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及一年的课题实验及探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激发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愿于做、乐于做。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间不乏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使之成为我们计算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乐土。如教学《运白菜》(北师大第五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二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秋天田野白菜丰收的景象:白菜地里共有白菜850棵,第一辆车运走256棵,第二辆车运走280棵。如果让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还剩多少棵,你怎么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呢?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丰收的情景是非常有感情的,由于白菜丰收就是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是主角,因此学生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都集中到计算教学之中。
2、多样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围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训练题型多样化:口算题、竖式计算题、判断题、改错题、文字题、自编计算题等等;练习形式多样化:小游戏、数学竞赛、开火车、夺红旗、找朋友、摘苹果等等;呈现方式多样化:用卡片、小黑板、投影机等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掌握算理是关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即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运白菜》(北师大第五册)时,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明白:要求还剩多少棵白菜?第一种方法就要先求第一辆车运走之后剩下多少棵,再求第二辆运走之后剩下多少棵。可以列连减算式850-256-280,从而让学生知道,连减问题的意义。第二种方法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求还剩下多少棵。可以列算式850-(256+280)让学生明白两种方法的都是求还剩多少棵白菜,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运算顺序也就不同。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能较快地理解“连减问题”的两种典型思路,通过对比两种解答方法,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①通过例题教学及完整的板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位对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原则。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反复提醒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发展思维是核心。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如教学《有多少粘贴画》(新北师大第三册第八单元《6的乘法口诀》)时,先让学生拿出我事先做好的粘贴画动手操作,学生用1排粘贴画表示1个6,用2排粘贴画表示2个6……然后列算式,编乘法口诀。通过直观操作,突出了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从而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计算、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形成良好计算习惯是重要保证。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的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应出现的错误。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重要保证。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验方法做到“四对”: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的法则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和估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练习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同时要注意检验计算过程中有没有抄错题、写错数和运算符号。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新教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必须从过去那种重复、大量的传统训练模式中走出来,从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的互动学习场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形成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