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易体系顶底系列——引导楔形与终结楔形

(2016-07-12 21:36:59)
标签:

股票贵金属操作技巧

黄金白银原油技术分析

顶底研判技巧

终结楔形与引导楔形

图形形态分析

分类: 交易体系——顶底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细致入微的思考会有深入的洞见,不经意的动作往往透视着内心。下棋博弈的乐趣,在于思索棋子落地背后的布局方式。于大处着眼,于小处布局,能看到的是表象,要思考的是根源。越是关注细节,越是能完成大的目的。

   交易指标方法分为价、量、时、空四大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结合又可以演化出成千上百的指标与技术分析技巧。但是很多投资者,总是仅仅只着眼于框架,局限于对某一技术的大致使用技巧,就开始了其他技术分析与学习。万事通不如一面精,掌握好一项技能并融汇贯通便可以做到长期稳定盈利,但学习更复杂的东西我们却很难找到具体的做单依据,并最终陷入被动。学习,并不在于广,而在于精;不在于能谈天说地,而在于能实战盈利。

   同样,对于图形形态中楔形的理解,如果能够进行精通,那么仅仅这一项知识点,再加上资金仓位管控的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定执行,便足以使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 楔形基础

   楔形,又名倾斜三角形。在图形形态的判断中,楔形的使用方法与三角形并无区别。但结合波浪理论,所判断出的楔形便有了更大的效用。其效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楔形能够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判断!当楔形一旦出现,便预示着后期的价格方向运行明朗,并且能够给予极高的利润空间。我们先来了解楔形的基础。

   在图形形态中,楔形介于三角形与趋势通道之间。与三角形进行对比,三角形的两条边线方向不同,而楔形的两条边线方向相同。与趋势通道进行对比,趋势通道的两条边线呈现出平行态势,而楔形的两条边线呈现出收缩态势。

http://s5/mw690/005xXfCIzy73cvWsaSUd4&690

  上图中的楔形,并不能帮助我们判断未来价格运行的方向。对于方向的认定,我们需要依据波浪理论进行判别。

二、 楔形的内部结构

  在波浪理论中,主升浪的浪2一般不与浪4重合,但当浪2与浪4重合时,便预示着楔形将要形成(注意,浪型判断必须为主升浪!)。此时观察主升浪内部结构,如果其内部结构为3-3-3-3-3,则表示形成的楔形为终结楔形,未来价格将沿着楔形运行的反方向快速运行。如果其内部结构为5-3-5-3-5,则表示形成的楔形为引导楔形,未来价格将沿着楔形运行方向快速运行。

 http://s12/mw690/005xXfCIzy73cw1IFEDab&690


   楔形对于未来方向形成了指引的作用,引导楔形经常出现在主升浪的浪1,当浪2运行结束后,价格会形成快速运行的浪3。而终结楔形则经常出现在主升浪的浪5以及回调浪的浪C,当浪5或浪C运行结束,价格将会快速向反方向运行。

 http://s12/mw690/005xXfCIzy73cw4zzv5bb&690


http://s6/mw690/005xXfCIzy73cw4DAC955&690

三、 楔形目标位与出现频率

   终结楔形的目标位,一般最少设置为终结楔形开始的起点位置。而引导楔形的目标位,一般最少设置为引导楔形的同等空间。从波浪的角度来分析,终结楔形不论是浪5还是浪C,价格很大概率会将浪5以及浪C全部吃回。引导楔形一般出现在浪1的位置,而接下来的浪2仅仅进行小幅回撤,浪3期浪5的长度,会远远大于浪1的长度。因此止盈目标最少设置为引导楔形的同等空间。

   楔形在历史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一旦出现,便是非常稳定的获利图形,我们仅仅只需要判断楔形是位于浪5、浪C还是浪1,或者根据其内部结构判断是引导楔形还是终结楔形。(引导楔形出现频率比终结楔形还要少)。在实际做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其内部规则虽然是3-3-3-3-3型或者5-3-5-3-5型,但其中的小浪波动幅度难以预测。因此对于楔形而言,我们很难在楔形内部结构进行操作盈利,而是应该进行整个楔形的波段操作。

   一招鲜,吃遍天!只要能够掌握楔形的用法,并且更为广泛的了解投资品种,按照这一个图形,就足够长期稳定获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