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

标签:
转载 |
茅惠芳很出色的演出,我就知道喜儿就是她。
彩色电影芭蕾舞剧《白毛女》是由两位艺术大师茅惠芳和石钟琴联袂推出的,她们虽然同属芭蕾舞蹈家,但风格却是迥然不同的。茅惠芳的芭蕾擅长细腻写实,刻画逼真。她能给动作赋予丰富的表情,她随意后撤半步,左右顾盼一下,你立刻就能明白那是在开门眺望什么,尽管舞台上除了她啥也没有。其以姿状物的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她的舞蹈很少出现动作衔接痕迹,姿态的连贯性创造出无限韵味。但她的舞姿幅度不太充分,难以创造开阔的想象空间,这是写实流派需要克服的问题。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彩色电影芭蕾舞剧《白毛女》是由两位艺术大师茅惠芳和石钟琴联袂推出的,她们虽然同属芭蕾舞蹈家,但风格却是迥然不同的。茅惠芳的芭蕾擅长细腻写实,刻画逼真。她能给动作赋予丰富的表情,她随意后撤半步,左右顾盼一下,你立刻就能明白那是在开门眺望什么,尽管舞台上除了她啥也没有。其以姿状物的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她的舞蹈很少出现动作衔接痕迹,姿态的连贯性创造出无限韵味。但她的舞姿幅度不太充分,难以创造开阔的想象空间,这是写实流派需要克服的问题。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钟琴的风格正好相反,她的舞姿大开大合,姿态做得非常充分,照型极其优美,难度较大。茅惠芳是通过将平凡姿态巧妙组成描绘现实生活的舞蹈,来展示芭蕾的细腻幽深,风格有点像杜甫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石钟琴是靠充分的姿体拓展,来拉大舞蹈中姿态间的反差,借以创造挥洒意境的空间。其风格则像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如果把孤帆改成群帆,长江改成小河,借这样的手法来缩减渺小与宏伟之间的反差,于是得到这样的诗句,“群帆乱影锣鼓尽,维见小河村边流”。你还能从这样的诗句中看到与朋友强烈的惜别之情吗?可见没有反差,就没有石钟琴芭蕾的雪中情,洞中意。
状物与状情,采用的舞蹈形式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石钟琴的芭蕾状物,你恐怕看不到慌不折路的逃亡,惊心动魄的涉水进山,风雨中的岁月磨砺;如果用茅惠芳的芭蕾状情,恐怕你也看不到深山中的喜儿,不灭豺狼心不甘的意志,怀念众乡亲的风雪激情,和山洞遇亲人的心花怒放。状物的芭蕾,不能让人看了半天不知她在干啥;状情的芭蕾,写实的姿态难以创造挥洒主题的意境,而过多的姿态炫耀,又会挤掉观众的想象空间。
由于写意派动作难度大,常常在姿态衔接上难以流畅,也短于表现需要写实的舞蹈句子。例如石钟琴的怒砸奶奶庙,较茅惠芳的黄世仁家中与黄世仁的格斗舞,就显得不那么自然,姿态衔接痕迹也较明显。这是西洋芭蕾逊色于中国舞蹈的地方,也是写意派需要补足的部分。
芭蕾是靠姿体来抒发志趣的艺术,要发挥她的特长还是需要在写意方面努力挖掘。白毛女较红色娘子军成功,正是她的写意做得比较好,这一点石钟琴功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 [转载]茅惠芳与石钟琴](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可没。但茅惠芳的写实却是无名功臣,她为石钟琴的挥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灰毛女那段,活波热辣,用现在的流行语言来说,那是经典的野蛮女友形象。茅惠芳跳得自然流畅,那一进一退,顾盼间脖子不经意滴扭动,欢快的采摘,以及随后的斗兽,整段舞一气呵成,为石钟琴的挥洒创造出广阔的空间。
前一篇:惊世奇闻包天胆懒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