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妈妈这么久了,你的内心有没有后悔过?

(2016-01-30 13:29:25)
标签:

杂谈

结婚以后,一个家,是你和他,甜甜蜜蜜,互相关照;有了孩子以后,一个家,是你和他和ta,吃喝拉撒,鸡飞狗跳。孩子当然带来了很多欢笑,看着ta天真的笑脸,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一切都值得”的幸福感,但是,当妈这么久,也偶尔会处于低谷的时候,会叩问自己,我这么辛苦,到底是谁的错?

#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花果山上的熊猴子群的圈妈,当妈当得得心应手,“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谁能想到她也曾熬过了很多个黑夜,才遇见了今天的自己。

 -----------------------------------------------------------------

 

前言

每当我给一群迷茫而困惑的妈妈们探讨个人成长话题时,总有人问我:圈妈,为什么你会对我们的这些困扰了如指掌,并能一针见血?

我在心里说,因为亲身感受过,经历过,反思过,所以感同身受。

时至今日,回顾我一路的成长,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低谷,我应该感谢谁呢?我特别感谢一个人,那个在我迷茫、痛苦、挣扎的黑暗时刻给予真诚的陪伴和犀利的思考。

那个TA究竟是谁?来自何处?待你看完,便会明白。

 

第一夜:我成了全职妈妈,到底该归为谁的错?

在孩子降生之前,天真的我对待养育孩子的想法是:我只管生,等生完了,我上班,有人在家带孩子。对于事业发展,毫无悬念,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我就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大学老师吧。不要问我喜不喜欢,我只知道:“这样的工作特别适合女性,稳定,简单。”——他们都这么说(他们=父母、长辈、朋友、邻居大妈大婶……)。

然而,孩子出生后没多久,难题就来了。两家父母因为临时的客观原因都没办法搬到武汉住在我们身边,于是,公婆说:把孩子丢给我们吧,你们每个月回来看看就行。爸妈说:把孩子早点送到托班吧,找个好老师。

我的孩子将要变成留守儿童大军中的一员吗?如果孩子以后和我疏离,如果孩子因为分离造成的心灵伤口无法愈合,如果父母们本就脆弱的健康被琐事和劳累压垮,我该怎么办?我要让孩子提前去陌生的托班环境中生活吗?我的工作到底有多么重要?值得吗?

罢了。

我还是留在家带孩子吧,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再去工作。

似乎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我做了这个决定,但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怨恨。我就像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无奈听从了命运的安排。我放弃的那个岗位,很快地,就由同届同班同学补上了。我闭门不出,心中的苦楚不知何处述说,我不愿意去接触任何关于朋友们工作方面的信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只是个在家带孩子的奶妈!

深夜,双眼噙泪的我忍不住去问TA:“我被逼无奈成了全职妈妈,凭什么?”

TA:“你觉得,是谁逼你的?”

我:“凭什么是我留在家里带孩子?凭什么男人就该出去工作?别人家的父母都带孙子带得好好地!所有人都在逼我,不是吗?

TA:“他们能够尽力给到你的所有帮助和解决方案都还在那里,等你去选择。”

我:“那些办法显然都行不通!我接受不了,我担心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基本的心理常识难道我不懂吗?”

TA:“所以,你知道什么才是更适合你的孩子的方法。这不是别人要求的,而是由你选择的。”

我沉默……

我:“是的,做全职妈妈是我自己选择的。”

TA:“决定你此刻处境的,不是过去,不是其他人,而是你自己。确切地说,是你内心赋予这项选择的意义。

我:“我做这个选择,能有什么意义?完全是没办法的无奈……”

TA:“你想做一个好妈妈,你不想让自己将来在孩子问题上后悔。”

我:“是,我觉得既然做妈妈了,就得对孩子负责。而且,自己亲自带出来的孩子,一定也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吧。”

TA:“意义在此。”

我:“可是,我的事业就这样没了……”

TA:“那份工作你本来就不爱,谈不上是事业。”

我:“那我以后能做什么呢?我觉得自己除了规规矩矩做个老师,做不了别的。”

TA:“脚下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你还没走,就说没路。”

那一夜的对话结束。

天亮了。


第二夜:为什么偏偏我的孩子如此“不幸”?

从小圈出生后没多久开始,“湿疹”“过敏”这些词汇就开始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我们的生活。明明我已经做足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明明第一口奶就是母乳,明明孩子从出生开始除了母乳没碰过任何其他食物包括水,明明我如此小心谨慎……我的宝贝小圈,却终究难逃过敏和湿疹的困扰。

在小圈一岁之前,湿疹几乎没有好过,那一年以来给他拍的每一张照片里,脸蛋上、额头上、下巴上,多多少少长着红红的湿疹,有的地方严重到溃烂流水,已经稍微好点的部位看起来疙疙瘩瘩。无辜的宝宝经常痛痒难耐,极其上手想挠个痛快,我们大人只好轮流守着,一秒也不能分神。

情急之下,我带孩子去医院做了过敏原检测,可怜的宝宝头上被扎了一针,测出的结果竟然是对典型过敏原都不过敏!事后,我花费了很多精力去钻研有关资料和文献,搜集几位靠谱儿科医生过于过敏的微博,在论坛了解交流各种过敏病例,最后才明白,给宝宝做的过敏原检测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根本就不准!

(圈妈备注过敏小知识:医院提供的过敏原检测不推荐用于年幼的孩子,不是所有过敏都能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孩子进食、接触或吸入某些物质后的反应及回避后症状消失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再次进食、接触或吸入后同样症状再次出现的速度和程度,才是诊断过敏最准确的指标。)

为了排查食物过敏源,作为母乳妈妈的我开始忌口,从只吃猪肉、青菜和大米开始,忌口对于一个吃货来说简直是极刑!我每天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小圈的脸还有身上,看看是好转了还是变严重了,然后便是周而复始的纠结和焦虑:

严重了——昨天吃的东西、他接触的一切有没有过敏原?过敏原到底是哪一个?

好转了——看来忌口有效果了?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其他东西?

感觉生活黑暗漫长得看不到尽头……

生理上的折磨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心理上的。每当我们带宝宝下楼转悠,时不时就有人问我们宝宝脸上是怎么了,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你的孩子’不正常’吧?”

要说这样的处境我心里不难受是不可能的。在我努力学习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亲戚、朋友、邻居大妈大婶、父母、公婆都来给建议、拿来这样那样的偏方,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偏方不但可能没有效果,反而还会引起更严重的过敏反应。我除了用委婉或直接的办法拒绝好意、抵挡住各种“试验”,别无他法。

 

终于有一晚,我在被子里蒙头大哭,我问TA:“我都要崩溃了,我该怎么样做才让我的宝贝好受点?”

TA:“面对过敏,全球医学也都没有特效方法,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妈妈具备的健康心态和科学知识,才是对抗过敏的一剂关键良药。你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

我:“我没办法不郁闷!我觉得自己和孩子真不幸,偏偏遇上过敏这样的倒霉事。

TA:“过敏究竟是什么造成的,这责任我们暂且就推给遗传基因吧,毕竟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接下来怎么应对它,恐怕就要你自己负责了。过度焦虑,会让你错过很多东西。”

我:“哎,就是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TA:“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我:“可是,别人都在说我不听劝,什么中草药什么偏方我都不肯尝试。在别人眼里,过敏这件事是我造成的!我那么爱他,难道我这亲妈故意要看到孩子难受吗!”

TA:“他们的言论和干涉,让你很受伤。”

我:“是的,真想堵住他们的嘴巴。”

TA:“好主意。你不想再听这些评论,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卷无边无际的胶带,牢牢地封住他们的嘴巴。这卷胶带到哪里去找?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努力找找吧,万一实在找不到,就只有最后一个法子:让人们说去吧,你可以我行我素,继续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胶带……还是算了,不如让他们说去吧。可是,为什么我听到这些指点,我心里不舒服呢?”

TA:“事实上,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我:“这些婆婆妈妈的关系和言论,真让我心烦!他们管太多了吧!”

TA:“你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害怕被那些人指点,因为我认为那些言论是对你本身的否定。”

我:“要是我一个人,不跟他们接触,就清净了!”

TA:“是的,要想没有烦恼,那就只有一个人到宇宙中生存了。”

我:“但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TA:“嗯,每个人都得生活在人际关系中,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那一夜的对话结束。

天亮了。

 

第三夜:这段婚姻,是我想要的吗?

每一对伴侣,在经历了热烈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进而走进婚姻殿堂后,都会呈现出另一番更接近真实的状态。这句话我以前只在书里见过,直到有一天,我真的走进了婚姻。

在我们的孩子还没出生之前,一切都安好,风平浪静,实际平静生活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但也未曾可知。

孩子出生之后,问题接踵而来……

偏偏不凑巧地是,圈爸正逢工作调动,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加班生活,新技术新要求对他来说也非常有压力,根本无暇顾及我们母子俩。那一段时间的我很孤单,很疲惫,感觉就像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战。24小时全职的我多么渴望能歇口气有一点点自己的自由,可孩子就只要我陪,我一离开他就哭闹个不停,我甚至连上个厕所刷个牙的空隙都没有……

 每个夜晚,我喂奶换尿不湿安抚哭闹忙个不停,工作了一整天的圈爸倒头便开始呼呼大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头痛欲裂严重缺觉,圈爸睁开眼第一句话是:“昨晚上很安静啊,睡得很好吧。”

琐碎的生活、心里的不平衡、他无法与我感同身受,这一切使我变得烦躁易怒,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我火冒三丈。

我想倾诉,想沟通,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每次计划的“好好沟通”总会演变成口角之战,我烦,他也烦。我不明白:我只是想让他理解一下我的烦恼,怎么就这么难呢!不管我怎样地指责、说不好听的话,企图刺激他的回应,可结果总是大家烦闷收场。

日子这样乱糟糟地过着,他身上的种种不好,慢慢放大,已经构成了我眼中的他的全部。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婚姻……我当初选择这个人,与他结婚生子,才不是为了过如此不快乐的生活。

我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一起经营幸福的生活。我这个理想的标准难道太高了吗?我现在面对的现实却是充满着痛苦和挣扎,经济压力和负面能量让我们彼此都喘不过气来,我无数次地想:这样的婚姻是我想要的吗?我是不是应该放弃?如果离婚,会怎样?

一天夜里,我又一次遇见了TA。

我:“我不知道我们的婚姻哪里出了问题。我甚至都怀疑自己还爱不爱他。”

TA:“你愤怒,你焦躁不安,这些情绪越强烈,越说明你很重视他,很重视这段关系。”

我:“是,他是我的老公,我能不重视吗?我多么希望我们关系可以好好的,每天开开心心地。可为什么成了这样!”

TA:“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幻想着良好运转的夫妻关系是自动自发产生的。

我:“你的意思是,我该做点什么吗?”

TA:“一直以来,你在关系中做的事情是什么?”

思考许久。

我:“我做的事情确实都不好:责怪他,发泄情绪,找他吵架,抱怨不满意的现实……可是!他又做了什么呢?他也没做什么好的!他总是按照他那套,根本听不进我的的话,每次想跟他沟通也都是像在和外星人说话!”

TA:“你希望他能够听你的,按照你期待的去行事。”

我:“是啊,他连一点点改变都不肯,还谈什么有夫妻感情?他就是这样,太固执。”

TA:“你想让他改变,哪怕一点点。而且你觉得,唠叨、批评和争吵,有助于刺激对方改变。”

我:“嗯,确实,方式可能不太对。每一次争吵,都不了了之。他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

TA:“所有的争执都是为了坚持自己是对的,然而有可能你的那些不是对的。了对错,毁了关系,值得吗?

我陷入沉默。

TA:“如果你的答案是‘不值得’,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开始有转机了。”

我:“可是,在当下,我确实认为我的都是对的。这个怎么解决?”

TA:“当你做这样一件事情,就能够加速你的个人成长并让你和他都快乐一些,那就是接受‘你不一定是对的’这个事实。实际上,当你试着去了解更多关于他关于事,你会慢慢地意识到自己观念的局限性,虽然这事做起来的确有点困难。”

我:“那就是他不改变,也不用管了?他这样,我真的很痛苦。”

TA:“强迫别人改变,好让你快乐,这不是爱,这是一种扭曲的需求。”

我:“那到底什么才是爱?凭什么我每天承受这么多痛苦?”

TA:“人们总是误以为:只要有真爱,就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理想而圆满的生活。然而,相反,爱反倒会引发所有你尚未化解的痛苦。这些痛苦是你个人的功课,与对方无关。你可以通过他这面镜子,更了解自己。

我:“所以,还是要回到自己的问题上……哎,我有问题,他也有问题,我们这段糟糕的关系会不会玩完了?”

TA:“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亲密关系的秘诀便在于,当问题变得棘手时,关系才算真正开始。如果你希望现状有所改善,最好的下手之处就是改变自己。回报是当你改变,很神奇地,其他人也会改变。”

我:“但是,万一我改变了,他还不改变呢?”

TA:“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我将信将疑。

TA:“他们不得不改变,因为要适应全新的你。待你真的改变,答案便会知晓。”

那一夜的对话结束。

天亮了。

 

后来——

若干个黑夜过后,我站在阳光之下,望着远处那个TA,内心充满着爱、喜悦、和平。我此刻的状态,看似平静,但拥有无限能量。

我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不是因为谁,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意义。一切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不要做“受害者”,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能够亲眼见证孩子成长路上的点滴美好,这是多么珍贵的一段旅程。

当妈妈,是一次奇幻冒险,有多新奇、刺激,只有妈妈自己才能体会。不论是哪一个娃,过敏君、血丝君、夜啼君、呕吐君、长牙君、发烧君、肺炎君、内向君、任性君……总有一款可能会出现在你身旁。这不是不幸,这是安排,就像是上天甩了你一个大嘴巴,难免时不时隐隐作痛。但是,痛完之后,该干嘛干嘛去吧。

我的孩子独一无二,我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指点和评论,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再害怕拒绝和来自他人的否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霸精神,努力掌握尽可能全面的基础知识,积极减少过敏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不再对我的婚姻失望,因为它正是引领我成长的那面镜子。从责怪到负责任,从关注他到关注自己,从行为表象到看见内心,我的心态在转变,我开始尝试用非暴力的表达方式并试着关切地倾听老公。直到有一天,老公说:你变了很多。我的嘴角划过一丝微笑:哦,是吗?

利用孩子睡觉、圈爸陪玩的空闲,我拾起曾经一直坚持的爱好——读书。谁说做了全职妈妈就与社会脱离联结了呢?有互联网,有书,有联络工具,我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因着这份成长的契机,也源于对养育孩子的责任感,我从来没有如此用心地钻研过专业书籍,也从来没有对助人成长的这项事业抱有如此高的热情。当年的学生时代,心理学于我而言,是一门无比喜爱的学科。而如今,它对我来说就是土壤,是脚下的路。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我也同样在一天天地成长。我不断地读书学习和四处听课,不断地消化吸收,就像是一颗埋藏在土壤底下的小小种子拼命吸收养分水分正在努力萌芽和生长。

2015年之初,我开始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帮助其他的妈妈们,我搜集各种资料、文献、网络上靠谱的文章,分享给需要的人。接着,我发觉碎片化学习对于大家来说还不够,便开始组织线上读书会。读书会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十几人、上百人,越来越多的妈妈因为我而爱上读书,积极地加入到交流与自我成长的大军中来。分享,即学习。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每一位陪伴我走来的妈友,她们给我的每一份热忱的反馈,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些都成为了我心中的小芽儿继续生长的养分。我爱这份工作,或许暂且还不能称得上是工作,但终将有一天我会把它做成精致的事业。

小芽儿一直在生长,静待花期。


回望

回望这段旅程,

我获得的一切满足和喜悦,

并不是因为我成为了TA——那个更好的自己永远都活在未来;

也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生活——那种生活永远都上演在别人的生命中。

我还是我。

TA还是TA。

而事实是——

我比从前更喜欢自己了,

更喜欢当下的生活,

以及此时此刻的家人,

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