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e5eaa10cfeca99faccff6ead1b37937.jpg
旅日妈妈@花凌霄inTokyo(微博ID:@花凌霄inTokyo )近日受了些“刺激”,原因居然是因为参加了一场日本幼稚园的入学说明会,回来后马上就写了这篇“受刺激的日记”——无用的教育也许才是最好的教育。大家共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因为儿子明年4月要入幼稚园,昨天我参加了一所大学附属幼稚园的说明会,受了一些刺激。幼稚园招60人,参加说明会的最少200人。主要的几点在:“1、走路上学,妈妈们在必经路上轮班值日。2、基本便当,每周2次可以申请配餐,也就是最少一周做3次便当。3、每年圣诞节有大发表会,所有服装道具按group分,全部手作。”其他例如运动会、远足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要家长花大力气参与及准备的。参加完说明会回来,心情特别的沮丧。并不是面对幼稚园的诸多要求觉得烦恼。而是有一种深沉的无力感,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为何这样说,我觉得国内我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没有接受到美、家庭和生活的教育。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自己是有审美的sense和对生活的要求的,可这多数是后天由自身感受到不足习得的,并不是渗入到骨子里的。在碰到真正要用到的时候就会露怯。
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上个月末我儿子保育园有一个小姑娘要上国际学校的小学,于是在走之前2周,老师发给所有小朋友一张A5的厚纸,希望写下想要对那个小姑娘说的话,然后准备做成一个册子。
这明摆了是让家长帮忙的,咱们中国人很多会觉得很烦啊,小孩子懂什么啦之类的。我先说说我的做法,我给儿子解释了为何小姑娘要走,带他去看了家附近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说明多大的孩子可以上小学。然后让他想想要给小姑娘画点什么,再在纸上画了画,我捏着他的手写下了thank you 和他自己的英文名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3df01757bd60a51963f55916522e343.jpg
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我能够做到的最好了,其他人想来也差不多。结果等我后来看到其他孩子交上去的东西简直震惊了。有个小朋友把所有他和那个小姑娘一起出现的画面(学校把照片拷贝进光盘卖给家长,很便宜)全部彩纸打印再剪下来贴在纸上,正反贴的满满当当还配有送别的字和画。其他的孩子也都是有主题的,有小姑娘也有ta们自己,应该是一起玩耍的某一个场景。
我当时的心情特别羞愧,就跟之前参加保育园的万圣节party结果发现有些家庭准备了人头份的糖果,还写好了名字;有些家庭带着手工万圣节主题饼干一起玩Trick-or-treat,而我只准备了一袋小小饼干,还是准备来跟儿子一起吃的一样!
除了羞愧自己没有更好的创意之外,更多的是羞愧我连“诚意”都欠奉。从小到大接受的功利教育让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麻烦的、无用的。
也许不止我一个大人认为这很没有意义,都是形式主义。可是孩子特别特别能够接收到其中蕴含的善意。那个小姑娘接到册子的那一天,老师说她直接哭成泪人,一直抱着册子不放手。我去接儿子的时候,她过来抱着我说谢谢,看着她含着一泡泪的红眼睛我直接就哭了。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准确的传递出我的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我根本不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待人接物的传统底蕴,也源于我根本没有接受过跟美跟家庭和生活有关的教育。我以为我很了解了,但是那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等我有了孩子,我又发现我特么就是一个白痴!!
送别册的事儿还没完呢。小姑娘去国际学校后一周某天,老师给我一封信,说是小姑娘给儿子的。我回家打开来一看,画着我儿子的大头画还有给我儿子的信。我跟儿子一起看,我儿子又问我,“XX呢?她去小学了吗?她不来上学了吗?(我一直管去保育园叫上学)?“。孩子们什么都明白。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a536e9ef67870e3b9238ccb3044c35f.jpg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家庭“这门学科,wiki上有专门介绍☞https://ja.wikipedia.org/wiki/家庭_(教科) 从小学习。小学5,6年级开始,一共115个课时。包括”什么是家庭生活和家族“、”日常饮食和营养及料理的基础“、”衣物的整理方法及缝纫“、”金钱的使用和如何让生活更舒适“等。中学是第1学年?第2学年70课时、第3学年35课时。高中也要上。具体内容见wiki。
所以,做便当,缝纫个袋子及表演用的服装,做做美工等等对日本人算事儿吗?果断不能算啊!更谈不上装逼了!这是人家从小到大做惯做熟的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一部分。
我能不沮丧吗?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会不值得骄傲,只能说是教育的缺失。我们以“十指不沾阳春水“为荣,网上的帖子动不动就是我不会做饭我生活不能自理我骄傲,说明我是公主我是王子。真是这样吗?对生活没概念,对家庭更没概念,所以才会觉得生了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叫”自由“。自由你妹!我只觉得羞愧!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a6d84855bb22cd5003069e2e92df00d.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9aba705d8ae3fa98fecadc5ddcd3133.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adc91fb36b469136afb560b4f9c7609.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209f85dc6559c0417baf9bb629bb4672.jpg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