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则与臂搁

(2015-01-12 09:55:07)

小编昨儿个看到个茶则长得跟臂搁一样样的,深深地怀疑茶则就是文房用具臂搁……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了这个疑问,小编度娘了一番,以下粗浅见解,与诸位分享,并期抛砖引玉。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yy76kiav6icp7yfGyoSQYibQmld133q7GyFd61BBCFY9mYCHmbGO60A2a1Cr44zNvWRPo4icVWRicTnRA/640?tp=webp

故宫博物院藏 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

1.全日本煎茶道联盟网站煎茶道具的茶则一条中写到:

茶合 = 茶则 = 茶量 = 仙媒

用于量取茶叶置入急须中的工具;材质及尺寸多有不同;通常长度为12-15厘米,但可大可小。尺寸较大者可能会与书写时用以支撑腕臂的“臂搁”相混同。 最多使用的材料是竹子, 刻上花鸟、山水或诗词。 除了竹子以外, 也会使用金属、象牙或木。

急须:(即在中国用来沏茶的茶壶。而在日本茶道与煎茶道中, 茶壶chatsubo指盛茶叶的罐子)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yy76kiav6icp7yfGyoSQYibQmIuHwH3f4s9iayxFjKyMVtReF4oCVw8Pqb1twSudbu3a54cIwzWeEnibw/640?tp=webp

(故宫博物院藏 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清嘉庆;长25.9cm,宽9.8cm)

2. Wikipedia日文版《[煎茶道]茶量》一文的历史项下写到:

大部份的煎茶道具起源于中国, 但这种茶则却是日本起源的道具。茶则有时被称为“唐物”, 那是因为这种竹制的工具借用了在中国文房中所用的(为防止弄污袖子而垫于臂下的)臂搁。

据说在江户时代中期, 卖茶翁(Baisaou, 1675-1763)为了更方便地量取和投放茶叶, 设计出“茶则”这一道具。因为卖茶翁的座右铭是“质素清贫”(shissoseihin),据说他做的茶则就是将一段竹筒简单地劈成两片或三片,这种型制一直沿用到今天。

后来,出于"文人趣味", 在背面刻绘诗词书法以及施以中国风格的雕刻开始流行。名人或名匠的精细作品成为高价追求的对象。

“唐物”:“唐”是类似在西方的“唐人街”的唐, 指的并非唐朝而是中国。大多日本茶道中视为珍贵的“唐物”都是宋明甚至清朝流入日本的物件, 有时也指仿照中国风格而由日本名家制作的器具。

卖茶翁:売茶翁, 本名柴山元昭, 日本江户时代黄檗宗僧, 煎茶道祖师。

“文人趣味”: 江户时代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日本煎茶道中流行的文化趣味与崇尚.

3.《汉语大词典》臂搁条:

亦作"臂阁"。俗称手枕;用毛笔书写时用以搁置腕臂者。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xT7gAk8PXmdOiavdBH6et52wpdd1YjF0zwhM0jdtfIXzXZLXpMs6AWibMtfqn65iaBGvXxtX0JMF4jw/640?tp=webp

(九州艺博馆藏 小叶紫檀嵌银丝臂搁;长25cm,宽8.2cm,厚1.1cm)

==================

【结论】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 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煎茶道道具的茶合(即茶则),就是从中国书法工具的臂搁转借而来,从而作为量取和投放茶叶的器具。早期最简单质朴的茶合就是将一段竹筒劈开,如果竹子细就分成两片,如果竹子粗就分成三片。后来,因为煎茶道中文人趣味的加深,这种崇尚也体现到茶则上,就是刻绘中国风格的图样, 这使得茶则越來越像中国的臂搁。

茶则既然从臂搁变化而来, 则茶则的样子像臂搁就不奇怪。但由于茶则在茶法上的特殊作用与功能, 不是所有的臂搁都可以作茶则。中国的臂搁, 由于其书法上的作用功能, 在型制上可以更丰富, 比如雕刻可以在凸面, 也可以在凹面;长短既可以较长, 也可以较短; 可以是直的, 也可以是弯的! 但作为茶合或茶则, 无论怎样与臂搁相似, 都不宜在凹面雕刻、过短或做成一头弯曲的形狀! 泛言之, 所有的竹茶则一般都可作臂搁; 而不是所有的臂搁都能拿来作茶则。 归根结底, 决定一片竹器是否茶则或能否作茶则使用, 只能根据其是否能完成茶法的目的,即量取和投放茶叶。茶合与臂搁外延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yy76kiav6icp7yfGyoSQYibQmFYW2hZCBNFjxc76VKUlTEHQQJ2b77APBzecD6RvAFWzWPzNFZIzBBg/640?tp=webp

其实,茶则这东西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陆羽《茶经》里就有:“则: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陆羽当时喝什么茶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还是茶饼,因为还需要炙、碾、箩等工序,现在好像有人喝普洱也这么干。但是陆羽说得很清楚,这东西是拿来量取茶末的,以择其多少。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yy76kiav6icp7yfGyoSQYibQmhBmTHBeibYJjYiaJSOiaibq1PMPFPjGQQmicEMm6uQpuaVX2qKSbEgLOdHA/640?tp=webp

(故宫博物院藏 竹雕竹节式臂搁;长18.3cm;宽5.3cm;厚1.7cm)

话说回来,在日本,类似臂搁的茶则应该不是抹茶道上的实用具,而是作为茶道陪衬欣赏的。常见举行高级茶道时,常有名贵画轴、插花、文房、唐物等陪衬在侧,以供休息时欣赏所用。臂搁应该是随着文房用具的传入而进入日本的,但是被用来作为茶则可能就晚些了。日本在我国明清之时才和中国通商,并在长崎设有唐人街,中国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人在长崎唐人街的不在少数,而且唐人街的生活习俗对长崎人的影响颇深,福建乌龙茶在此时应该也随之而“占领”日本了,并且逐渐发展成另一种专门的茶道——煎茶道。煎茶道所喝的茶就不是抹茶了,而是乌龙茶。日本岛国寡民,物产贫乏,对于外来的东西总是怀着崇敬之心去看待,茶也是如此,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茶的欣赏,乌龙茶属于紧缩性包茶,一颗颗很明显,用勺去取茶叶很麻烦,一般都是直接从茶罐里倒出来,不可能倒在手上阿,不卫生阿!所以就想办法,顺手就抄起旁边用来欣赏的臂搁,反过来不就有了一个凹面可以容纳茶叶了嘛,而且倒出来的茶叶既可以挑出不好的来,又可以欣赏,一举多得,于是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所以,小编觉得日本的茶则应该就是由臂搁演变而来。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yy76kiav6icp7yfGyoSQYibQmZPdvZqL8QkH2wOxkUrzy3hZSDic9ric3zOpjSdsuRPaWhVfYY0OMpgqg/640?tp=webp

(故宫博物院藏 象牙雕十八罗汉臂搁;长29.1cm,宽6.1cm,厚2.4cm)

注:文多参考觉香山人之《论茶则》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xZj32bITMwgiagKvrKsKulUZhQc1GiasE8UZGB8ibibB7qLdmIWnYmib8xCkicgCvBCS1Dl8WZrbzb7DNA/640?tp=webp


九州艺博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艺术品展览,欢迎前来参观交流!凡购买九州艺博艺术品,均可无条件退换!

更多收藏资讯请关注九州艺博

微信号:JZYBART

微博号:九州艺博

网站: www.jzybart.com

联系人:黄冉

固话:027-88188333

手机:18571708686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宝通寺路百瑞景商业街九州艺博美术馆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xZj32bITMwgiagKvrKsKulUGI2yNr2qr8WppfMhpTOEyu3sVcgIgUgDf11E6CSLCzH9DbYXrOAwxQ/640?tp=webp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xZj32bITMwgiagKvrKsKulUibZAH6Te94w0tAcQLvLs9xQkuB7K9uiaGKDBfyDy6M3cqicCUHooE6jcw/640?tp=webp

http://mmbiz.qpic.cn/mmbiz/rGZfEIu1fbxZj32bITMwgiagKvrKsKulUaH7W2YsjBO2uvibTqu00TLdvB2iaIfmljYYm4JZWEK4AsCcMausPibpAg/640?tp=web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