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聚焦 | 你准备和孩子谈性教育了吗?
性教育话题是个绕不开的坎。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这些性教育的常识都是怎么获得的?想必更多的是一头雾水,毫无印象吧。在穿着开裆裤的年代,我们似乎对于隐私保护少了一点警惕和认识。而对于生命是怎么来的,我们更多的是被告知,不需要问这个问题,或者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那么,究竟我们应该怎么样,让幼儿性教育不再尴尬呢?从一到四岁,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的过渡。
很早,我就教育我的孩子要保护自己的身体,要懂得向别人表达不舒服的感受,因为我认为要和孩子讨论性教育,认识身体、保护身体就是第一步,孩子对身体有兴趣,就是个好的开始。也许恰好zoyo是女孩,身体就像是一座美丽的花园,随着成长的曲线发展,随时都有可能有人想窥看这座花园,亲爱的朋友,你有准备要和孩子谈性教育了吗?我们已经开始了。
第一步:认识身体
zoyo三岁时,因为有好奇,我们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透过一连串的活动安排来认识人的身体,不管是外在五官或是内部器官,借由亲子间的对话,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这是大脑、这是心脏、这是胃......这是我们女生的小妹妹(生殖器官)。
身体教育需要父母卸下那颗尴尬的心,无须面红耳赤,而要把它当作一门正常的教育来教孩子,我觉得性教育的开端应该是从早期家庭教育开始,而非到了学校才开始,所以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父亲可以和女儿共浴,母亲可以和儿子洗澡,母亲的生理期可以让孩子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都是性教育的前奏曲,自然地演奏,自然地开启我们和孩子的对话。
我时常和自己的女儿说,身体是自己的,感觉不对、不舒服就要Say NO!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接近自己隐私的部位。说这种事时我是很严肃的,肯定的语气让zoyo感受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轻忽不得的事。
第二步:动物的交配
当孩子知道了男女之别(知道男生女生的身体不太一样)、她们对自己的身体私部产生好奇时,我甚至递给她们一面镜子一起观察,或是透过姐妹之间互相理解,有了这样男女差异的概念,我们就开始透过对动物的认识来谈性教育,从粗略认识动物,分类哺乳类动物,到动物生殖baby animal,最后回到原点:“动物的交配”,这些知识都可以从书籍、动物频道中获得资讯,有了这些自然、厚实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谈论人类的性教育。
第三步:人类的交配与生殖
有了对动物交配的基本认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谈:
1. 小baby怎么生出来的?
2. 在有小baby之前,他是怎么样产生的?他在哪里?
3. 人类的交配又是如何?
这些听来令人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开始,如果想要舒缓尴尬,可以借由可爱的童书、绘本分散尴尬的重量。
我们家的性教育绘本认识书籍是《种子宝宝》,购于台湾。zoyo阅读龄:四岁四个月起。
▲两种封面的翻转书(正反两面,不同开头的内容)
书名:种子宝宝
作者:提利.勒南
绘者:寒哲.布洛克
译者:武忠森
爱智出版
透过可爱的童书能够减缓和孩子谈性的的尴尬,《种子宝宝》是一本翻转书,从哪一面开始都可以阅读,一面的开始就谈人类受精交配是怎么一回事?另一面则是谈肚子里的胎儿长大了,从哪里生出来?作者善用诙谐的幽默的方式来营造谈性的乐趣,绘者也利用一些拼贴、笔绘的方式来制造一个和谐有趣的画面,所以和孩子共读这本书,鲜少有尴尬、不知所措的暂停时间,反倒是孩子想要继续听下去,左右姐妹就是这样,这本书虽是性教育童书,却被zoyo当成故事书不断地要求聆听。
▲爸爸和妈妈的种子怎么结合?是妈妈把爸爸的种子塞进去肚脐吗?
▲有的爸爸和妈妈的种子是医生利用医术结合起来的
作者其实懂得善用文字,用故事性的方式,将男生的精子与女生的卵子描述为种子,一大一小的种子必须结合碰在一起才有可能生出种子的宝宝,种子各在男生女生的哪里?如何让大小种子碰在一起呢?结合的种子愈来愈大,当种子宝宝要出生时,要如何离开妈妈的身体呢?从身体哪一个洞出来呢?我问zoyo身体有哪些洞?眼睛、耳朵、鼻子......,哪一个洞才是宝宝爬出来的地方?绝不可能是耳洞,也不可能是鼻洞,这些引导的点总让左右姐妹哈哈大笑,当然,在这本书里都有正确答案喔!包括试管婴儿怎么一回事,及剖腹产与自然产的不同。
▲小baby怎么生出来?是妈妈打呵欠时从嘴巴跑出来的吗?
看完了这本书,好像和zoyo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可以讨论,如果我们和孩子谈性的态度是自然的、不害羞的,孩子也会模仿我们的态度,同样也以自然的态度面对我们,想想,这不也就间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密度!
▲还是从妈妈的屁股掉下来的?通常在这里zoyo已经笑翻了
看完zoyo妈的分享有什么感想呢?你准备和孩子谈性教育了吗?慢慢铺陈、自然就不会那么害羞与头痛,往正面想,孩子有正确的性观念,未来比较能谨慎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勇敢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如果这样想,身为家长的我们,再怎样害羞还是得硬着头皮微笑地谈性教育吧!
-------------------------
*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动动手指点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转发微博吧!
* 关注萌芽研究所BUD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更多育儿原创知识独家为你播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