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行长彭纯:正研究混合所有制可行性方案
(2014-08-26 14:04:40)率先事业部制改革、高管集体增持股票、抢跑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令”,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占尽市场热点,资本市场上也一改往日颓势,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
交行今年上半年的热度,从中期业绩报告会上也可见一斑。21日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与分析师会议出现了坐无虚席的场面。
在混合所有制大旗下,交行5.59%的净利增速,已经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与会者更愿意倾听有关混合所有制的任何细节,转型期间的净利缓增,则完全可以接受。
上半年净利367.73亿
交行的高层也秉承这样的心态,第一次亮相中期业绩发布会的交通银行行长彭纯便指出,在宏观经济“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期间,交行今年上半年这样的利润增速比较适当。
21日晚间,交通银行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口径,该行实现净利润(归属母公司股东)人民币367.73亿元,同比增长5.59%。
彭纯指出,尽管净利润增速放缓,但不少指标开始呈现趋稳的态势。
比如在净息差收窄的常态下,二季度净息差已经环比上升,体现了交行在资产结构调整上有所成效,资产收益有所提高;在取消减免手续费、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中间收入同比增幅仍达13%;没有外部补充下,资本充足率是有所提升;境外业务大幅增长以及子公司收入贡献增加;财富管理领域资产托管规模较年初增长32.76%等等。
此外,交行“两化一行”战略优势凸显,为集团业绩作出了很大贡献。交行境外银行机构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24.88%,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5.93%。境内、外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分别增长30.09%和36.10%。控股子公司(不含英国子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21.0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20%。
去年底开始谋划的交行事业部制改革成效也开始显现。交行目前已成立信用卡中心、资管中心、市场中心、贵金属中心、离岸中心、票据中心等事业部制利润中心,六大事业部制利润中心上半年实现的净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5.74%。投行、托管、私人银行等准事业部制利润中心也相继挂牌,在国有控股银行中率先实施大客户准事业部制改革。该行事业部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改革的红利初显成效。
先行先试混合所有制
8月21日,在交通银行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成为最大热点话题。
彭纯表示,交行高度关注国家和监管部门在混改及其他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正在研究深化混改以及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可行性方案,希望并积极争取在金融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政策上先行先试。
彭纯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要求;此外,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工作会议上,也首次提出要稳步推进有条件的银行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政策与要求对交行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改革动力。
彭纯认为交行先行先试混改拥有特定的优势,首先是交行具备改革的基因;其次,具备混合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交行是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是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第一家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一家境外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可以说,交行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行者。所以,彭纯表示,这次混该交行也同样将争取先行先试。
所谓具备混合所有制基本特征,比较显而易见。即交通银行作为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均衡化与多元化,截至6月末,中国财政部为交行第一大股东,持有26.5%股权,汇丰控股持有19.03%,而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持股比例则为13.88%。
下一步,交行便会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其他的国家推动的金融体制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落实到经营业绩中,来回报广大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