今天,我想说句大实话:带娃出行,难,实在是难!

就在昨天,#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的@楚楚妈@溜溜妈 和萌芽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精准吐槽,看看我们的对话,就知道带娃出行有时候只是美丽的传说!

带娃出行第一难:

连基础都没有的基础设施建设

@楚楚妈:“半岁以内的小宝宝按说是最好带出门了,人形奶瓶随叫随到,推车一躺想睡就睡,纸尿裤兜着怎么拉都不怕。还有人说宝宝大了就好出门了。NoNoNo,你们太天真了!”

@萌芽:国内的母婴基础设施有多寒碜?呵呵,看看《大过年的,马伊琍用这段故事,道尽了十万妈妈的心声》这篇文章,就知道只要生活在中国,连明星也只能吐槽,什么办法也没有。因为不是改善的问题,是从上到下,从政府到社会,都没有真正地开始系统化进行母婴基础设施建设。

@溜溜妈带娃出行哪止一个母婴室这么简单!!说起来都是泪……比如:

  • 哺乳室

人形奶瓶是有了,哪儿有喂奶的地方呀?总不能让可爱美丽的娘亲在众目睽睽之下坦胸露乳吧,轻则被旁人扔几个白眼,重则被人拍照发到微博上可怎么办?!

传说中的哺乳室,在很多地方真的是个传说,谁都知道,谁都没见过。其实妈妈们要的真的很简单啊,一个小房间、一张椅子是标准间,加一个电源、一张桌子就是豪华间了。缺的不是钱,不是地方,而是心眼儿。

所以,喂奶的地点五花八门,主要看宝宝有多饿,妈妈有多豁得出去。在我战斗的生涯中,试衣间、私家车算是不错的选择了;卫生间虽然臭,也还是有点隐私;出租车、餐厅虽然有外人,还不算人来人往;火车站、地铁、商场等等也都成为无奈之下的选择。

  • 专用通道

推车家家都不缺,但你真的认为可以你一边走他一边睡吗?每当你想去一个地方,一定会有高高的马路牙子、台阶、楼梯或者手扶电梯挡在面前。环顾四周,你基本都很难找到其他的选择,除了——抬上去!

如果你是2V1,恭喜你,两人喘着粗气小心翼翼是有可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且宝宝依然酣睡。如果你是独自带娃出门……哦,不对,现在应该没有什么人敢独自带娃出门吧。

  • 尿布台

纸尿裤是母婴产品里最伟大的发明,但再伟大也得换啊,问题来了,去哪儿换?要知道,小小纸尿裤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臭),不找个可以施展手脚的地方,完全搞不定啊!

然而如果连简单的哺乳室都没有,换尿不湿所需要的装备——尿布台、垃圾桶和洗手池,就更难觅踪影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带宝宝提前感受大人的厕所了。小宝宝必须躺着换尿不湿,想想公共厕所里能有几个平面?洗手池?马桶盖?地上?想想就觉得宝宝好苦……我带着娃告别爸爸,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大义凛然地走进女厕所。一手按着娃,一手要完成脱裤子脱纸尿裤擦pp穿纸尿裤穿裤子这个超长超难的技术动作。如果宝宝不配合,要翻身要哭闹甚至来上一泡突然袭击,真的想一个人哭会儿去。

  • 婴儿餐椅

该吃饭了,等我准备好了一切——成品泥、吃饭衣、擦手湿巾,咦,没地儿坐啊!婴儿餐椅的普及程度远不及想象中那么好,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饭馆。

没办法,抱着吃吧!抱着吃的时候就精彩了,娃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爹妈盘里的,会伸手满桌抓,只能把餐盘推得远远的,请脑补我好不容易使劲伸长胳膊夹到了菜还要躲着娃送到自己嘴里这一些列动作的难度系数!

带娃出行第二难:

吃喝拉撒大作战

@楚楚妈如果去发达国家旅游,上面提到的这些基础设施都很友好,出门在外享受的是便利的设施和良好的环境,但是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就算设施和家里一样一应俱全,还是会有崩溃到想和娃抱头痛哭的时候。

  • 坐飞机

中的:提前预约安全睡篮,熊孩子困了在睡篮里睡觉,醒了跟美丽空姐、邻座帅哥卖萌刷脸;提前预约婴儿餐,大人吃着飞机餐宝宝吃着婴儿餐,和和美美相谈(恩,可能只是啊啊啊),甚欢上升降落不舒服的时候给孩子喝点水吃点奶,安安稳稳一觉睡到落地时。

然而现实是……

春节期间出行的人太多没有抢到婴儿睡篮,全程抱着;单纯抱着也就算了,可是换了地方极度兴奋,还扭来扭去到处摸摸索索;单纯乱摸乱动也就算了,还三分钟按一次服务铃,一个取消不及便看到面露微笑内心嫌弃的空姐走过来提醒,孩子乱按要及时取消,真素大写的尴!尬!

飞机餐更是一场chaos,婴儿餐是两瓶成品泥,一岁多的小家伙见惯了成人世界的美味,根本看到不要看(对不起浪费粮食了),一心要抢大人的饭(根本也不好吃好么!)于是我腿上坐着个小婴儿,小桌板上放着餐盘,一边挑点清淡的堵住小主的嘴,一边用不趁手的餐具吃饭,一边躲避吃手抓饭的小主顺手在我的衣服上擦手,一边还得提醒邻座的大叔当心凶器,请脑补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起飞的时候还好,真的还好,给了吸管杯自己咕噜咕噜的喝水,但到了要下降的时候娃已经很累了,再加上真的会很不舒服,开始撕心裂肺地闹。我手忙脚乱地哄睡,急急忙忙地喂奶,烦躁的娃吃奶吃了两口就吐掉,继续哭,然后抱哄,然后喂奶,然后几个来回之后,终于睡着了……但素,飞机降到了6000米空姐过来提醒系好安全带了,娃被叫醒重新系好,我真的知道安全第一,只是重新哄睡真的又去了半条命……

  • 坐汽车

想象中的:娃想睡就坐在安全座椅里乖乖睡觉,我跟老公想休息了就歪在一起困觉,想聊天了就聊聊家长里短;娃要是醒了就跟她唱歌、讲故事、聊聊天,告诉她每一朵花、每一棵树的名字……

然而现实是……

出门在外实在是很难控制有安全座椅,无论是约车还是朋友来接,打车更是不可能有,基本全程都要靠背背带系安全带,赶上娃闹觉犯困,抱着哄睡血条掉一半,抱着睡觉血条慢慢掉……即使娃醒着,也不一定有好心情听你唱歌、讲故事和聊天,她只是不断地要求从背带里出来,不让出来就哭哭哭,放出来以后恨不得在车里上蹿下跳!我我我,我知道这很危险,可是不给自由就一直闹司机大叔都看不下去了,我这一路的忐忑啊!

  • 行走

想象中的:我轻装上阵,一路吹吹小风唱着歌,看看风景拍拍照,老公帮忙带娃抱娃哄娃,顺便背行李,不要太惬意哦~

然而现实是……

老公,真的只能背行李而已,虽然他肥肉好几斗力气大如牛,可是娃不要他抱啊,不只针对他,娃困了累了换环境了就不要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抱。大概也许真的是新环境让孩子比较没有安全感,就只想要妈妈了吧(宽面条泪)。

于是这一路,车上车下,大街小巷,我都是靠背带把娃背在身上。那些说背带背一天都不累的你们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好吗?!你们一定没有试过背!一!天!就算背带不重受力科学,背着二十斤重的娃跑一天也是累劈了好嘛!

  • 吃饭
想象中的:要是没有娃能吃的,就点个清淡点的菜,再嘱咐大厨尽量不要放调料;娃坐在餐椅上,用着自己的小餐具,泡点米粉剪点面条,撒点菜叶子,乖乖地自己吃饭;爸妈点点自己爱吃的菜,顺便再收获周围群众一波赞许的目光,看这俩年轻人,多会带孩子!


然而现实是……


点个蒸水蛋,嘱咐厨师要给BB吃请做得清淡点,端上来薄薄的蛋上面盖着厚厚的一层酱油,最后常吃的还是白灼大虾,真心推荐,特别适合小孩吃,就是苦了一路剥虾的妈和一路付账的爹了。


能安静吃饭的都是天使宝宝!有时候吃饭没赶上娃清醒的点,大闹天宫就要上演了,俩人只好一个抱着娃撤退,一个把饭菜打包带走,先把娃哄睡了再凑合吃点残羹冷炙吧。

  • 睡眠
想象中的:按照娃在家里的作息安排行程,每天睡到九点再吃饭出门,五点就回去吃饭睡觉;娃穿着自己的睡袋,抱着安抚玩偶,攥着安抚巾,甜甜地睡着了,麻麻陪在旁边刷手机,伺候好小主的夜奶就好了(是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麻麻!)

然而现实是……

虽说小主一岁多了,白天只睡一小觉,但是在家里的时候每天的点都不大一样,在外面更抓不准了,自己做饭的时候饭前困了大不了先睡了再起来吃,在外面就没那么方便了,偶尔吃饭困了闹闹闹,只能迅速撤离放进背带哄睡,在外面溜达半个小时(睡渣真的睡很短)再随便吃点垫垫肚子。

晚上为了防止睡觉十八翻的娃掉床,我跟娃爹都是选的大床房(从小不睡婴儿床的娃伤不起,外出旅行真的很危险),我俩睡两边,娃躺在中间,再跟酒店要一床被子挡在床尾,以防晚上熊猴子自己翻出去,不要问我为什么婴儿可以把一米八的大床占满!

然而,换个新环境,睡袋啊安抚巾啊安抚玩偶啊都不是那么有用了,唯一有用的就是neinei,从八点翻滚到十点,哄睡方式换了一波波,最后还是靠波波(哭),高需求超敏感宝宝的频醒在外依旧,三四五六七八随机醒看心情,醒了必找奶。谁说累了就能自动睡好的,呜呜快来拯救我家睡渣。

三个人一起睡在没有做好防护的软床上,宝宝没心没肺的满床翻滚,大人是真的动都不敢动,动一下整个床都受影响,吵醒了小主又是新一轮的哄睡,真心怀念我家怎么翻滚都不会动的硬床啊啊啊!

@萌芽每个妈妈说起带娃出行积累的经验教训都能出一本书,说那些孩子的教养在路上的人都是高富帅白富美么,我等平民遇到的这种种出行困难,实在无法用几张旅行美照就轻易抹去。

宝宝本身的问题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最大程度地减小,但是客观大环境的困难我们要怎么解决?哺乳巾可以买,妈妈们也完全可以坦坦荡荡地面对旁人的质疑目光。只是,如果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房间,一个特别的通道,一张并不贵的婴儿餐椅,就会有质的提升。

当大环境变得更便利、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年轻父母也许才能够真正做到,带着孩子,说走就走!

http://ww2/large/005y05Szgw1f2wbtamwq3j30h40jt0wo.jpg

本文原创,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号Bud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