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9-11-28 16:55:51)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显然也成为语文学科素养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是很理想阅读兴趣不是很浓厚,阅读方法也不太得当,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而使学生从心底爱上阅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为小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二、调查目的

了解本校至六年级学困生的阅读现状,探寻出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困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困阅读能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的确定

1调查对象:36年级100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学困生的阅读现状。

四、调查过程及结果

1题:

题目

1、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所占比例

8%

73%

19%

分析:学困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大。

2题:

题目

2、你喜欢看哪一类书?

A、漫画故事类

B、科幻类

C、文学类

所占比例

68%

28%

4%

分析:学困生比较喜欢以图画为主,配一些文字的书籍,阅读要求过低,不利于自身阅读发展。

3题:

题目

3、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

A、老师要求

B、家长监督

C、主动阅读

所占比例

82%

12%

6%

分析:学困生基本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大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

4题:

题目

4、你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为多久?

A、30分钟

B、1小时

C、1小时以上

所占比例

74%

23%

3%

分析:对于学困生而言,每天的课本知识消化花费时间过长,因此没有更多的精力去阅读,阅读时间相对较少。

5题:

题目

5、阅读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

B、随便认读

C、查工具书

所占比例

68%

22%

10%

分析:阅读时囫囵吞枣,没有讲究精益求精,阅读方式不科学,比较随意。

6题:

题目

6、阅读时,你能否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

A、能

B、偶尔

C、不能

所占比例

31%

64%

5%

分析: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稍逊色导致阅读质量不高、效果不是很明显。

7题:

题目

7、阅读时,你能否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A、能

B、偶尔

C、不能

所占比例

8%

56%

36%

分析:本身对阅读缺少兴趣,读的过程中又走马观花,不常动脑思考,导致找不到发问点或不会发问。

8题:

题目

8、你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吗?

A、坚持写

B、偶尔

C、不写

所占比例

3%

29%

68%

分析:阅读时只动口眼,不动手脑,停留于表面,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

9题:

题目

9、父母会给你送各类书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所占比例

7%

61%

32%

分析:父母只是相对注重孩子书面作业的完成,对其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需涉猎的各类书籍不是很重视。

10题:

题目

10、父母和你一起阅读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所占比例

5%

37%

58%

分析:家庭阅读条件不够,父母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

五、分析与对策

1总体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较低对阅读缺乏兴趣读书方式、习惯不科学,家庭读书氛围欠缺

2、对策

1)制定班级读书活动。比如:诵读比赛、故事会,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推荐相关图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3)教师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课外书。

4)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5)树立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亲子共读,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的氛围。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家长示范、培养习惯,提高学困生的阅读水平,达到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