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
(2014-11-05 14:08:53)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功能。
幼儿园美术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是幼儿美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以训练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使幼儿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信心,扼杀幼儿最富有的幻想,剥夺了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再如:模仿画教学在中国大地上如同封建势力一样,所形成的超稳结构非常难以打破,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己变成呆滞文化,它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哪一位教师还保持着原有的观点和模式,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会落伍的,教师以美术教育的权威对幼儿进行强化练习,幼儿对这种灌输式与单一的美术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幼儿还因此产生抵触情绪,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幼儿情感的需求,它与《纲要》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研究课题重复2.定量研究少,成果缺乏可信度。近20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最贴近实际的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我国最早对儿童画的研究成果是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书中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
1988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在各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分析了我国少年儿童的绘画作品,提出了各自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虽然,各位学者在儿童绘画发展的分段上存在着某些分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围绕着“儿童是画所知道的还是画他们所看见的”这一著名学术争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实验的主持人加登纳论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艺术教育的组织、目的、内容和方法四方面的不同点,中外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发展趋势:
广大教师势必要承担起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创新天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进行适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区的教研活动。21世纪的美术教育研究应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美术教育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与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在选题、方法、提案、成果交流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促使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更上一层楼,教师的经验是保贵的财富,但它毕竟具有局限性,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概括方能上升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教育准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