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回童年:谁比谁坚韧

(2015-09-10 09:59:19)
标签:

育儿

童年

女儿的故事

情感

分类: 童心★杂谈
http://s8/mw690/005xirUpty6VjFj050367&690

       昨天,有人邀请我加入了一个小学群,一个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那一张张脏得可爱的小脸,在我心中的某个角落涌出,如同穿越近在眼前。我那已经逝去的童年,再次鲜活得如幻灯片般,在我的脑海中重复播放:那时的饭,比现在香;那时的水,比现在甜……
       不知不觉中,思绪中又掺入了我女儿影子:四五岁的我,还光着屁股放牛啃泥大字不识一个,可现如今的女儿,却衣着光鲜坐在明朗的教室里,不但会唱歌跳舞,还会吟诗作画。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吃猪肉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走亲访友,原因只有一个,有肉吃。那时候穷啊,像我们家一周吃一次肉,算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老腊肉吃腻了想吃新鲜猪肉,等吧,杀年猪那天会满足你的愿望。记得,我们老家,红白喜事儿必上一道菜:烧白。一桌10人就10块肉,不多不少。假若遇到那桌没坐满,就会多出一两块肉,通常称之为“鼓眼肉”,大家都红着眼想吃又不好意思,这时总会遇到脸皮厚的人,一句“你们不吃我来吃”,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咬着油腻的肥肉津津有味,其他人只能吞着口水眼巴巴的看着。
       可看看现在孩子,吃烦了,须变着花样讨他欢心,那挑肥拣瘦的样子,恨不得把所有肉都撤走,将她扔回那个物质贫乏的山村儿;
      吃鸡蛋
      小时候的我喜欢吃鸡蛋,一年只能吃两回:生日、大年初一。如果还想多吃几回,只有到最亲近的亲戚家,才能享受如此待遇。遗憾的是,我家亲戚少,亲近的只有我妈妈的妹妹,小姨,而且隔得很远很远,那山路,要走两个小时。自家的鸡蛋攒着,凑到一定数量提着卖了就是一周的生活费。
       现在,我女儿吃鸡蛋,要逼着她吃,有时还要讲条件;有时候想,饿你几顿,看你吃不吃;
       穿新衣
      小时候我喜欢穿新衣服,一年只能拥有一套,过年前买,大年初一才允许穿。经济条件好点,自己买布请裁缝,可以多打两套。为此还曾闹过一个笑话:那时我读初中,爸妈请裁缝为我缝了两套蓝卡布衣服,款式一样,换着穿。某天,一女同学对我说,你一套衣服穿两周了,不洗不换吗?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想那青涩年代,青春期的情感朦胧,这么丢面子的事儿,让一个男孩如何承受得起。
       而现在,女儿的衣服一个小衣柜装不下,隔三差五妈妈还在网上淘、商场购,稍微陈旧了点就不愿意穿了;
     穿新鞋
       小时候我喜欢穿新鞋,特别是皮鞋。但那山沟沟,满地黄土下雨泥泞如何穿得,更关键的是买不起,一年四季黄布胶鞋,补丁打了又打。初中了,镇上的孩子穿着蹭亮的皮鞋,那眼馋劲至今回忆仍在。
       现在,女儿的鞋子穿不烂,有的还是新的就因太小而扔,看着就心疼。
       逝去的童年 永恒的记忆
       两代人的生活,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越想越感慨。
      还记得,我大哥高考时,爸爸让我和三哥将他的手表送到大哥手中,大哥请我们吃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扣碗(粉蒸肉),4毛钱一份,那种油滑、那种肉香,现在吃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还记得,我与三哥相差两岁,因爸爸是乡村老师,通过关系小学六年级转学到镇上,晚上住在三哥初中的寝室里。兄弟俩蒸一盒饭分着吃,没有油水饭量大,哥哥就让着我。家里带的咸菜,就着自己带米蒸的饭,吃起来还挺香。偶尔,哥哥会用他的零花钱打一份汤(5分钱一勺),那就是奢侈生活了;
      还记得,因三哥就读的初中,早自习后才吃早饭,我因此天天迟到被老师罚站。爸爸知道后,让我在小学的教室里打地铺,当所有的同学都放学回家后,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那种害怕感,偶尔想起就心酸落泪;
      还记得,拿着饭票打饭时,不小心把碗摔破了,没有勇气去向老师借、向同学错,我饿了整整一天才撑到三哥的学校吃了一顿饱饭。而三哥也没有钱为我买碗,还是镇上一位同班女同学知道我的情况后,从家里为我带来一个碗解决了后续生计问题。遗憾的是,我记得此事,却已经忘记了同学的名字,相处时间不到半学期她就转学了,只知道她姓陈,家里好像是行医的。回过几次老家,打听过却没有音讯。
      ……
        时代的进步 教育的反思
       两种童年,反差如此之大。看着我女儿面对衣食挑剔的表情,真觉得她“生在福中不知福”,教育的挫败感让我挠头,我想把我的过去讲给她听,可她对农村没有任何认知无异于对牛弹琴:她不知道农民伯伯的艰辛,也就体味不到“汗滴禾下土”的真谛;她不知道玉米稻米如何产出,所谓的“粒粒皆辛苦”也就变得无比抽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感受。现在的孩子,父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充裕的经济与物质满足着孩子“贪婪”的诉求,打不得骂不得,养成了孩子骄奢的习性,甚至是专横跋扈在家当“皇帝”“公主”。让这样的孩子出身社会,就如温室里花朵,会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
       老一辈人常常忆苦思甜,感谢如今的幸福生活,那是他们已经从苦中走了出来;我今却在忆苦思苦,孩子的未来之路还那么遥远,计划赶不上变化,将来是幸福着永远幸福,还是幸福后步入苦涩,不得而知。
       彷徨中杞人忧天,惊醒后顺其自然:时代不同,感受各异,尽我所能,育你之乐,未来之路,靠你自己!加油宝贝儿,尽情享受属于你的快乐童年!

http://s16/mw690/005xirUpty6VjFjluA7df&690

http://s4/mw690/005xirUpty6VjFkR5Iv9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