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005y05Szjw1eorm3db7a2j30yi0pv0xg.jpgTwo的实例剖析,欢迎拍砖和探讨" TITLE="首次遭遇Terrible
前几日才和朋友戏谑说我家书亚一点Terrible Two的症状都没有,这不,这些日子他随奶奶回老家去参加喜事去了。
然后这小孩子屁颠颠返程了。刚踏入家门,就上演了一场典型的Terrible Two闹剧。
第一步是嚷着要出去。于是看看天气也还好,大中午但也不烈日,降温但也舒服,于是全家就和他一起下去了。
平时我们进去小区是要刷卡,一般会抱着让他替刷,他当然乐意,然后刷完我们就继续前进。我们订下的规则是公共设备是需要用的时候才能用,不能随便玩。他也一直遵守,即便偶尔有闹但说得通。
可是这次一出门就不对劲了,怎么都不肯走,要嚷着刷小区大门的监视器。看样子是如果不制止他会堵在监视器门口刷上一百遍不让别人通行的架势。那不行,在外必须得遵守公共秩序。这是规则。
我们一开始用重申约定再加转移注意力的做法,但这次他完全不buy,甚至直接倒地躺下嚷⋯⋯
内心是波涛汹涌啊。然后把他抱起,重申了规矩,“在外玩约定了要遵守公共秩序,如果你做不到,那我们只有回家了。你是要出去玩还是要回家?”
他在我怀里点点头,说要回家。ok于是我们回家。
刚走到门口,他又嚷,说要去开车。
“想开车做什么?”
“呼呼呼⋯”他做出要逛街兜风的手语。
“可以,但我们先说好了,我们出去兜风十五分钟,然后就回家吃饭好吗?”
“好。”他答得很爽快。以往这样子他是很遵守约定的。
我们于是去了地下车库。一走近车门状况又爆发了。
书亚不停地开门,关门,开门,关门,不肯进去坐,也不愿意走。
“你这样子弄会弄伤车,它会伤心难受的。”我们制止他这种行为。
一看我们制止,他突然就爆发了雷鸣的哭声,一边喊“不要不要”一边拍打人一边继续开门,关门。
我们同样还是先重申规矩加转移注意力,比如“你看你开了车门就可以坐上安全座椅,它啪一声一转不是很好玩么你很喜欢的是吧”
这次完全不buy。
“我们说过,这是小区我们在这里玩就要遵守小区的规则,不然我们就只能回家,你现在这么哭,是打算要回家吗?”
“不要不要”
“那你要在这里玩吗”
“不要不要”
“那你想坐车去兜风吗?”
“不要不要”
“那你想做什么?”
“不要不要”
一副完全拒绝回答的架势,一边摇头摆手一边哭着说不要。于是我们决定等等看他做什么。还是不停地开门关门开门,但是情绪却越来越暴躁,把门弄得哐哐响。
于是我们再一次制止了他。并拉开了距离不让他靠近车门。
“首先,车不是你的东西,他是妈妈的东西,你这是破坏别人的东西。其次,你这样子开门关门,会伤害车,他也会受伤会痛会不开心。更重要的是,你这样子哭你身体也不舒服,也会伤到你自己你也难受对不对。所以你不能再这么做”(插话,我们家的说话风格真的很多首先其次然后⋯)
“不要不要”完全不听任何话大声嚎哭的架势。还要推开我们,拼命挣扎。
于是我们把书亚放在地上,他便顺势躺下,嚎啕大哭。
“你现在这行为,伤害到自己也影响到别人,所以我们只能回家”,我把他抱起来,不含糊,也不迟疑,直接上电梯带回了家。
回到家,放下书亚,书亚继续嚎啕大哭躺地跪地。我和奶奶都很平静且一致地和他说:
你现在哭得很厉害,你情绪很波动,我们没有办法继续沟通下去。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来沟通。
接着,奶奶嘱咐了阿姨去厨房煎一个书亚最爱的香蕉薄饼,便抱着弟弟在客厅踱步,我用书亚的杯子冲了两杯水,一杯放在哭泣的书亚旁边,一杯放在客厅茶几桌上。说“你这么哭法会伤害到身子,喉咙不舒服了你就喝点水”。
书亚趴地上见没人理,跪起来也没人理,就改成来回踱步,走过去客厅看我们做什么,又哭着回到大门那里拍大门,然后又走过来摸眼泪,来来回回十几遍。
我和奶奶就打开了电视,一人一杯水,喝起来,调到了书亚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然后都看着书亚在那里跑来跑去拍来拍去。
“奶奶⋯⋯”
“你要是心情好点了再过来这边,你这样子哭法我们没办法沟通”
“妈妈⋯⋯”
“我不过去,你这样子哭闹我们是不会出去的”
就这样子对话重复了很多遍,书亚过了一会摸着眼泪走过来,要抱。
我便抱着他在大腿上摇晃。擦鼻涕,摸眼泪,他还在继续哭。
“有话大家都要好好说,要拿什么要做什么我们都要平静沟通,你情绪那么激动哭得那么厉害,我们沟通不了,你喉咙也不舒服对不对,看你这样哭,我和奶奶都很难过。”
他也不答话,哭着。我也没再说了。接着书亚哭声慢慢变成啜泣,最后说,“妈妈抱弟弟,奶奶抱宝宝”
“你想妈妈去抱弟弟,奶奶抱你是吗”
点点头。
然后我们换了抱法。书亚一被奶奶抱又继续大哭着指着大门要奶奶带他出去。
奶奶把书亚放下,坚定地看着书亚说:
我们不出去。你这样子哭闹我们是不会出门玩的。家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很开心的,但你这样子哭大家都不开心,我们没办法沟通下去。等你先平静下来我们再谈。你要口渴了喝点水。
我们把水放在他旁边。也没递给他。这时候阿姨在厨房给他煎了香蕉饼,同样放在他旁边,但也没递给他或者劝他吃。我和奶奶也一人一杯水喝起来。
见这种状况,他的哭声越来越小了,最后自己拿了过去喝一口水吃一块饼,然后坐在沙发上看到动画片,慢慢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当然中间夹杂着一些“奶奶,不要不要”(此时是示意奶奶把动画片快进),但已经止住了哭泣,情绪也平静下来了。
到了最后这件事情像根本没发生过一样,把饼吃完后他突然又变回了之前那个蠢萌的书亚,收拾饼饼,关了电视,和阿姨说谢谢,对奶奶说我想喝neinei,玩玩具,跳跳舞,接着就午觉去了。
—————小小分割线—————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遂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实育儿并没有标准,我只说说我事后的感慨吧。
其实到最后我们也不算是完全正面地解决了“书亚想通过哭闹来达到出门几百次玩车门”的问题,只是说慢慢地用这种方式告诉书亚几个点:
1,在外就要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
2,哭闹期间需要冷静下来才能进行进一步沟通
3,无理取闹在我们家行不通
4,让波动的情绪冷静下来是有办法的
而这次的突发事件,我和奶奶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很像的,共识很统一。在家庭生活里其实育儿理念是需要统一的。如果孩子哭闹一个人坚持原则一个人妥协,那么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剖析了原因,或许是因为回老家长辈亲戚们看到许久没见的书亚,所以宠上了天吧(看视频,书亚一指挥,无论什么事情全体人都配合他)。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了分寸,以为任何事情只要他想别人就得配合。
接下来会怎么处理,需要不需要和书亚进行反思?
我们家的一贯做法是等事情完全冷却下来后,会谈的,比如今晚或者命明早。直接回忆当时的场景和行为和书亚讲道理。为什么要等事件完全冷却下来呢,因为不冷却下来等于勾起了孩子的伤心事,书亚会哭。接受度也会差一些。
小小的总结和记录在此,有共鸣的妈妈欢迎探讨,也欢迎拍砖。育儿路上我也希望能成长得更好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