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国际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做了近4年的全职教师,也曾经在公立幼儿园和社区幼儿园以兼职英语老师的身份授课。在我看来,对于家长们来说,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在教育上的区别并不是特别大,而且近年来有缩小的趋势,甚至有些私立幼儿园会更注重教师的选拔和管理。
选什么幼儿园最好?
各位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一是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二是要关注幼儿园的整体情况,除非差距特别大,或家长有特殊需求,原则上还是建议就近入园。
就近入园最大的好处是: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家长都可以及时赶到,无论是送个换洗衣物,还是孩子突然生病,都能够做到第一时间给予响应,解决问题。
如果父母都有工作且出差不频繁,也可以考虑在工作地点附近的幼儿园,这样选择范围可以大很多。
从哪些方面来考察幼儿园?
1.硬件设施
教室是否宽敞明亮,采光和通风是否足够,厕所是否有安全隐患,卧室是否通风和寝具是否安全,是否有独立的户外活动场所等。
2.软件设施
每班配备的教师数量(一般是两教一保,即两位跟班教师和一位保育员),课程理念和内容,教师的素质,是否有定期家访和课后跟踪,儿童餐的质量,闭路监视系统等等。
关于闭路监视系统,有些幼儿园可能的确有配备,但是建议家长亲自查看一下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3.教师的素质
除了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在幼儿园阶段几乎等同甚至超过父母的存在,尤其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他们还不太会表达自己和描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孩子和父母都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
观察教师的素质,其实不需要看学历,主要看她带的学生对她的态度,以及她处理孩子们争执及哭闹时的态度,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去问问之前这位老师带过的孩子家长。
我在上海的时候有见过市一级幼儿园的老师,拖着小朋友的耳朵丢到卫生间关起来,就让孩子在里面哭,也在私立幼儿园见过特别有耐心的老师对待连续哭两三个小时的娃,依然耐心哄。所以幼儿园的类别真的不是很重要,有好的老师最重要。
入园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最好是从幼儿园入园前一到两个月开始着手准备。
在确定进入某一所幼儿园之后,家长可以联系幼儿园得知他们的日常作息时间,比如什么时候入园,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放学,有意识的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向幼儿园作息时间靠拢。
家长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提前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甚至参与他们的活动。
还可以在家里准备一本日历和孩子一起倒计时,描述幼儿园的美好,或者阅读上幼儿园的绘本让孩子期待上幼儿园。
在配备幼儿园的入园用品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水杯和书包等。这些方法爸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着做。
另外,我不建议幼儿提前入园,比如9、
10月份的非要提前一年进入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从长远考虑,后面难道要多读一年大班才上小学吗?那个时候孩子的压力会比较大,周围的同学都上小学了,只有自己被留下来了。我带过因此而厌学的孩子,后面花了好大的精力才帮他调整过来。
如何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我一直认为选择重于改变,想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非常难的,所以建议家长在一开始入园的时候就尽量选择和你教育理念相近的老师。
如果只是个别问题理念不同,可以在老师空闲的时候比较委婉地提出自己有哪些意见不同,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念。
家长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有些很好的育儿理念,其实老师们也都知道。但是要管理整个班级是要考虑全局的,所以幼儿园老师最看重的就是安全问题,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班控才是她们最大的挑战。
在小的事情上,家长如果能够多一点理解的话,老师是会非常感激你的,也会对你的孩子多加照顾。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难免磕磕碰碰,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其他小朋友打人甚至咬人的情况出现,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我建议家长可以提出来让老师下次注意,不要过于苛责老师。其实遇到这种问题老师也很头疼,毕竟她们只有一双眼睛一双手,要同时照顾二十几个小朋友真是非常困难的。
幼儿园有没有“潜规则”?
我给大家爆料一个幼儿园老师们的“潜规则”。
一般幼儿园老师最喜欢的家长是那种配合度高事儿少的,所谓“事儿少”,不是说不让你和她沟通或者提意见,而是不要越级“投诉”,有事尽量和老师本人说,如果和她上级说,哪怕只是聊天形式的建议也很容易被领导当成投诉惩罚老师的。投诉是大招,如果没事就放大招,那么真有什么事的时候,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其他妈妈们关心的问题
Q: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更换老师的适应期呢?
A:一般幼儿园更换老师不会把老师们同时换掉,会保留一个或者至少有交接过程,你可以和新老师多沟通,帮助她尽快了解你的孩子。至于小朋友,要给ta时间接受,允许ta难过,和新入园同等对待,家长不要表现出对于换老师这件事情的负面情绪,而是问小朋友积极的问题,帮助ta完成情绪上的过渡。
Q:宝宝在小长假过后不愿意去幼儿园,她说老师一直叫她睡觉,可是她不喜欢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睡,怎么开导孩子呢?
A:前期建议先不要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幼儿园,而是先去跟老师沟通;对于小朋友,要问问ta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哪些好玩儿的事情这类正能量的问题。
再者,老师之间会有个默契,叫假期综合症或者星期一综合症,就是说如果上幼儿园的时间上有间隔,回来后小朋友的情绪和作息都会出现倒退,这是非常正常的。
至于睡觉问题,可以借助安抚物来帮助。
Q:我发现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程度不高,经过和老师沟通,老师反映孩子在室内游戏和学习时间都非常积极,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A:没有亲身体会我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可以提示家长一点,看看孩子以前有没有在户外受伤或者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
家长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多带孩子去户外,培养他对一两种室外游戏器材的兴趣,然后请老师帮忙引入户外活动中。
还可以让孩子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户外玩具去幼儿园,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别的小朋友会主动和他一起玩儿的。不过要记得征求老师的意见哦。
Q:过敏体质的宝宝,如果到了三岁还没有改善,是不是不适合送幼儿园?幼儿园的食谱大多数都不适合自己家的孩子,老师会不会觉得收了这样的孩子很麻烦?
A:很多幼儿园入园都有过敏申报,过敏的食物提前和老师打招呼,一般幼儿园不会另外单独准备食物,可能就那一份菜不给,其他的菜给多一点。过敏的孩子有很多的,每个班都有5、6个,非常正常。
Q:孩子个子比较小,在外面也从来不会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但是幼儿园里小朋友很多,难免会嬉戏打闹,请问该用什么方法教孩子保护好自己呢?
A:其实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一个微型社会,一般孩子自己会摸索出来一套应对办法,家长不用过于紧张。小一点的孩子建议教ta有问题找老师,一般爱动手的孩子,老师也会格外注意的。
我曾经就亲眼见过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打了一下,他拉着那个小朋友的手说: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抱抱,不打。那个打人的小朋友也楞了一下,然后抱了他,说好朋友,不打。后来两个人手拉手上完一节课。没人教他们,他们自己就沟通好了。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最后,幼儿园选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入园后,仍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培养,尤其是初入园以及更换老师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虽然绝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非常棒,但是也存在个别老师会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情况,这个就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言行,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向幼儿园上级反映或者更换幼儿园。
本文整理自萌芽科普群分享会
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