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财经 |
日前有消息称,探讨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或破局,电力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如果顺利,有可能在近期公布。竞争环节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即将被放开,有利于下游产业链盈利,一些低估值高股息的上市公司将获得十年不遇的黄金时期。
日前有消息称,探讨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或破局,电力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如果顺利,有可能在近期公布。电力改革的主要模式是电网放权,可能会仿照深圳的改革模式,电力供需双方进行交易,并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力改革。
在11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在深圳进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通知,按国际通行的核价方法监管电网企业收入,将现行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加强对电网企业成本的约束,同时引入激励性机制促使企业提高效率,标志着我国对电网企业监管方式的转变,也是电价改革开始提速的重要信号。
业内人士指出,低电价、低成本的发电企业,成本有望下降及对外扩张空间打开的电网企业,有望进入售电侧的发电及非电企业,受益于合同能源管理、储能及数据处理等电力后市场相关公司将具有投资机会。此外,降息周期的演绎,提升了电力行业的盈利水平,也提升了估值中枢。在改革预期和估值提升的双轮驱动下,电力板块行情可持续。
十年电改实质性重启
今年上半年,安徽、江苏、江西等十多个省重启“直购电”试点,停滞了十年的电力改革, 终于迎来实质性“重启”。
下半年,深圳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显示,输配电价=输配电准许收入(准许成本+准许收益+税金)/输配电量。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立后,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目前尚无细则出台,用户购电价格应以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为基础。深圳试点方案有望于15年初开始执行后续在其他地区(预计以供给充裕、利用率较低的地区优先)推广。
继对国家电网输配电价进行成本核算之外,国家能源局正在考虑对本次电改的核心内容——“售电侧改革”进行试点。售电侧的改革是本轮电改新方案的最大亮点,“售电侧改革”的核心是售电业务放开,如果试点启动,这将是国内首度对售电领域市场进行变革,也意味着电网统购统销的模式正在逐渐破冰。
据接近方案的人士透露,新方案将不涉及“调度独立”和“输配分开”的相关内容,上报的方案在旧版本的基础上删除了多条内容,但主要方案内容仍旧围绕“四放开一独立”来进行布局,即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和交易平台相对独立。
分析人士指出,新的电改方案如果出台将对未来发电、输配电、用电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将释放大量制度红利,电力板块将迎来政策推动、估值修复的双助力。
电改促行业进入2.0时代
过去,属于竞争环节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仍被严格管制,而具有垄断性质的输配电价却恰恰没有管住,监管乏力。新电改的核心是“管住中间,放开两端”。投资机会既来自市场化属性大幅提升的售电侧,也来自成本优势显现的发电侧,行业也将因此进入 2.0 时代。
现在“放开两端”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一、售电侧:售电端充分市场化,参与主体增加,发电公司、电力设备公司均存在产业链延伸的能力和可能。同时,在售电端变革中,分布式能源接入与节能服务(分布式光伏、电动车充电设施等)的商业模式创新将孕育出显著的投资机会。二、发电侧:竞价上网是发电侧的最大变化,企业的边际成本优势将充分显现。能源基地的火电项目具有低燃料成本的天然优势,一旦经特高压电网外送至高电价服务区(京津冀、华东、华南等),则竞价优势显现。
此外,电价改革将长期改善下游产业链盈利。从国际改革经验来看,由于电改政策均不同程度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将促进整体电力价格水平的下降。
英国02年电价水平较92年电改初期下降了33%,日本05年电价水平比96年下降27%;法国改革后电价水平比同期欧盟各国电价水平低24%。假设用户平均用电降低0.01元/千瓦时(假设全国工业平均用电价格在0.55元/千瓦时,相当于降幅1.8%),将为下游节约成本400亿元以上。
化工行业获益最大。我国本次电改改变了电网‘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在发、售电两侧引入市场化机制,将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改善下游全产业链(原材料、制造等环节)盈利水平。据业内人士分析,化工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左右,相对占比较大。电价下调对行业整体利好,成本下降的同时将一定程度上增强国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改革预期强烈,估值极具吸引力。电力改革、国企改革、降息周期为电力行业开启了新的经营模式和景气周期,有望摆脱“煤-电”博弈的传统格局。电力新常态下,有竞争力的,低PE、低PB、低股价、高股息的电力上市公司极具吸引力。可关注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华电国际、长江电力、皖能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