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2014-05-08 09:16:32)
第三单元
莒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单元教学内容
1、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2、欣赏:大象
3、唱歌:咏鹅
4、唱歌:谁唱歌
5、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描绘的不同动物形象,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通过歌表演、唱歌、欣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开展教学,感受并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力度,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作品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与表现能力。
三、单元重点与难点:
1、《小动物唱歌》中弱起是学习难点,指导学生关注动物叫声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2、继续在唱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注意演唱姿势及呼吸方法,用优美的声音歌唱。
3、通过学习《咏鹅》,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认识反复记号并按照标记准确演唱。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情绪。
4、在学习《谁唱歌》时,通过创设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聆听音乐主题,感受低音提琴的音色及乐曲诙谐的情绪。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四、单元课时计划
五课时
五:单元教材分析
1、歌表演《小动物唱歌》歌曲为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两个乐句只有结束音不同,音域不宽,只有八度,歌曲短小,旋律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2、欣赏《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乐曲为降E大调,八三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钢琴走出几小节引子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的主题,表现大象愉快的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的旋转舞蹈,塑造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大象形象。
3、《咏鹅》是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词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玩的神态。歌曲为民族调式,旋律流畅,是规整的四句结构。
4、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诙谐有趣,描绘了一只活泼、调皮的小猫崽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圆舞曲,具有拟人化的写实特点,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5、《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节奏、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的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兴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能比较准确的演唱弱起节奏。
3、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并进行歌表演。
2、《小动物唱歌》中弱起是学习难点,指导学生关注动物叫声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回答。
哦,你们都喜欢唱歌啊,有两只小动物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唱歌呢,它们是谁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聆听歌曲《小动物唱歌》
1、学生聆听歌曲。
听一听,歌曲表现了哪两种动物的叫声呢?
学生回答
2、学生再听歌曲
歌曲中的动物是怎么叫的呢?当你听到动物的叫声,就模仿动物的动作。
3、学生再听歌曲回答。
动物的叫声是一样的吗?强弱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回答。
4、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 p,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演唱小猫和小狗在歌曲里的叫声。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对口型”
2、教师弹琴,学生用LA模唱歌曲。
3、学生听老师范唱。
师:下面将由老师来边弹边唱,你们认真听,老师在唱的时候在哪些地方会有强弱变化呢?
(反复弹唱多次,学生小声跟唱)
提示学生注意力度上应弱化“许多”,强调“小”字,
4、解决学生学习弱起小节的困难,加强恒拍的稳定性,加响板伴奏,注意响板从强拍开始,在强拍和次强拍上敲击,让学生体会弱起小节的特点。
a、教师用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b、学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c、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弹唱一、三乐句,学生接唱二、四乐句。
5、歌曲处理表演:
(1)许多小动物在开演唱会,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你喜欢有强有弱的声音变化吗?为什么?谁愿意拿着f和p的力度记号来提示大家?
6、学生个别展示,其他同学做评判员查找优点和不足。
7、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演唱时突出4/4的强拍
8、 学生有感情、快乐的演唱歌曲并即兴歌表演。
四、唱一唱歌曲旋律
在歌曲唱好以后,像唱歌词一样,听琴填唱歌曲旋律。
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继续巩固内心学生内心听觉。
五、编创歌词演唱歌曲:
游戏做完了,接下来是你们动脑筋的时候了,除了小猫小狗外,今天我们这还来了好多的小动物,我想我们小朋友也一定想用歌声来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是吗?谁先来说说你编好的歌词?(播放《小动物唱歌》伴奏
1、请学生发言,把自己编好的歌词唱给其他学生听,鼓励他们创编,并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请戴头饰的学生到舞台中间来,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唱唱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动物、关心动物。
第二课时欣赏《大象》
教学内容
欣赏《大象》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主题,感受大象悠闲自在的样子和神态。体验乐曲中低沉的音色、诙谐的情绪,表现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2、探究乐曲不同的主题旋律,启发学生感受、表现大象的挤奶动作,体验合作、自主学习的快乐。
3、分组创编动作,体验、表现大象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表现大象诙谐、活泼的情绪。
聆听并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认识一位乐器朋友,它是谁呢?大家请看屏幕:
屏幕出示:大提琴的图片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学生观察并回答。
师:你们听过这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吗?说说。
播放大提琴的音色
师:请你来形容一下倍大提琴的音色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这件乐器表现什么样的 动物?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分段聆听《大象》
1、播放主题1,学生聆听。
你觉得这段音乐在描写哪种动物?
学生回答
2、介绍《大象》:
师:这首乐曲是法国圣桑所做的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运用了倍大提琴厚重的音色,形象的表现了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我们一起再来听一下刚才的主题。听后告诉老师音乐是几拍子的?
3、出示歌谱主题,学生看谱再次聆听主题一,感受乐曲节拍
师:这段音乐好象在描写大象干什么呢?
大象怎么走路呢?
4、播放主题一,学生进行模仿。
5、聆听主题二
师:大象走累了,停在大树边休息啦,请听下面这段音乐,播放主题2
师:这段音乐给人什么感觉?你能表现一下吗?
学生回答,并分组表现
6、聆听主题三
师:经过短暂的休整,大象又恢复的一开始的神态,我们听,播放第三部分乐曲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谁注意到作品是怎样结束的?
学生用动作表示乐曲结束。
三、完整聆听作品
音乐是怎么开始的呢?播放乐曲的引子
完整聆听乐曲
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了,现在,用动作来表现大象的样子吧。
学生分组听音乐进行表演
四、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法国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儿童写的作品《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另一首作品《大象》,以后老师再为大家介绍其他几首作品。
第三课时《咏鹅》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由简到难,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唱会、唱好、会唱歌曲;
3、借助柯尔文手势,体验歌曲中音的高低,长短,体会并表现鹅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生动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和优美的舞姿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了解反复跳跃记号,借助歌曲旋律线,用柯尔文手势体会并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琴、鹅图片、多媒体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神秘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让我们用歌声呼唤它出来吧
学生跟琴,用歌曲《咏鹅》中的一个乐句用LA,模唱练习,进行发音练习。
啊,原来这个神秘礼物是一只鹅呀,哟,这可真是一只漂亮的大白鹅,谁知道鹅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鹅有着洁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红红的脚掌,叫声还这么好听,你们喜欢它吗?”“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人,也跟你们一样非常喜欢鹅,在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看见大白鹅在水里游,就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咏鹅》”(出示课题)
二、读《咏鹅》诗
展示《咏鹅》诗,学生齐读《咏鹅》诗。
“这首古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你们是不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背了,我们的音乐家叔叔也非常喜欢这首古诗,把这首古诗写成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听《咏鹅》歌
1、学生初听全曲。
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你听到了鹅的叫声,真是一只耳朵灵敏的鹅,歌曲的歌词就是这首古诗,这首古诗在歌曲里,一共唱了几遍呢?
请你用手指着大屏幕,注意听,听到哪里,用手指出来。引导学生发现歌曲里的“音乐记号”
古诗在歌曲唱了几遍?你听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
看歌曲的古诗出现了两次,可是歌曲却唱了四次,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这儿呢。
3、对照歌谱简单介绍跳跃反复记号。
四、唱《咏鹅》曲
师:现在知道这些记号的用法了吧,现在我们一起看这歌曲,一起来做“对口型”的游戏,我唱歌曲,你们只张嘴,不出声,老师通过观察你的口型,就知道你会不会唱了,加油哦。
1、师生“对口型”游戏,学生手指歌词不出声唱。再聆听范唱并巩固跳跃反复记号的用法。
师:哎,我刚才发现同学们嘴巴都张的很齐,肯定能跟着小朋友把这首歌唱出来了对不对?两脚放平,小腰板挺起来,唱歌的时候要注意演唱姿势哦。先吸一口气,然后,在呼气的时候开始唱。
2、学生跟范唱小声演唱歌曲。
师:跟着范唱唱的很好,如果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你也能唱的这样好吗?记住,要轻轻的拍着节奏哦。
3、学生听琴轻轻拍节奏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不要喊唱,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美。
师:哎,轻轻的唱,声音真美,你们能跟着琴唱的很好呢,那,现在我来考考你,如果我唱上句,你们能接岀下句来吗?
4、师生接龙演唱。
师:我们合作的真默契啊,那把你们分成两组,一组唱上句,第二组接下句,还能接上来吗?
5、生生接龙唱。
师:哎哟!不错哦,那,如果不跟琴唱,你们还会唱的这么好吗?
6、学生清唱歌曲
五、跳《咏鹅》舞
不跟琴也能唱这么棒啊,你们可真厉害!你们真是一群会唱歌的鹅!
大白鹅自由的在水里游,好美啊,你想不想用自己的动作表演一下呢?
1、展示歌曲旋律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有什么启发吗?
5天 5歌
1
鹅
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线像一只曲项朝天高歌的鹅,借助柯尔文手势,注意到脖子音高,向天歌音高,红掌在水下,用低音6表示。
2、借助科尔文手势动作,师生一起共跳《咏鹅》舞。
师:哈哈,真不错,你们真是一群会跳舞的鹅!
六:小结
我们国家有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的《咏鹅》只是其中的一首,以后我们还会学的像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咏梅》等等很多的古诗歌曲,让我们把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吧,最后,让我们一起听《读唐诗》的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谁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感受音乐的美。
2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谁唱歌》,进一步感悟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准确演唱歌曲,尤其注意准确“演唱”休止符。
3、创编歌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
感受歌曲旋律特点,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谁唱歌》。
教学难点 :
强拍上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大森林里玩,好吗?
听《谁唱歌》旋律律动。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四位好朋友,它们是公鸡、小鸟、喜鹊、鸭子,它们每天和睦相处,过得很愉快。每天清早,公鸡早早的把歌唱:喔喔喔——
指导学生模仿公鸡动作,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公鸡唱歌。
师:公鸡的叫声,惊醒了鸭子和喜鹊,
学生学习小鸟“叽叽叽”和喜鹊“喳喳喳”的歌唱声。
师:鸭子也摇摇摆摆的来到河边边唱着愉快的歌儿边捉鱼。
出示小鸭子叫声的节奏谱。
学生模仿小鸭子动作,并模仿小鸭子叫声。
用听的方式,感受小鸭子在强拍上的停顿。(是歌曲中的难点,需要重点练习)
学唱鸭子唱歌
二、按节奏读歌词
老师扮演树爷爷:唉!这是谁在唱歌呀?
老师边用打击乐打三拍子节奏,边读歌曲第一段歌词。
师:树爷爷敲的是几拍子?你怎样用动作表示三拍子呢?
学生回答
学生边敲三拍子边按节奏回答树爷爷的问题。(学生读歌曲第二段歌词)
三、学唱歌曲
师:哎,是谁在唱歌?
1、学生聆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演唱歌曲第二段回答第一段歌词的提问。
3、再次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表演。
引导学生发现四分休止符,教师再次简介四分休止符。
学生边拍节拍边表演
强调歌曲中的“反复记号”以及“结束句”。
采用分段、分角色;师生接龙练习演唱。
4、师生互动演唱。(对唱)
四、拓展表演歌曲
我们合作的真好!你喜欢哪个角色呢,你能加入自己的动作表演唱给大家听吗。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成小组讨论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感受音乐美。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除了歌曲中的小动物,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
2、用《谁唱歌》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哪个勇敢的孩子来给大家唱一唱?
学生编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歌词,并《谁唱歌》旋律演唱。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五、小结下课。
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当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下一节课再见哦。
第五课时 :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内容:
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谱在模唱主题、模拟乐器等参与活动中熟悉主题,通过体验和聆听能做出符合舞曲特点的肢体动作。
2、感知并表现小提琴的音色,能在响板参与活动中准确拍击出三拍子的强拍。
教学重难点:
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在乐曲中听辨出小猫的叫声(小提琴的滑奏)并能随着音乐正确敲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呢?老师有个要求,请你静静的听,如果谁猜出来千万不要说出来,等音乐完了之后告诉大家。
二、
1、学生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谁的叫声呢?如果听到请举起你的小手,我看哪位同学的小耳朵最灵?”
学生回答
师:这只小猫叫咪咪,美国有一位作曲家安德森就为小猫咪咪写了这一首曲子《跳圆舞曲的小猫》。原来,这还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猫,它是一只会跳圆舞曲的小猫。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当你听到乐曲有变化的时候,你想一想小猫是怎么样来跳圆舞曲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来欣赏。
2、师生共同聆听乐曲,师画旋律线。
师:同学们你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欣赏了一遍,我还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像什么?
(像小猫的脚印。)
3、感受乐曲
师:通过老师画得图形谱你们觉得乐曲有怎样的情绪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猫一开始是悠闲的跳舞
师:乐曲在活泼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乐曲在抒情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谁来表演?小猫在跳舞的时候会印出许多不同样式的脚印,大家看“。”表示什么?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吗?
是不是好象掂脚尖在跳舞?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印一个漂亮的小脚印吧。
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
师“这只爱跳圆舞曲的小猫的叫声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回答
师 “小猫的叫声使用一种弦乐乐器来演奏,会是谁呢?仔细听,用你们的动作来告诉我。”
学生回答
5、第四次聆听——师生模仿小提琴演奏
6、哼唱主题(随琴演唱)
2)学生完整演唱
3)变化速度演唱
师:接下来仔细听,这几个强拍是用一种木质的打击乐器敲击出来的,是谁呢?仔细听。
听尾声乐曲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谁能来说一说?
三、聆听作品第三部分
1、第一遍聆听
四、
我们再完整的欣赏一遍第一段时候请你跟着乐曲演唱,第二段时跟着小猫一起印一下小脚印,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边唱边做小猫典型的动作向大家示意。
五、
随着小猫可爱的叫声,我们今天的音乐课也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但是,我相信安德森的音乐会始终陪伴在大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