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族小心!白色奶油球的真相
(2016-04-11 16:12:34)分类: 健康 |
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是?
前几天,在一家可外带的咖啡馆看到一名年轻女性,她正拿着托盘讲手机,托盘上放了几杯刚买的咖啡。“咖啡好了,需要几个奶油球呢?”我想她大概是受同事或朋友之託来买咖啡的。“○○小姐跟△△小姐不在座位上?这样啊!那好吧!我就拿差不多的数量回去好了,反正是免费的。”在她面前,可免费取用的奶油球堆积如山。她随意抓了五、六个放入纸袋,然后大步迈出店门。我要在这里问读者一个问题:为什么“咖啡奶油球”可以随意取用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我经常在演讲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认为咖啡奶油球是用什么製成的呢?”
“咦!我从来没想过这种问题。”所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大部分会回答说是“牛奶”、“鲜奶油”等。但是,其实“咖啡奶油球”并不是由牛奶或鲜奶油製成的。
在植物油里加入水,利用添加物来呈现乳化状态,製成“牛奶风味的东西”,这就是“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比起使用牛奶或鲜奶油,植物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所以,才能提供大家“随意取用”。
关于这一点,只要仔细看“包装背面”就知道了:植物性脂肪、乳化剂、黏稠剂、pH调整剂、色素、香料。包装背面会有这样的标示,至于“牛奶(生乳)”则只字未提。请注意接下来的区别,前面我指的是外包装;现在打开包装,仔细看各个奶油球容器,就会发现,上面也没有“牛奶”的字眼,只标示了“咖啡用奶油”、“咖啡鲜奶油”等。
虽然我前面曾写到,要去看“包装背面”的原料标示。但这标示只印在装奶油球的外包装上,至于奶油球容器上,则是没有标示的。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像这样的小容器或小包装(三十平方公分以下)是不需要标示的。关于这一点,我后面会再详述。因此,当奶油球被放到咖啡馆或餐厅时,就算想要确认“包装背面”的原料标示也没办法。
水、油与“白色粉末”製成咖啡奶油球
“在植物油里加入水,使其呈乳化状态,製成牛奶风味。”我前面虽然这么写着,但如同大家所知,在普通状态下,水、油是无法融合的。因此,添加物就登场了。
首先要使用“乳化剂”。乳化剂就是界面活性剂,只要加进去,油和水会在瞬间混合,乳化为牛奶一样的白色。
但是,这样还是没有牛奶般的浓稠感,因此,就要用黏稠剂“加工”製造。乳化剂跟黏稠剂都是“合併标示”(后述),所以无法得知用了多少种类。最后加工阶段则用“焦糖色素”,藉着极浅的褐色,调整得非常像奶油色。为了延长保存期限,则加入“抗氧化剂”,最后,再加入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你每次加入咖啡的“牛奶”──其实是用水、油与多种添加物所製成的“奶油风味沙拉油”。
我在演讲会上,经常现场将水与油乳化,做出“咖啡奶油球”,每次会场都会传出“喔!”的惊讶声,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内幕”。事实上,法律没有规定不可以用植物油来製作奶油,但这很明显是“仿商品”、“伪造商品”,不是吗?
事实上,加工食品就是有很多这种“模仿”、“造假”。
但是,我们消费者难道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为什么在咖啡馆或家庭式餐厅,咖啡鲜奶油会堆积如山,且可以“随意取用”?──到底有多少人会抱持这种“单纯的怀疑”,而去思考理由呢?(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可以随意取用的东西都可疑。)
不只是咖啡鲜奶油,对于其他食品,那些毫无怀疑、毫无问题意识的使用者,永远都会上厂商的当。在目前“伪造食品”、“假食品”横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有认清“真品”的眼光。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恐怖的食品添加物--教你看穿食品安全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