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梦令》图书馆应用教案

(2019-07-08 23:14:04)
标签:

365

分类: 教学教研

【课题名称】《如梦令》
【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
【授课学科】语文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课的第二首词。本单元呈现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这首《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词中作者追述了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放开朗的性格,也抒发她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诗词名篇,以精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想引导学生走进图书室,查阅书籍,调动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进而理解诗句的丰富内涵,体味其中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拓展阅读面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背诵诗词。
2、品读字词,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查找相关资料,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3、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4、掌握学词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积累的兴趣。
重难点: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品读字词,想象意境,查找相关资料,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背诵诗词。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我将教法确定为“情境教学法”和“资料补充法”,用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
1.读中感悟法:与“以读代讲法”的教法相对应。
2.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五、课时设计:共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曾说过: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鉴于这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利用馆藏图书课前积累,感受诗词的美妙意境
    古诗词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到图书馆寻找一些有关古诗词的书籍并能熟练朗诵其中一首诗和一首词。课程伊始,我播放有浓郁古典气息的音乐,让学生饱含感情吟颂课前搜集的古诗和词,自然而然的把课堂带入了古诗词特有的意境美之中,既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与词的不同,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反复诵读, 走入诗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理解词意、走入词境、感悟词情的目的。 这一部分,包括四个小环节:
   环节一、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诗词具有韵律美,读来抑扬顿挫。因此,刚刚接触这首词,我会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把这首词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为以下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环节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建议学生课前在馆藏图书或电子图书中查找这首词,在注释的帮助下自主尝试理解词意,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最后由小组像全班汇报交流成果。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知不觉中把词读“胖”了,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从而让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此环节,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环节三、诗词巧链接,丰富想象画面。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因此,让诗词与诗词,让诗词与现代诗文巧妙链接,丰富想象的意境,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这要得益于图书的巧妙运用。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
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在古曲的萦绕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语言描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当中,我会提示:这样的画面让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个诗句呢?这时,学生可以查阅手中从图书馆找到的书籍和电子书籍,找到与想象中相吻合的画面。
画面 查找整合材料
“溪亭日暮”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藕花深处”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的材料》……
“一滩鸥鹭”图 《湖滩上有一只天鹅》
……
学生借助图书,边想象词中的画面,边在书中查找;边朗读查找到的资料边交流感悟。在学生描述完每一幅画面后,我都会PPT出示与三幅画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观赏,再播放我精选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伴乐朗诵。最后,我还会追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就这样,既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唤醒了所有的感官,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还注意引发旧知,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更进一步把学生带入了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使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
环节四、"瘦"读全词、品味语言。
    词眼是一首词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学生对词眼的理解各不相同:暮、兴、醉、惊、记。不管学生说的是什么,都让学生联系词的内容说理由,在词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再一次细品了这首词,再次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此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边理解边把这首词背下来。
(三)、借助图书,查找背景,升华感情。
古语有云:读诗词,不知其人,惘然也。此时,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让李清照“沉醉”的不仅仅是这美景,美酒,更是她美好的生活。李清照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交流在图书中查找到的李清照的生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更好的理解主题和写作意图。
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李清照早期家庭环境优越,婚姻美满,使她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快乐。这首《如梦令》正是她的早期作品。到了后期,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四)、查找不同时期作品,创新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作品源于生活,作品与作者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我先出示一首李清照的后期作品《武陵春》作为拓展延伸。通过《如梦令》和《武陵春》的比照阅读,学生会发现两首词虽然都是李清照所做,而且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泛舟”,但由于早期和后期的生活背景不同,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感情也是截然相反。再由学生展示搜集的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感悟词情。
这样的创新拓展和比照阅读,会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原来利用图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了解背景,对于学习诗词,学习文章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以后学习其他的文章,学生就会主动地走进图书馆。
(五)、课堂小结,总结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图书馆与教材相比,信息量更大、更快、更集中。所以这节课我更多的是想教给学生两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是“学词五步法”,一种是“走进图书馆,与书籍做朋友”。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方法一目了然。在本课教学之尾声,我会带领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并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继续品读其他的词,从而实现以一课引一串,激发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巨大魅力,树立真正的大语文观。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我们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道出了书籍的重要作用。语文课与图书馆“联姻”,可以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获取信息的方法,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学与图书馆整合,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图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图书馆是我们交益友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带领孩子走进图书馆,把语文课请进图书馆,让图书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作者简介:
耿艳艳,一位充满智慧的年轻女教师。2002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后经不断进修学习,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工作以来,倾心于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曾多次讲授迁安市级优质课、示范课、引路课,2017年荣获唐山市级优质课,撰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多次荣获唐山市级、迁安市级一等奖,在迁安市级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
通讯地址: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
联系电话:耿艳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