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音乐史: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过渡

标签:
2017考研和声与曲式分析考研音乐考研政治考研 |
http://s8/mw690/005xNJxGzy74s4nVq2X47&690
不论巴洛克还是洛可可,其概念都源自于建筑学。“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oco”,后演变为法语“baroque”,意为一颗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是在对一位罗马建筑师进行评论时首次被提出的。“洛可可”(Rccoco)源于法文“rocaille”,意思是贝壳制品,原指一种法国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的音乐摒弃了晚期巴洛克音乐繁复的形式、复杂的复调织体和宏伟壮观的风格,倾向于小巧精致、自然简朴、轻松愉悦。
意大利人多美尼科•斯卡拉蒂(D.
Scarlatti,1685-1757)是洛可可风格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为羽管键琴创作的550多首意大利式的奏鸣曲,被看作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这些奏鸣曲均为单乐章,由两部分构成,被称为“二部曲式”。它们短小精炼,情趣各异,五彩缤纷,既具有装饰性,又富于情感,充分显示了曲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J.S.巴赫的长子W.F.巴赫(1710-1784)和三子C.P.E.巴赫(1714-1788)等人在巴洛克时期出现的“华丽风格”中注入新的表现内容,更为极端地强调真实与自然的情感,追求内在的、多感的和主观的表达,这一被称作“充满忧郁泪花”的“感伤风格”的新风格,与文学领域中的“狂飙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C.P.E.巴赫还是确立古典奏鸣曲形式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在多美尼科•斯卡拉蒂的意大利式的单乐章奏鸣曲后面成功地加上了一个慢乐章,和一个快速的末乐章,而这也正是古典奏鸣曲的模式。
其时,交响曲也开始出现,不过当时是三乐章的意大利式交响曲。J.S.巴赫的小儿子J.C.巴赫(1735-1782)是这一形式交响曲的重要作曲家,对莫扎特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品6号的第6首《g小调交响曲》,是其最有表现力的一部交响曲。
http://s10/mw690/005xNJxGzy74s4q12Qxd9&690
曼海姆乐派与交响曲形式的确立
古典风格早期是与洛可可风格同步发展的,在德国,柏林乐派是最早的古典乐派,风格上还具有很强的洛可可风格,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匡茨和C.P.E.巴赫等。
曼海姆乐派是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曼海姆管弦乐队”,并在J.W.斯塔米茨(J.W.Stamitz,1717-1757)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J.W.斯塔米茨还使用渐强的方法,加强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曼海姆管弦乐队”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曼海姆乐派对于交响曲形式的最后确立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J.W.斯塔米茨和他的弟子将意大利式交响曲的第二和第三乐章之间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将交响曲规范为四个乐章,并发展了奏鸣曲式的原则,最终确定了古典交响曲的形式。
作为曼海姆乐派最重要作曲家之一的J.W.斯塔米茨,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主要作品包括50部交响曲和12首小提琴协奏曲等,其音乐风格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并已经明显脱离了洛可可风格,是较纯粹的古典风格。曼海姆乐派其他重要成员还包括:F.X.里希特(Richter,1709-1789)、卡纳比希(Cannabich,1731-1798)、J.A.斯塔米茨(1754-约1809)和K.斯塔米茨(1745-1801)等。
到曼海姆乐派为止,音乐的古典主义风格已经得到确立,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1757年,海顿完成了他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1764年,年仅8岁的莫扎特写下了他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两部作品不能算是成熟之作,但它们却代表了新时代的起点。
http://s10/mw690/005xNJxGzy74s4tXGC559&690
视频教学,绝密授课,不需要找专业老师补习,不需要参加补习班,一样可以考取,押题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http://s4/mw690/005xNJxGzy74hKIjRh9a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