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德华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有感
(2015-04-15 08:46:54)
标签:
绘本感想 |
分类: 读书感想 |
我觉得爱德华的形象很贴近孩子,会让孩子在爱德华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面对孩子的调皮淘气,大人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成为什么人。我一直觉得很多绘本与其说是给小孩看的,倒不如说是给大人看的。我不知道亲子阅读时,除了孩子找到自己在里面的影子,当大人反复看到“爱德华,你怎么怎么,你是世界上最什么的男孩“时是否也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孩子难免会调皮捣蛋,但如果大人在他犯错时,强化了他的错误,那么孩子犯这种错误的频率就会增加。
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赞美的力量和批评指责的后果。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人:赞美比批评指责更能教育好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人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对自己的孩子除了批评指责还是批评指责,而对别人的孩子却能轻易说出赞美的话。虽然我从小心中没有可憎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一向是别的孩子心中那个可憎的“别人家的孩子”,这多多少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些许排斥。当我长大后,有同龄人告诉我,他们其实从小就讨厌我,因为大人老是拿我跟他们比。听到这话时,我是很震惊的,原来他们这么多年来心理都不痛快,原来我是因为这个才受到排斥的!所以,大人们,不要老是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会受到阻碍的。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可问题是一些孩子老是被批评、被指责,于是连自己身上的优点也不知道了。我还记得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人去中小学听课,看到一个学生独自坐在角落,就问他为什么坐在这儿。这个学生很诚实,说道自己来迟了,而且老师也不想看到他。于是这个人对他产生了兴趣,就问他有什么优点,结果学生却说自己没有优点。经过这个人的再三鼓励,学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优点:身体健康、字写得工整。我在想,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如果教育得连孩子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找不到可用之处了,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反思了。我不想对我们的教育贴上“反教育”的标签,或许至今我对“反教育”这个词理解得并不透,但我不希望大人因为某一件小事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其实,我觉得针对孩子的某一件事,批评他的行为一定要恰当、合理,不能夸大他的错误,否则只会强化他的错误;同时,表扬孩子的时候也要找准表扬点,不能笼统地用“很棒”、“很好”等词语夸赞。我觉得这本书就写得很好,当爱德华在学校重重地推了小艾一下,而就在此时,教室里的灯正好砸在小艾原来站着的地方,你看老师是怎么表扬他的:“谢谢你救了小艾,你是反应迅速的男孩,请你好好照顾其他小朋友。”结果就是,从那天起,爱德华细心地照顾每个小朋友。你看,赞美的力量有多大!只是,现在的大人为什么就吝啬他们的表扬呢?
这个故事前后的反差太大,却也正因为才引发人的思考。究竟是批评指责式的教育易成功,还是赞美表扬式的教育易成功呢?答案或许已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