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母乳是最适合小婴儿的食物,但哺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产后“开奶”痛彻心扉,宝宝吃奶姿势不对疼痛难忍,更不用说乳头被咬破裂个大口子被风吹一下都疼……但是,这些都会过去,你天天跟宝宝互相磨合,慢慢跟宝宝彼此适应,渐入佳境,并开始享受哺乳。
然而,好景不长。本来宝宝吃奶可以吭哧吭哧吃个30-45分钟,追一集剧情电视剧绰绰有余;渐渐地吃奶只要十几二十分钟,好吧,至少还能看一集情景喜剧;可是,最近吃奶只要三分钟,吃一会儿就不再吃了,再塞奶头还坚决不张嘴,啊啊啊麻麻想刷个微博都做不到了!
难道是传说中的厌奶期来了?
宝宝三个月左右可能会经历一个“厌奶期”,原本很爱吃奶、恨不得天天挂在妈妈胸前吃奶的宝宝有可能突然变得不那么爱吃奶了,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可能会看到明显的奶量下降,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会吃奶时间变短。
宝宝为什么会厌奶?
三个月以下的婴儿的消化系统、肝肾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完全吸收奶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吃多了就会排泄出去;而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发育就比较完善了,能够很好地动员身体消化吸收奶中的营养物质,消化效率提高了。
同时呢,宝宝随着自身的生长发育,吃奶技术也提升了,吮吸的力气越来越大,跟妈妈的乳房配合也越来越好,饥饿感和食欲也越来越好,并且是越来越爱吃奶。吃奶越来越多有什么后果呢?肝肾负担增大,宝宝也会觉得不舒服,于是就表现出“厌奶”了。
还有,随着宝宝越来越大,闷头吃奶已经不能满足ta日益膨胀的好奇心了,吃奶的时候东看看、西看看,小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有点动静就要回头去看看,也会显得没有以前那么爱吃奶了。宝宝内心os:生命如此精彩,我却要独自吃奶,伐开心!
只要宝宝睡眠和尿便都很正常,这种“非疾病性的厌奶”是不用担心的,宝宝是活在当下的小动物,不会让自己饿着的。等消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功能也逐渐恢复之后,宝宝还是会喜欢吃奶的。
如果担心宝宝吃奶会不专心,可以尽量减少刺激因素,在安静的地方哺乳,好的进食习惯要从小培养哦,添加辅食之后也最好能有一个安静的进食环境,不然逗喂是一条不归路,要走需谨慎!
好吧,厌奶的问题解决了,宝宝三个月以后吃奶时间急剧缩短,麻麻好担心ta吃不饱啊!
书上说哺乳十分钟以后才会有脂肪含量高的后奶,好担心宝宝一直在吃热量不够高的前奶啊!母乳宝宝实在是很难判断ta吃饱了没有啊!带出门去都说我家宝宝瘦,说母乳不够要加奶粉,麻麻心里实在是很焦虑啊!
母乳的前奶后奶是怎么回事?
母乳的成分不是固定的,乳汁会随着妈妈的饮食而改变,但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初乳:宝宝出生后的头三四天的乳汁是一种粘稠的、淡黄色的物质,里面含有保证婴儿健康所需的所有抗体。
消渴乳:乳汁开始分泌后,最初的5-10分钟包含一种水状的物质,富含乳糖,可以给宝宝消渴。而且,消渴乳里含有大量的催产素——可以让宝宝放松下来,这就是为什么进食10分钟后宝宝会很容易睡着。
前乳:接下来的5-10分钟会分泌出富含高蛋白的乳汁,这对骨头和大脑的发育都很有好处。
后乳:15-18分钟后分泌出富含脂肪的乳脂状奶水,高热量,粘稠,能够帮助宝宝增加体重。
看完之后是不是更焦虑了?我家宝宝根本吃不到这个量啊!完了是不是没吃饱……
其实上面的内容引自《实用程序育儿法》,说的是出生之后头几个月的状况,初乳更是出生之后头几天的事儿,所以特雷西奶奶建议6周之前的母乳宝宝每次哺乳20-45分钟,6周-4个月每次最多30分钟,4-6个月每次20分钟,6-9个月10分钟就够了,因为宝宝的吃奶效率提高,10分钟内吃下的奶比过去半个小时里吃下的还多。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母乳的成分在不同阶段不同,但是所有的成分都很!重!要!有些长辈会说前奶太清没营养,不长肉,要挤掉一些,给宝宝喝后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抗体、蛋白质、脂肪对于小宝宝来说都很重要,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最好是让宝宝一次吃一个乳房,不要频繁换边,保证宝宝前奶后奶都吃到,获得充足的营养。
那没有吃够10分钟的宝宝
会不会没吃饱?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大波的宝宝,吃奶时间短,三五分钟结束战斗;体重增长缓慢爬升,但一直在50%那条线下面;去儿保体检被建议说有点瘦啊,母乳不够要加奶粉啊;在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婆婆妈妈一群人,听到宝宝哭就说你奶不够吧孩子没吃饱吧……
都说前奶是水,主要是解渴的,后奶是饭,主要是吃饱的。只吃三分钟宝宝真的吃到了足够的营养了吗?
又回到了前奶和后奶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母乳中是同时含有水和脂肪的,而脂肪是不溶于水的,吸出来的母乳放久了就能看到明显的分层,并不是坏了,而是水和脂肪分开了。乳房里的母乳也会这样,在乳房里“放久了”也会让脂肪依附于乳腺导管,所以刚吸出来的乳汁脂肪含量比较少,比较清,称为前奶;随着乳汁的流动,乳腺导管里的脂肪就慢慢被带出来了,所以刚生产出来的奶,脂肪含量就比较高,称为后奶。
如果离上一次吃奶时间较短,后奶出来的就会比较快,离上一次吃奶时间比较长,后奶出来的就相对慢一点。不过这个快慢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儿,一般有效吮吸1-3分钟,所谓的后奶就开始出来了。
也就是说,妈妈感受到奶阵来了,之后就是后奶了。妈妈宝宝磨合阶段奶阵确实没有那么快,但是妈妈宝宝互相配合得比较好了之后,甚至有时候宝宝一哭就有奶阵了。
奶阵也即喷乳反射,每个妈妈的感受都不同,有些会有轻微的酥麻感,有些会觉得乳房发胀,有些还会有轻微的痛感——这些感觉在乳汁开始流出后很快就会消失。有的妈妈的奶水会呈喷射状喷出,有的是汩汩地往外涌,有的是一滴一滴往外滴,有的会漏奶,有的不会,有的两侧乳房的状况也不同,还有的妈妈的喷乳反射很轻微,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但宝宝一样也能吃得很好。
怎么才能知道宝宝有没有吃饱呢?
1 看体重
记录宝宝的生长曲线非常重要,尤其是无法准确知道食量的母乳宝宝。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体重在3%-97%的范围内都是正常的,完全不需要一定达到50%,而低于3%或者高于97%则需要咨询儿科医生,看看是不是喂养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出生后一周婴儿的体重会比出生时减少,不超过8%,之后会开始稳定增长;满两周时,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大约6个月左右体重达到出生体重的两倍;1周岁时达到出生体重的三倍。也就是说,出生体重6斤和8斤的宝宝的体重增长完全没有可比性,一岁的时候他们的体重可能分别是18斤和24斤,看起来相差非常大,但都是正常的。
2 看尿量
第一个月的宝宝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通常还会有3-4次大便,一般吃完奶就会拉一点。
之后宝宝的尿量也会有差异,排尿频繁的婴儿可能平均每1-3小时排尿一次,排尿不频繁的婴儿每天可能之后4-6次。对于妈妈来说,如果宝宝用尿不湿的话,可能很难估计排了几次尿,所以宝宝的尿量是4-6个稍重的尿不湿,而稍重的感觉大概是两汤匙水倒进去的感觉,妈妈们可以试着感受一下。
而且,婴儿的日排尿量也并不稳定,生病、发热、气温高、大量出汗的时候可能会尿量减少,但也是正常的。
一般只要婴儿每天尿湿4块以上稍重的尿不湿,都不用过虑。随着宝宝的成长,尿不湿会越用越少的,不然一直每天七八片麻麻会破产的。
3 看精神状态
婴儿都是活在当下的,一个能吃能玩、能叫能闹的婴儿是不大可能吃不饱的,如果真的饿了我保证ta会想办法让你知道。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能互动能探索,皮肤红润有光泽,生长发育正常,我敢保证ta应该是吃饱了。
还要再说一句,宝宝的奶量个体差异很大,能吃的宝宝吭哧吭哧喝下1200ml的奶还显得意犹未尽,有的宝宝拼命努力喝到800ml就觉得到了极限,宝宝跟宝宝真的不一样,胃口差距真的蛮大的,只要精神好,都不用纠结的。
让宝宝掌握自己的胃口,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是不饿,大人也会比较放松。早早调整心态,等到后期添加辅食甚至正常吃饭的时候,比较不容易焦虑。相信我,不吃饭也不喝奶的孩子更让人头疼!
不过呢,吃是人类的本能,只要不强喂,不让宝宝对食物(奶)产生不好的印象,所有的宝宝都有潜力成为小吃货的!
参考资料: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实用程序育儿法》
《母乳喂养百科》
《郑玉巧育儿经 婴儿卷》
特此感谢国际母乳会“哺乳互助指导”组的A妈@shaz 对本文内容的知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