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股通:不能打新,可能满满的都是风险

(2014-09-28 15:47:48)
标签:

股票

(环球老虎财经  夏珖玘)原文链接:不能打新,港股通只是风险游戏

根据最新的沪港通细则,投资者无法参与港股的新股申购。与A股相比,港股中签率远高于国内股市,对于低风险资金吸引力较大,无缘港股打新之后,港股为沪港通带来的可能满满的都是风险。


9月26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沪港通投资的具体细则逐一制定完毕,与此前4月29日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引入了融资融券制度,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交易异常情况作了相关处理,但沪港通的各种配套措施仅局限于投资已经上市的个股,禁止参与者通过沪港通申购香港上市新股。如果无法参与新股申购,A股市场的大批低风险资金将无缘高中签率的港股打新盛宴。


沪港通不能用于港股打新


沪港通《实施细则》明确,投资者不能通过港股通参与香港市场新股申购。


相比A股新股申购的低中签率,港股的高效率打新吸引力更大。


港股的新股发售机制与A股不同,对个人投资者有一定偏向。港交所上市新股的配售分为国际配售和公开发售,机构投资者通过国际配售进行新股申购,这部分股份数量可以占到发售数量的80-90%,余下的10-20%进行公开发售,供个人投资者申购。


如果公开发售部分认购踊跃,则采取回拨机制。通常情况,募集资金在100亿元以下的新股,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00倍以上时,回拨机制将被触发,公开发售部分的比例提高,最高甚至达到50%。


且港股新股公开发售部分给予“红鞋制度”,即以申购账户为基础,按照每个账户分配若干股的原则,保证个人投资者每个账户都能获得一定比例新股,在每个账户获得了保底新股之后,余下部分摇号分配。目前,港股的新股中签率通常超过10%,远远高于A股1%上下的中签率。


此外,大多数港股账户能提供高比例的融资用于申购新股,甚至能获得9倍于账户资金的高额融资用于新股申购。


港股高中签率对于A股的打新投资者来说,吸引力非常可观。虽然港股在行情低迷阶段,新股上市后时常破发,但由于港股的“绿鞋机制”能够起到稳定股价作用,弥补破发带来的损失。(承销商在股票上市30日内,选择以发行价格,多发性15%股份,如果股价破发,可以二级市场买入并以发行价进行超额配售)


港股风险远高于A股


无缘港股新股申购,这意味着投资者只能通过沪港通在二级市场进行搏杀,虽然各种分析机构和媒体不断的列举了港股的可投资标的,且对一些疯狂上涨的港股进行了造富效应的宣传。但在少数优质港股背后是数量更为庞大的仙股。


剔除交易时间、节假日等A股港股不同因素,港股实施T+0制度,且没有涨跌停。T+0能够吸引大量的短线交易者,但不设涨跌停意味着下跌无底线,风险巨大,一旦所投资公司发生风险性事件,可能瞬间造成巨额亏损,譬如2009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被否,汇源果汁当日暴跌42%。


同时,由于港股的做空机制比较成熟,一旦个股出现利空,在做空资金的作用下,股价可能进一步下探,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港股存在大量仙股,多数仙股全天没有成交量,流动性堪忧。


其实,由于香港地域有限,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数量、机构数量以及股票覆盖程度并不及A股,因此股票总体流动性并不高,目前沪港通中的港股标的的历史成交量、换手率均不高,超过10%的个股日均换手率不足0.1%。


从上市公司质地比较,港股并没有明显优势,一些公司上市后便爆发危机。A股的IPO制度在过去几年备受媒体质疑,但A股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利润增长有严格要求,即使在部分IPO流程中,有一定小瑕疵,但财务数据必须达标,即上市公司必须有盈利数据和一定规模。但港股发行制度更为市场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并不是唯一基准。许多A股无法上市的公司纷纷赴港上市,最终造成投资者损失。


举例来说,2014年1月9日上市的内地男装品牌诺奇,半年后曝出老板卷款跑路事件,股价一周内暴跌50%以上,跌破1港币。诺奇曾于2011年和2012年,两度冲击A股IPO,但均未能成功,最终赴港上市。


其实2014年以来,港股市场新股表现糟糕,譬如:绿色动力(1330)上市20天之后就发布盈利预警,2013年底上市的毅德国际公司主席2014年失联。甚至李嘉诚旗下电能实业分拆上市的港灯电力也曾一度破发。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下一个交易日8:00准时收到我们精心准备的投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