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优雅生活的真谛是重精神重人本

标签:
法国人法国法餐《中国奢侈品》杂志时尚 |
真正的法式优雅,就在大街上,就在男女老少的举手投足中。
当我告诉段映虹,在世界经理人的读者调 查中,当被问及对法国电影的第一印象, 有38.36% 的人选择了苏菲·玛索,她笑了,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气质,不是通过几个男 神女神来体现的。真正的法式优雅,就在 大街上,就在男女老少的举手投足中。你去 看看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就可以看得出 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构成法式优雅的真正土壤。”早在二十年前,段映虹就赴 法留学,之后长期在高校教授法国语言及 文学,对法国人和法国文化有持续而深入 的了解,为了解释她心目中的法式优雅,她 特别提及了两个她的老年朋友的故事。
去博物馆是跟吃饭一样必要的事
“1994 年,我刚到法国念书时,有一次跟一 对朋友夫妇去他们乡下的住所度周末。上 肉铺买东西时,我的朋友带了两张古典音 乐碟,要跟老板娘交换。老板娘六十岁左右, 非常斯文。因为我朋友在巴黎工作,老太 太就问他,最近巴黎的一个什么展览,你 看了吗,你喜欢吗?我很吃惊这样的话题, 竟然是在一个工程师和一个肉铺老板娘之 间进行!类似话题在中国是很阳春白雪的, 但他们之间聊得非常自然。”
除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 三大艺术博物馆之外,巴黎还有大大小小 很多博物馆,举办各种常设的和临时的展览。 对于酷爱博物馆的法国人来说,去博物馆 就像去电影院一样,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 部分。要知道,去博物馆看展览的费用其实 不低,但法国人在文化消费上非常舍得投入, 他们认为这是跟吃饭一样必要的事情,从不 认为这是生活的奢侈品,可有可无。
说到电影,每年夏天,巴黎政府都会 赞助一个叫“三天三欧元”的活动。平常 人们看电影大概要九欧元一部,但这三天, 所有的电影院、所有场次,都只要三欧元。 政府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示对电影产业 的一种支持。“如果碰上那个时候正好在巴 黎,我一天会看两三场,而且,你会发现 朋友们都在各个地方看电影,很有节日气 氛。”段映虹愉快地回忆道。
相比于中国人对戛纳等电影节奖项的 追捧,法国人反而很冷淡。他们更相信自 己的判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偏爱。大部 分法国人不喜欢动作片,因此美国大片几乎 没有市场,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法国人,还是喜欢能引人深思的电影。
法国人有爱朗读的传统
巴黎的公园和地铁里一大风景就是看书的 人,很多人看纸质书而不是读小报或看智 能手机,而且,“法国人用智能手机的比例 比中国大城市人群低很多”,段映虹补充道。 更令人吃惊的是法国老人的文化生活,段映 虹特别介绍了她的一对老年夫妇朋友的月度 主题聚会。
“老夫妇从巴黎退休后,到乡下定居。 他们那个镇很小很小,只有一家面包店、 一家肉店、一家药店、一家理发店(小到什 么都只有一家)。十来个退休老人每月一次 会聚在一起,请他们中的某个人,或是某 人认识的朋友,就某个专题举办讲座,然 后大家整晚地讨论。比如他们中有人从古 巴旅行回来,就做一个关于古巴的讲座。 前不久他们还给我打电话,说刚听了一个关 于中国建筑的政治和权力含义的讲座—很 专业的话题啊,要知道他们就是一群普通 的退休老人,以前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不 是学者、教授。”段映虹禁不住感慨。的确, 想想中国的大爷大妈,最热衷的文化活动, 恐怕是广场舞吧?
对于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化活动,法国政府亦予以大力扶持。法国人有爱朗读的传 统,而有些戏剧演员的工作量又不够,针 对这种情况,法国政府推出了“一千个冬夜” 计划。冬天冷,大家不太愿意出门,政府 就出资让专业演员去农村、小镇举行朗读 会,一年大概有1,000 场。法国有很多剧 本,写的时候就知道不会被演,只会被朗读, 朗读被看成是一种简化的表演,很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朗读会强调双方自愿, 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文化下乡”。首先会有一 个召集人,给演员提供住宿并负责组织10 人左右来听,朗读会就在召集人家的客厅 举行。如果这10 人里面有人对这个活动感 兴趣,那么他可以再去组织,就这样一传十、 十传百,把这个活动推广开了。因为法国人 家一般都有客房,客厅也都能容纳10 人左 右,加上茶点由各位参与人自带,这个活 动基本上对每个人都不构成经济上的负担, 1,000 个冬天的夜晚因为朗读而温暖。
抵1制快餐式粗糙生活方式
在世界经理人关于对法餐印象的调查中, 得票最高的是“环境优美”(26.43%),其次 有三项得分比率接近13%,分别是“价格很 高”、“适合约会”、“非常好吃”。有趣的是, 虽然调查只针对在中国的法餐,法国人对 本国餐厅的印象也类似。
对于法国人来说,去餐厅吃饭很贵, 不可能像我们国内一样,仅仅因为今天懒 得做饭了,就到外面去吃。法国人去餐厅 一般是为了社交,他们很重视餐桌上的交 流,一边品酒,一边交谈,加上等待上菜 的时间,整个就餐过程就比较长。
如果有法国人请你到家里吃,那是很 高的礼仪,是非常尊重你的表现。要注意, 如果被邀请,一定不能早到。假如早到的话, 女主人可能还在准备食物,或者在梳妆打 扮,会让她非常局促。相反,迟到10 ~ 15 分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就餐的时候, 要等所有人吃完,才上下一道菜,这可能是法餐跟中餐最大的区别之一。要注意控制 就餐速度,和大家尽量保持一致,不要因 此影响进餐的氛围。家宴菜品不一定很多, 但是来了客人,桌布的挑选,餐具的摆放, 主人家都会很用心,一定要赏心悦目。
法国人非常重视吃,这一点和中国人一 样,但是一般说来他们吃得比中国人节制、 精致。“我的法国朋友们的孩子,几乎就没 有要吃麦当劳的。”段映虹举例道,“快餐 代表的也是一种文化,法国人抵1制这种粗 糙的生活方式,这种抵1制,也是一代代传 承的。”自17、18 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欧 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经济富强促进了文化 和艺术的繁荣,也形成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世世代代积淀下来。
通过推广法语来推广法国文化
法国人非常重视我们所谓的“软实力”,是 世界上最不遗余力推广自身文化的国家之 一。“法国有一个法语推广部,世界上恐怕 没有第二个国家会有一个语言推广部。”段 映虹特别提及,“法语在17 世纪,尤其是 18 世纪,是整个欧洲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 你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和《战争 与和平》,人物对话里面都有大段大段的法 语。”法国殖民扩张后,法语的影响力延伸 到非洲和北美。法语曾经有很长的语言强 势期,现在也是联合国通用语言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法语推广部的设 立,实质在于推广法国文化以及这个文化背 后的价值观。法国大革1命旗帜鲜明地提出 了自由、平等、博爱,再往前推,自文艺 复兴以来,推崇的都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这一点反而是今天中国社会所缺乏的,我 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忽视,人 变成追求产值、追求效益的手段了。”段映 虹最后强调:“我们看到的法式精致生活, 只是表面现象。普通法国人对丰富的精神 生活的追求,比表面的精致生活方式更值 得我们去认识和思考。”
作者:悠子 插图/余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