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了解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
(2)理解、掌握确定邮政资费的方法,会根据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案。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组合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资费标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方法的合理性。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信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难点:理解不同信件的资费的标准,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源的信息,收集一些邮票。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要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欣赏一下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简叙其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寄信的时候用的邮票的面值和数量都不太一样,请大家欣赏屏幕上的邮票,谈谈各自的发现;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生1: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
师:很好,大家的意见很有道理,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第118页中间的表格,看看邮资与信函的质量、投寄的地址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 出示邮政资费表(一)。
|
业务 种类 |
|
资费标准/元 |
|
|
本埠资费 |
外埠资费 |
||
|
信函 |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 |
0.8 |
1.2 |
|
续重101-2000克每重100克 (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 |
1.2 |
2.0 |
|
提问:计费单位是什么?资费标准以什么来划分?
首重是第一kg的费用,续重是除第一kg以外的kg数。
本埠是本地、县、市:外埠是外地。
例:101=100+1
3、探讨邮政资费表的意义,掌握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质量和目的地。
独立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
|
1-20 |
2-40 |
41-50 |
61-80 |
81-100 |
101-200 |
201-300 |
301-400 |
|
本埠 |
|
|
|
|
|
|
|
|
|
外埠 |
|
|
|
4.8 |
|
|
|
|
实际操作:
拿出抽屉中的信封和邮票,小组靠左边的是寄往上海市的(重26g),右边的是寄往萧山区的(重38g),学生给信件贴合适的邮票(强调不多也不少),并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老师投影纠正,并加以说明。
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师:我们很多同学都见过邮票,而且知道它们的价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几分的,有几角的,也有几元的。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口答。
教师小结:给学生展示两个信封,一个贴了4张0.80元的邮票,另一个贴满了32张0.10元的邮票,如下图
通过对比,同学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上面的信封太浪费邮票了,都没地方书写姓名和地址了,而且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由此想到,邮票的面值应该尽可能大一些,所用的邮票的张数才会尽可能少。
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一个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学生小组谈论后进行集中汇报。
生1:先要分清是本市还是外埠
生2:应该把100克以内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再一个个判定。
在大家都表示同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依次把表格填写完整。(除外)
|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
本埠 |
0.80 |
1.60 |
2.40 |
3.20 |
4.00 |
|
外埠 |
1.20 |
2.40 |
3.60 |
4.80 |
6.00 |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只有4.00元,4.80元和6.00元三种情况不能仅用0.80元和1.20元的邮票支付(即在表格中标上的那三种)。
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注:邮票面值大小自定)
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们在尝试和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也可以是2.40元,或者是4.00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如果小明给本市的好朋友写一封89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3、)如果一位客户邮寄给外地亲戚的信函是388克,在邮寄的时候最多只能贴4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
(4、)通过小组的动手贴邮票活动发现:4.00元、4.8元、6.00元不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满足。小组探究各自的粘贴方法,你认为可以设计多少面值的邮票?
课外延伸: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0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
目的地 |
81—100 |
101—200 |
201—300 |
301—400 |
|
本埠 |
|
|
|
|
|
外埠 |
|
|
|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师:大家的收获各有不同,但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学习邮票中的数学,绝不是仅仅为了会贴邮票、会寄信,而是在其中发现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到一些数量之间的组合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设计
|
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质量、目的地。 合理设计邮票的面值:经济、 实用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