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黄铜工艺及故障处理方法
(2015-01-16 13:22:59)
标签:
电镀黄铜弹壳基体 |
分类: 铜类知识 |
电镀黄铜工艺及故障处理方法之电镀黄铜定义
电镀黄铜: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黄铜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黄铜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电镀黄铜工艺及故障处理方法之电镀黄铜工艺
电镀黄铜工艺如下:首先配制溶液,然后对作为阴极的金属基体进行前处理,即除油、酸洗、碱洗、活化、浸锌,再在电镀溶液中通以电流产生电能,使经过前处理的阴极的金属基体表面沉积各种厚度的光亮致密的黄铜镀层。电镀溶液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苛性碱:20-40%,酒石酸盐30-40%,可溶性铜盐:10-20%,可溶性锌盐:5-15%,添加剂:0.001-5%。
电镀黄铜前处理:
1、每次酸洗的弹壳数量应保持适量,若过多则易造成酸洗不均、弹壳压损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2、每次酸洗时的洗酸加入量应根据弹壳的数量调整保持到合适量,酸过少会造成弹壳清洗的不彻底,酸过多则会伤害到弹壳基体。
3、掌握好每次酸洗的时间,保证弹壳基体表面的最佳活性。
4、酸洗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筒内弹壳,要尽量做到洗净后马上入滚筒参与镀前水洗及电镀,应避免洗净弹壳的镀前积压,保持弹壳基体的镀前活性。
5、镀前槽内清水洗应采用间歇活水清洗,利用其浓度差,提高清洗质量,降低用水量。
电镀黄铜1、镀液的维护:包括镀液的颜色、液位、阴阳极的情况等是否正常等,镀前检查镀液液位,若液位过低,则应取回流槽中镀液加入到镀槽中,提升镀液液位,提高镀液使用效率。
2、电镀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滚筒及电路的正常运行,电压及电流大小与镀液状态等处于正常状态。
3、保证电镀时间的准确性及一致性,确保产品的质量。
4、镀后必须依次参与清洗,必须依次参与回流槽洗,以回收镀液,降低废水中的氰根含量,清水洗必须依次采用间歇活水洗,确保清洗质量及效率,不对浸胶造成污染。
电镀黄铜后的处理:
1、电镀清水洗后应立即脱水,并确保脱水的彻底。
2、脱水后应立即浸胶,应注意虫胶液质量的维护及回收(脱胶)。
3、浸胶甩干后应马上上烘台烘干,烘干的时间及温度应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
4.烘干后的产品应立即装箱,尽量避免与外部大气的接触,以免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