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8-05-08 12:48:46)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科教学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焦营小学

裴小雨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判断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提问)

(1) 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2) 每小时耕地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面积和耕地时间

(3) 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

(4) 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 设疑自探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 出示自探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时间5分钟)

1、自学例5,如何解决题中的问题呢?你会用算数方法解决吗?

2、思考:可不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呢?

(提示:题中有哪几种量?它们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并解答吗?)

3、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解决例6

4、思考:算数法和比例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解疑合探

1、例5  张大妈:8t水   28元    李奶奶: 10t水    ?元

算数法:    28÷8×10=35(元)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水的单价

2、 思考:可不可以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呢?

题中有哪几种量?它们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并解答吗?       题中有3种量:水费、用水量、水的单价

数量关系:《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水的单价(一定)

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比例法: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8x=28×10

             x=《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小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例6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仿照上面的方法,学生自己分析(提问)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每天的用电量×用电天数=总用电量(一定)

 

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算数法、比例法)

算术法:100×5÷25=20(天)

比例法: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4、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思考算数法和比例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算数法:要求出不变的量具体是多少

比例法:不用求出不变的量具体是多少,只需要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

五、应用拓展(学生独立完成)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六、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提出来

七、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用比例解决问题方法:

1、分析题中有哪些量,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判断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3、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列出等式

4、检验

八、布置作业

上交作业

   练习十一  3478

九、反思

1、整节课气氛比较严肃,不是太活跃。

2、练习题题型较少,没有考虑全体学生。

3、练习题后没有及时的反馈。

4、一节课容量较大。

5、对学生评价较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