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态度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015-03-18 18:43:20)
标签:
教育 |
同学们:
为了更深入了解我班课堂中同学们课堂提问的现状,更进一步提高我班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如下内容,并根据自身实际如实回答,谢谢合作!
1.老师提出的问题,采用的回答方式较多的是(
A个别答
2.课堂上,老师给你们留出提问时间的机会(
A经常
3.老师设置的问题,你经过探索,思维能力进步情况(
A有极大的提高
4.对于课堂提问,你属于以下哪种情形较多(
A有欲望并主动提出问题
C想提问,但没有机会
5.你希望老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时间(
A没有停顿,直接找学生回答
6.你希望在你回答时,你老师的反应是(
A经常加以简单赞扬
C重复你的回答,加以表扬
7.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你的老师是(
A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己思考后进行回答
B重新解释问题等待你自己作答
C请另一同学回答
8.你的教师提问时,较多的采用方式是(
A自问自答
9.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你是否很注意他人发言(
A非常注意
10.教师提问题时,教师的表情(
A温和又微笑
调查结果统计表
根据在课堂上提问题的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算出每题选某一选项的同学占总人数的百分率,并制成如下统计表。抽样学生20人。
序 号 |
A |
B |
C |
D |
||||
人数 |
比率 |
人数 |
比率 |
人数 |
比率 |
人数 |
比率 |
|
1 |
5 |
25.00% |
15 |
75.00% |
|
|
|
|
2 |
10 |
50.00% |
8 |
40.00% |
2 |
10.00% |
|
|
3 |
16 |
80.00% |
2 |
10.00% |
2 |
10.00% |
|
|
4 |
7 |
35.00% |
6 |
30.00% |
6 |
30.00% |
1 |
5.00% |
5 |
6 |
30.00% |
14 |
70.00% |
|
|
|
|
6 |
3 |
15.00% |
15 |
75.00% |
1 |
5.00% |
1 |
5.00% |
7 |
6 |
30.00% |
5 |
25.00% |
4 |
20.00% |
5 |
25.00% |
8 |
7 |
35.00% |
9 |
45.00% |
3 |
15.00% |
1 |
5.00% |
9 |
15 |
75.00% |
3 |
15.00% |
1 |
5.00% |
1 |
5.00% |
10 |
16 |
80.00% |
3 |
15.00% |
1 |
5.00% |
|
|
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已经发挥了出了他的优势。课堂中教师不在采用的是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提问内容有了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多数敢问或愿意提问题,善于回答问题;教师的提问做到科学学生的配合默契,学生答有所问,解答者踊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问数量精,学生能深思后再答;学生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预见性,课堂上“启而就发”的良好局面;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不在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真实活跃,发挥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总之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课堂教学中以前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的现象已经得到改变。
(二)调查对我们的几点重要启示
1.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只能忙不迭地应对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
2.提问的方式不太科学。①一问即答。即老师的问题刚提出来,还没有容学生多思考就请学生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限于几个优等生能够作答,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时教师已指明某个同学回答时,那些即使没有想好的学生,有的也不再思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所提问题的效益。②一问齐答。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习惯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者比较喜欢让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实践证明,齐答会使一些不动脑筋的学生滥竽充数。这种方式的提问只能求得老师自己心里安慰,而往往掩盖的是问题的真相。
3.学生的质疑权受“侵犯”。课堂提问应当是双向的,既要有教师的提问,也应当有学生的质疑,两者应当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中,只有二者充分、合理地实施,才是健康的课堂。可是如今当我们深入课堂时,就会发现只重视教师的提问,而忽视学生质疑的这种不平衡性有明显表现,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普遍是缺失的。学生不提问题并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一种可能是平时没有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会或者不习惯于向老师提问题;另一种可能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有了问题,也没有勇气提出来。
相关主要问题对策
1.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有果敢的精神,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
2.课堂提问要因材设问、因才施问。课堂提问既要针对教材内容,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其心扉,促其思维。“因材设问”,即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问题。只有教师会问,才能更好的来指导学生的问。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要采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种纵向提问形式,也要采用学生—学生横向提问的形式,鼓励、激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讨论、辩论,如此才能构成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问善答,而且要重视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不是教材中规定的问题,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实践,经过观察思考之后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