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李花gh201726
曹李花gh20172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档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2-05 22:06:02)

一、活动内容: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建立档案

(一)活动时间:2017年5月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主 人:曹李花

(四)参加人员:王加红 李成波 严万兰 陈松林 张正芹 王启标

(五)活动主题、内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建立档案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1、如何关爱留守儿童。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3、确立帮扶对象。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通过对留守儿童系统的了解分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让研究更具实效性。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1、完成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及完善。2、确立研究方案的活动拟定。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略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大丰区新丰镇方强小学  曹李花

【摘 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突出问题。本文尝试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阐述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探讨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温岭的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但由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在原籍所在地上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流动人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只能通过寄养或托养的方式,将子女留在温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城市打工、经商,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受到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从教育公平、人口流动、心理健康等视角赋予了研究意义,形成了诸多的研究成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关爱举措,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但纵观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特质为研究内容,极少把焦点聚集于留守儿童个体,尤其是对于建立留守儿童个体心理健康档案这一块,研究几近空白。    

本研究尝试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当前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并探讨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梳理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40余篇文献,总结发现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开展。陆春燕通过定性分析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寂寞无聊,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怨恨父母,或亲自关系不良等。卢利亚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较差、性格缺陷、亲情缺失、价值扭曲等。李宝峰的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71名被试中,28.8%的人有各种轻度的心理不良反应,2.2%的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早期经验对日后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离,失去了健全的父母关爱,缺乏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这对发育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表现得越突出。综合各类调查研究结果,留守儿童就心理状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隔代抚养下的儿童对父母的亲情依赖不能得到满足,容易造成亲子间的情感隔阂和情绪对立,留守儿童性格上变得内向、悲观、孤僻。青春期的少年处于一个敏感的过度阶段,处于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对身心过渡期的惶恐和茫然的承受力很差。同时他们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管教和引导,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上更自卑,这种心态在留守女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习惯不良,行为极端    

留守儿童的代养人多数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其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普遍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一。祖孙之间存在明显的心理代沟,隔代抚养仅局限于生活上,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失去了健全的关爱。隔代抚养容易导致溺爱,生活上的过度娇宠容易使孩子养成上一些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同时部分父母因为觉得平时远离子女,存在用金钱替代关爱的观念,使得部分儿童行为大胆放肆。    

(三)叛逆消极,价值扭曲    

由于青春期少年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特性,使得他们自控能力差,一些少年会因为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的精神支柱。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独立性迅速发展,在祖辈或教师管教的过程中常常与要求背道而驰。同时,青春期是青少人由道德他律走向自律的一个阶段,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伦理道德引导和法制教育,行为自由度高,人生观、价值观容易错位。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是学校、教师等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诊断测量后,对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并以报告形式加以保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能为相关个人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协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是留守儿童自我成长的需要    

个体成长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并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身心发展的过程。收集资料建档,能让留守儿童通过个人档案里的描述,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有利于他们更清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和优劣势,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我教育的目标,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心理档案同时能帮留守儿童了解周边同伴的个性特征,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为促进个性的良好发展提供条件。    

(二)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是学校开展科学管理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接班人,维护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各阶段间的过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动态监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为决策管理提供依据。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心理档案能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并认识学生的发展变化,便于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档案能让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从客观上寻找教育、预防的方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三)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是家长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需要    

儿童青少年期是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留守儿童的家长平常又远离子女,无法全面掌握子女的心理状况。心理档案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平台,不仅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能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交流,全面动态完整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引导留守儿童监护人科学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提前规避教育缺陷,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如何把留守“问题儿童”调教好,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要想解决留守“问题儿童”的发展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通力协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各种力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教育部门要采取措施锤炼留守儿童的心理能力。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让决策部门全面科学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切实的关爱行动方案提供可靠信息。    

二、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的策略    

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就读学校为单位建立心理档案应该是主渠道。近年来,温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目前教师队伍中拥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的一千余名,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近三十人,且多数学校已配备了专职的心理教师,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础。    

(一)条分缕析,明确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内容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首先应该掌握心理档案的收编范围,为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提供一定的依据。一份完整、系统的心理档案应该包括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两部分,团体资料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反映了同一年龄段儿童心理、行为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群体性特征,是建立在个人资料基础上的。个人资料应该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如个人背景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等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成长情况(身体发育状况、个人病史、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等)、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学习情况(学校、年级、班级、成绩等)等方面情况;二是心理测量结果,可以采取数据表或者剖面图的形式呈现个体在各类心理测验中的结果,按照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行为(动作发展水平、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状态等)、情感(道德感、价值感等)三大块内容;三是各类评价或建议,主要包括对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记录、教育建议以及心理咨询记录等。    

(二)层层分工,抓好心理档案建设的具体落实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班级是他们学习和活动的具体单元,教师是他们心灵的守护者和培育者,因此可以通过学校、班级和教师三级分工网络建设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学校层面,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普查、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心理测量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作品分析法等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资料,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尤其要重视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帮助教师了解和重视学生的特殊需要。班级层面,同辈群体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社会模式或榜样,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修正自我、肯定自我,同时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掌握留守儿童心理动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室反馈情况。心理教师层面,他们实际上承担着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的主要责任,尤其是对于心理普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做好个案跟踪,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家访和心理辅导,为留守“问题儿童”缓解不良心理、矫正偏常行为,寻找教育预防的方法。    (三)信息追踪,促进心理档案建设的充实完善   

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一份全面、系统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就意味着要时刻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掌握心理状况,对材料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并及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不要因学生的升学而造成心理档案断档,可以运用网络化优势保证心理档案的连续性。做好心理档案电子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同阶段学校的重复劳动,使高一阶段学校教师能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学校的日常管理提供借鉴和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全面展示留守儿童的阶段性成长过程和成果,为留守儿童自我审视创设条件,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不完整性,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缓解留守“问题儿童”心理问题是新时期值得探讨、研究的一个议题。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就是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这种尝试能否取得实效,有待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给予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立的支持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陆春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07).    

[3]李宝峰.农村“留守儿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05).   

[4]王素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建设研究[J].工作研究, 2010,(10).    

[5]谢小红 赵剑波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途径探析[J] 黑龙江档案 2009(04)

三、成果展示

 

 

 

 

 

 

 

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

 

 

姓    名:             

性    别:             

单    位:  大丰区新丰镇方强小学 

 

 

 

 

 

 

 

 

 

 

 

 

 

                                                             2017.5

 

 

 

 

大丰区新丰镇方强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

为充分了解本市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跟踪、解决这些问题,特制订本档案。

本档案由五部分组成: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行为表现、心理表现、综合评定和教师评语。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姓名:

 

年龄:

 

性别:

 

出生日期:

 

家庭住址:

市     镇(乡)    村(街道)

儿童留守时间:

1.3个月  2.半年  3.半年到1年    4√.1年以上

父亲年龄:

 

外出打工

1√.是   2.否

母亲年龄:

 

外出打工

1√.是   2.否

监护人1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

 

与儿童关系:

 

 

 

二、行为表现

身高:

      cm

体重:

         kg

上课集中注意力

1、优    2、好   3、一般   4、差

举手发言

1、优       2、好    3、一般   4、差

作业情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生活自理能力

1、优    2、好   3、一般   4、差

进餐情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午睡情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户外活动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团结小朋友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其他疾病 

1、优    2、好   3、一般   4、差

 

 

三、心理表现

无礼、顶嘴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常发脾气,行为不可捉摸。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对批评过分敏感。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扰乱其他儿童。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容易兴奋、冲动。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过分要求教师关注。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其他孩子似乎不接受他。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似乎易受其他孩子支配。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没有公平观念,不守规矩。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作事有头无尾。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不肯认错,总是怪别人。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作事易于灰心。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和教师不合作。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学习有困难。

1、无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四、综合评定

学习状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心理状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生活自理: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尊敬师长:

1、优    2、好   3、一般    4、差

团结同学:

1、优   2、好   3、一般    4、差

身体情况:

1、优    2、好   3、一般   4、差

 

五、教师评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