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与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2015-08-12 20:58:09)
标签:
转载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赵超
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蓝字体书写
资料很难得也。
张氏
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张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字万雅。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赞、彭、睦、述。壮生胤。胤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方城。宇孙肥如侯孟成。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二子、祎、韪。祎字彦仲,散骑侍郎。生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生次惠,宋濮阳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安之之族徙居襄阳。
穆之,宋交州刺史。
弘籍字真艺,齐镇西参军。
缵字伯绪,以弘策第三子继,梁雍州刺史、利亭简宪公。
安之,宋青州主簿。
弘策字真简,梁卫尉卿、洮阳闵侯。
紑,后周宣纳上士,隋巴州录事参军。
柬之字孟将,相武后、中宗。
煦,殿中侍御史。
某,户部郎中。
异,大理评事。
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讚、彭、睦、述。壮生胤,胤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
【订伪】《后汉书·张皓传》:“六世祖良”。案《汉书·表》,宣帝元康四年,良玄孙之子、阳陵公乘千秋,诏复家,则宣帝时良已有五世孙。皓当东汉和帝时,相去又150年,不应仅有六世孙也。《后汉书》传疑。
穆之——弘籍——缵
【补正】《隋魏郡太守张柯墓志》:“柯字子居。祖弘籍。父缵。”又《梁书·张缵传》:次子希,字子颜。柯、希二人,《表》并失书。
补为:穆之——弘籍——缵——柯、希
安之——弘策,梁卫尉卿,洮阳闵侯——紑(jiao),后周宣纳上士,隋巴州録事参军——则——玄弼,益府功曹参军——柬之——漪、峄、琪
漪——愿、毖、勰、轸、某、异。
愿——煦
【补正】《隋赠朝散大夫张盈墓志》:盈字子谦。祖弘策,齐散骑常侍、卫尉卿、车骑将军、洮阳愍侯(《表》作闵侯)。父绾,梁侍中、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靖公。《表》失书绾、盈。
《穀城县令张曛墓志》:策生紒,紒生则。《表》书紒作经,与志不合。(策即弘策,避孝敬讳省弘字。)(超按:今本《新表》作紑,不作经)。
《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张玄弼墓志》:玄弼字神匡。玄弼诸子,柬之外,尚有处士景之,字仲阳。子峤,孙逖,孝廉。庆之,字仲远,将仕郎。敬之,字叔骞,左率府兵曹参军。晦之,子新定太守朏,孙回。见景之、庆之、敬之墓志,《表》並失书。
《著作郎张漪墓志》:子孚、毖、勰、轸。无愿、某、异三人。愿为漪弟峄子。《表》误为漪子。孚,字孟信,仕至豫州郾城县丞。嗣子佻(见《孚墓志》)。轸,字季心,嗣子繟、绍。(见《轸墓志》又《轸及夫人合袝墓志》作繟、缙。)。《表》於柬之诸孙均失书。又《漪志》:毖官邠王府掾。《表》作左补阙,也不合。
《旧书·柬之传》但载漪。《张曛墓志》有峄,与《表》合。但琪当为柬之元孙,非柬之子。
《表》不书峄子,而误以峄子愿为漪子。愿子秀士点、字子敬,见《张点志》(赵超按:此误,张点为愿弟。志云“君之兄驾部郎中愿”。又云“父峄,则王(指张柬之)第二子。”)。又第八子穀城县令张纁(超按:当作曛),子珦、瑀、璪、璟(见《张曛志》)。《表》又误书曛于表末,不书祖父而失曛子四人。应据志改正。又珦、瑀、璪、璟为柬之玄孙,以此例之,则《表》之琪亦柬之玄孙。《表》又误以为柬之子。
【校异】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日记》同治戊辰正月十五日):“襄阳新出唐碑九通,皆汉阳文贞王张柬之家墓志也。一为益州功曹参军玄弼字神匡及其妻邱氏,文贞之父母也。司元大夫李行廉譔铭词,而文贞自为之序。一为孝廉庆之字仲远,功曹之第三子。一为处士景之字仲阳,功曹之第二子。一为将仕郎敬之字叔骞,功曹之第五子。以上三志,文皆文贞自撰,简雅有法。四志皆无书丹人姓名,盖皆文贞自书者。其字以篆隶法行之。据功曹志序,言改卜新茔于安养县西相城里之平原。时惟柬之与晦仅存。处士志言以大周天授三年正月六日改卜先坟,移诸兄弟并窆(bian),可知诸志同时所作。其书年月日及天授等字,皆以武后所改。……一太中大夫新定郡太守朏,字朏,即文贞弟晦之之子,先以文贞奏授职,以天宝十二载八月与其配夫人李氏合葬与临汉县平原,无撰书人姓名。一郾城县丞孚,字孟信,文贞之孙,朝散大夫著作郎漪之子。其配呼延氏,志不言其葬年月,但有‘姪繟述’三字。一河南府参军轸,字季心,亦漪之子,即繟之父也,以开元二十一年十月祔葬相城里,吕严说撰文。一名点,字子敬,亦文贞孙,峄之子,志言其年十七,而额题曰‘故秀士张君’,亦以开元二十一年十月祔于先坟,其兄驾部郎中愿撰文。......一榖城县令曛,字继明。即愿之子,文贞之曾孙。志言愿历官曹、婺等十一州刺史,吴郡太守兼江南东道二十四州採访黜陟使。曛以门荫辅奉礼郎,贞元中,以推恩文贞子孙,由左武卫兵曹参军调右神武军録事参军,抗表为文贞请谥,遂下宰臣聚议,五王同时得谥。授曛襄州榖城县令。元和八年六月殁,十一月祔于大茔,其婿乡贡进士崔临美撰文,节度讨擎副使屈贡书。”
据此所记,足补《世系表》之缺误:“玄弼,益府功曹参军。”当作“益州功曹参军”。且知其字神匡。柬之兄弟五人:次景之,字仲阳;三庆之,字仲远;四晦之;五敬之,字叔謇。皆《世系表》所失载。漪有子孚,峄有子点,轸有子繟。《世系表》未载。柬之姪朏,亦因柬之之弟晦之不载而失落。又《世系表》有名纁者,单独刊行,未著其祖与父,似即愿之子榖城县令名曛者,盖曛字误日旁为从糸也。
【超按】襄阳等地所出土诸志时间及有关内容列举如下:《唐故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事张(玄弼)君墓志铭》,《唐处士张(景之)君墓志铭》,《唐孝廉张(庆之)君墓志铭》,《唐将仕郎张(敬之)君墓志铭》,皆为天授三年正月六日立,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唐故朝散大夫著作郎张(漪)府君墓志铭》,《唐故河南府参军范阳张(轸)府君墓志铭》,《唐故秀士张(点)君墓志》,均为开元二十一年十月十六所立,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开元二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唐故豫州郾城县丞张(孚)君墓志》,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天宝六载十月十二日《唐故河南府参军张(轸)君墓志》(与夫人邵氏合祔志),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天宝十二载八月二十六日《唐故太中大夫守新定郡太守张(朏)公墓志铭》,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元和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唐故文贞公曾孙故榖城县令张(曛)公墓志铭》,据北京图书馆藏拓片。
诸志所载,除《补正》、《校异》引用者外,尚有数点可补《新表》之缺误。
张点、张轸等志云:“九世祖贞。”《新表》作舆(按照《新表》计算法,舆为轸之十世祖,但张点志云六代祖策,据此推算则其九代祖相当于舆,张轸志云五世祖策,当误。与之不同。《张曛墓志》作:“五代祖策(按五代字误),梁岳阳王咨议参军,赠持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咨议生玠,为周宣纳上士、隋巴州録事参军”。“祖名峄,高道不仕,考讳愿,皇驾部郎中,曹、婺等十一州刺史,吴郡太守,兼江南东道二十四州採访黜陟使。公即採访之第八子也。……冢子珦,先于公一年而卒,次子瑀、璪、璟等。”又《张漪墓志》云:“侄子愿述”。可证愿为峄子。《张朏志》云“祖玄弼,皇益州功曹参军,赠安州都督。父晦之,桂方正字、左率府兵曹参军。”张漪等志云:“(玄弼)赠都督安、随、郢、沔四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张漪志云:“字若水,------子孚、毖、勰、轸、。勰历荆府仓曹,轸参河南军事,不幸早逝。孚郾城县丞,毖邠王府掾。”
点字子敬、轸字季心、孚字孟信、曛字继明,均见其志文。
综合以上考证,补订此支世系如下:
安之——弘策——玠——则、绾。
则——玄弼——柬之——漪、峄
玄弼——柬之、景之、庆之、敬之、晦之。
漪——孚、毖、勰、轸
孚——佻
轸——繟、绍(缙)
峄——愿——曛(第八子)——珦、瑀、璪、璟。
峄——点
景之——娇——逖
晦之——朏——回
韪,晋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生子犯。子犯生俊,河东从事。生弋。
弋字嵩之,周通道馆学士。
骘字成骘,洪洞丞。
光,国子祭酒。
珪,户部郎中、怀州刺史。
说字道济,相睿宗、玄宗。
均字均,刑部尚书、大理卿,袭燕公。
濛,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琡,给事中。
【订伪】《晋书·张华传》:韪与父华同时遇害,未尝过江。
【补正】案张说《周故通道馆学士张弋墓志》:“司空生韪,避胡过江”。此《表》所本。(超按:见《全唐文》卷二三一。)
弋——洛——搿狻暋⑺怠
【订伪】本传不详父祖。
【补正】洛当恪。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考讳恪”。又《处士张府君碑》:“君讳恪”。又张九龄《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公碑》:“庆州都督讳恪之孙”(超按:见《全唐文》卷二九二,应为:《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碑志铭》。)
【校异】《全唐文》二三一张说《唐处士张府君墓志铭》:“府君讳恪,……嗣子晋州洪洞丞搿!蓖榫矶二八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府君讳耄殖呻,范阳方城人也。……王父讳弋,周通道馆学士。考讳恪,无禄早逝。……光、珪、说不天,夙遭闵凶。”又同书卷二三二张说《府君墓志铭》:“府君讳耄殖呻,姓张氏。曾祖俊,河东从事。大父讳弋,字嵩之,通道馆学士。考讳恪,未仕即世。……光、珪、说不天,,總角在疚。”《世系表》恪误洛。
俊——弋——恪——搿狻暋⑺怠
说——均、垍、琡。
【校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十:“驸马张垍,燕公之子也,盛乘龙眷。见(孔)至所撰,谓弟琡曰:‘多事汉,天下族姓,何关尔事,而妄为升降。’琡素与至善,以兄言告之。”按均、垍皆从土旁,应以埱为是。《世系表》作琡非。
【超按】《全唐文》卷二九二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碑志铭》作:“长子均,中书舍人。次曰垍,驸马都尉、卫尉卿。季曰埱,符宝郎。”作埱,不作琡。
说——均、垍、埱。
河东张氏
本出晋司空华裔孙吒子,隋河东郡丞,自范阳徙居河东猗氏,生长度。
长度,银青光禄大夫。
思义,成纪丞。
弘靖字元理,初名调,相宪宗。
景初,殿中侍御史。
彦回字几之。
茂枢字休府。
河东张氏本出晋司空华裔孙吒子。
【订伪】《新书·嘉贞传》作子吒。
长度——俊兴——思义,成纪丞——嘉贞——延赏——弘靖,初名调;谂(shen)。
【订伪】(嘉贞)本传不详父祖。
【超按】贞元三年十月乙酉《张延赏墓志铭》云:“祖义府君,仕成纪丞,赠秦州都督。父嘉贞府君,皇中书令。(延赏)贞元三年正月,自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长子调,次子谂。”《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云“贞元元年,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徵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志文不同。
【校异】延赏本名宝符,似其兄弟本皆以宝字行。宏为改名。
嘉祐——宏
【校异】《全唐文》卷三五八柳賁《唐故左金吾将军范阳张公墓志铭》:“公讳嘉祐,范阳人,相国河东公季弟。曾祖长度,光禄勋。祖后(老写‘後’)兴,赠慈州刺史。考思义,赠秦州都督。……嗣子宝节。”(超按:志文尚见《古志石华》卷十一,天宝元年二月立。)
据《墓志铭》,光禄大夫当是光禄勋之误。嘉祐子宏,《墓志铭》作宝节,则似一是本名,一为小字。
始兴张氏
始兴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
子虔,窦州录事参军。
子胄,剡令。
亚之。
献之。
<王具>。
九龄字子寿,相玄宗。
拯,右赞善大夫。
郧,湖南盐铁判官。
伟二子:珝、珙。珙二子:文琏、文智。
维四子:贽、琟、嗣宗、居贺。
缙六子:贵英、再英、仲英、万英、韶英、可英。
涉二子:璲、璀。璲二子:光敏、光济。璀生文范。
沦三子:琮、琼、璨。琮二子:乾用、利用。琼二子:克柔、克己。璨生荣。
沼二子:珽、瑀。珽二子:隆、铉。瑀生亨。
洪二子:珣、瑛。珣生克从。瑛四子:锡、祐、休、铸。
文曜,三子:威、骞、和。威生怡,骞生士衡。
文嵩,监东太仓,三子:允恭、允明、化璘。允恭生廉,允明生士调。
九皋,殿中监、南康县伯。
幼之。
抗,朔方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
仲膺,岭南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
嶰,太子中舍。
仲方字靖之。秘书监、曲江成伯。
崇纪,宜州军事推官。
瑞,仁化令,二子:文倚、文蔚。文倚二子:采、授。文蔚二子:揆、操。
泽三子:綝、绪、纁。綝二子:忠顺、忠璨。绪生忠谓。纁二子:忠治、忠晟。
澜四子:玓、珣、瑗、玑。玓三子:惟正、惟吉、惟聪。珣二子:惟稔、惟辟。瑗生惟德。玑二子:惟克、惟哲。
仲孚,监察御史广州节度判官。
晏,韶州判官。
温士,刑部郎中。
德璘,太原少尹、御史中丞。
复鲁字敦古,度支郎中。
复珪字环中,议大谏夫。
渎,韶州盐场巡官。
招,大理评事。
汝弼,贺州军事判官。
子卿。
子冲。
子谟。
子猷。
守礼,隋塗州山丞——君政——子胄——宏藏、弘愈。
弘愈,索庐丞——九龄——拯——藏器,长水丞
【补正】《中书令张九龄碑》:公讳九龄。字子寿,一名齐物。(超按:此误,当作博物。)四代祖守礼,隋钟离郡塗山令。(《表》作塗山丞。)曾祖君政。大父胄(《表》作子胄)。考弘愈。仲弟九皋。季弟九章。《表》失书一名齐物(超按:博物)。又载九龄弟尚有九宝,(超按:见表二下·九·2705)为碑所无。
(藏器)徐浩《张九龄神道碑》作河南府寿安尉。(拯)《张九龄碑》亦作拯,与《表》合。
【校异】《全唐文》卷四四零徐浩《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公讳九龄。……曾祖讳君政,皇朝韶州别驾。……大父讳胄,越州剡县令。列考讳弘愈,新州索庐县丞,赠太常卿、广州都督。……公仲弟九皋,宋、襄、广三州刺史、採访、节度、经略等使,殿中监。季弟九章,温、吉、曹等州刺史,鸿胪卿。……嗣子拯。……朝散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孙藏器,河南府寿安尉。……姪殿中侍御史抗。’
弘愈,《世系表》作索庐丞。《神道碑》作索庐,是。《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志》:‘索庐,武德四年析新兴县置。’
九皋,殿中监,南康县伯。子九:捷、擢、拱、撝、抗(朔方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晢、捍、掞、披。
抗子:仲瑞、仲膺、仲宗、仲誊、仲方、仲孚、仲本。
仲方子:孟常、茂宣。
【补正】萧昕《御史中丞张九皋神道碑》作:“扌为,大理司直(超按:误,见《校异》引文。)康州刺史。”(又)白居易《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张仲方墓志》:右清道参军景宣,(超按:此误,见《校异》引文。)进士茂玄,明经智周,公之子也。《表》失书智周,茂玄作茂宣。
【校异】《全唐文》卷三五五萧昕《唐银青光禄大夫岭南五府经略採访处置等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殿中监南康县开国伯赠扬州大都督长史张公神道碑》:‘公讳九皋,其先范阳人也。……晋末,以永嘉南渡,迁于江表,皇朝以因官乐土,家于曲江。高祖守礼,隋钟离郡塗山令。曾祖君政,皇朝韶州别驾。祖子胄,皇朝越州剡县令。列考弘愈,皇朝太常卿,广州都督。……丞相曲江,公之元昆。……嗣十一人:长曰捷,前端州刺史。次曰擢,前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次曰扌为,试大理直、康州刺史。次曰抗,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朔方、邠、宁节度行军司马。次曰捍,前宏文生。’
按《神道碑》谓九皋‘嗣十一人’而所录只五人。《世系表》亦仅收九人,盖已失其二。
白居易《白氏文集》卷七0《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曲江县开国伯赠礼部尚书范阳张公墓志铭》:‘公讳仲方,字靖之。……唐朝赠太常卿讳弘愈,公之曾祖也。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殿中监讳九皋,公之王父也。赠尚书右仆射讳抗,公之皇考也。……都昌令仲瑞以下四人,公之兄也。监察御史仲孚以下二人,公之弟也。……右清道率府胄曹景宣,进士茂玄,明经智周,公之子也。……公即仆射府君第五子。’
九皋——掞——仲绰
九宝——挹——仲绰
【订伪】挹子仲绰,掞之子仲绰,当有一伪。
冯翊张氏
冯翊张氏本出后汉司空皓少子纲,字文纪,后汉广陵太守。曾孙翼,字伯恭,蜀冀州刺史。子孙自犍为徙下邽。
仁愿,相中宗。
之辅,金吾将军。
知微初名通幽,仓部郎中。
吴郡张氏本出嵩第四子睦,字选公,后汉蜀郡太守,始居吴郡。裔孙显,齐庐江太守,生绍。
冲字叔玄,隋汉王侍读。
后胤字嗣宗国子祭酒、新野康公。
律师,王府谘议参军。
义方字仪,邢州刺史。
府上,朔方节度使、东京留守。
谥字季权,相德宗。
珦,吏部郎中。
成绘,邠王府长史。
统师,金部郎中。
丰仁,库部郎中。
彦师,驾部、职方二郎中。
清朝,试大理寺丞。
德言——荣——仁愿
【订伪】(仁愿)本传不详父祖。
吴郡张氏
绍——沖。隋汉王侍读——后胤——振、济、谦、异、律师、小师、统帅、礼仁、彦师、瑾、道师。
律师——承瓒——珦
小师。朱阳令——承休、成绘。
瑾——清朝——舟。
【补正】《礼部尚书张胤碑》载赐葬诏称:故金紫光禄大夫张胤。张说《恒州刺史张承休墓志》作祖后胤,与《表》同。
(殿本作:淮师,朱阳令。)淮师,宋本作小师。案《张胤碑》第六子小师,与宋本同。又张说《张承休墓志》:曾祖沖。祖后胤。考少师,位不充量,止于朱阳宰。又《苏州长洲县令孙君夫人张氏墓志》:皇中大夫、虢州刺史(当是赠官,其本官朱阳宰也。)少师之曾孙,太中大夫、左谏议珦之孙。又作少师。小、少但差一书,殆即一人。又《表》误以珦为律师孙,据志则是少师之子。
(殿本作:清朝生丹。)丹。宋本作舟。柳宗元《国子祭酒兼安南都护张君墓志》:曾祖彦师,朝散大夫、尚书驾部郎中。祖瑾,怀州武德县令。考清朝,朝议郎、试大理寺丞。据志,瑾乃彦师子,《表》误作彦师弟。
【校异】《全唐文》卷一五三李义府《大唐故礼部尚书张府君碑》:‘公(缺二字)零地(缺四字)尉。第二子济,子谦。第四子异。第六子小师,并早亡。第五子律师,泗州司马。第七子通师,太常丞。第八子丰(缺)。’同书卷二三一张说《恒州长史张府君墓志铭》:‘君讳承休,字某,吴郡吴人也。……曾祖沖,在陈为文帝师,入隋为汉王学士。祖后胤,授经太宗,尊之以祭酒;即封新野,又赠以宗伯。考少师。……君同生八人,半服银艾,祚允五子,率为珪璋。’
小师,《墓志铭》作少师,唐代小、少盖通用者。如少年或称小年。承休‘同生八人’,而《世系表》仅著二人,又《世系表》不载承休之后,而《墓志铭》谓其祚允五人,则不独有子,且是五人。
【超按】大中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大唐故苏州长洲县令孙府君夫人吴郡张氏墓志铭》(千唐志斋藏石)云:‘(夫人)宝皇中大夫虢州刺史少师之曾孙,皇太中大夫左谏议珦之孙,皇汉州什邡县尉江陵节度巡官玠之女。’《新表》不载玠,将珦置于律师子承瓒之后,另起一行,当为误置。
又开元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故绵州涪城县丞吴郡张(承祚)府君墓志铭》(周绍良先生藏拓)云:‘吴郡嘉兴人也。高祖,陈豫章尉。曾祖,隋徐州司户。祖后胤,国子祭酒,赠礼部尚书。父小师,虢州朱阳县令。公即朱阳府君之少子也。……嗣子琰、璹等。’《新表》载小师子仅承休、成绘,无承祚一支。承休、承祚皆从承字行,疑成绘之成字或为承字之误。
清河东武城张氏
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徒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陆侯。生准,东青州刺史,袭侯。生灵真。生彝,隋末徙魏州昌乐。
彝字庆宾,后魏侍中、平陆孝侯。
始均字孝衡,光禄卿、平陆孝侯。
晏之字熙德,北齐兖州刺史、恭公。
虔威字元敬,隋江都赞务。
谈,考功郎中。
文璹,刑部员外郎。
云字方庆,桐城令。
文瓘字稚圭,相高宗。
宽,库部郎中。
载华,兼御史中丞。
知实字冠仁。
保望字渭叟。
涉,殿中监、汴州刺史。
士矩,右司郎中。
冲字孝源,价休令。
挹,比部郎中。
锡,相武后、温王。
惟一,华州刺史。
寂,司勋郎中。
文收,太子率更令
(幸)生準,东青州刺史,袭侯。
彝——始均——晏之——虔威
【订伪】(準zhun)《魏书·张彝传》名準之。(又,始均字孝衡。)《魏书·张彝传》字子衡。(虔威)《魏书·张彝传》作乾威,下虔雄作乾雄。
【超按】《北史》卷四三《张彝传》:‘(张彝)长子尚书郎始均。’‘第二子仲瑀’。‘(始均)子暠之,袭祖爵。武定中,开府主簿,齐受禅,爵例降。暠之弟晏之。晏之字熙德……迁兖州刺史,未拜,卒。齐州刺史、太常卿。子乾威。……(乾威)有子爽,仕至兰陵令。乾威弟乾雄,……后历寿春、阳城二县令。’
据《北史·张彝传》,尚可补《表》者数处:彝次子仲瑀,始均长子暠之,乾威子爽,均为《表》所不载。又彝、始均、晏之等终官亦有不同。虔威,《魏书》、《北史》作乾威,《隋书》卷六六《虔威传》作虔威。《新表》或本《隋书》。
此外,《新表》称:彝、始均皆为‘平陆孝侯’,当有一误。据《北史·张彝传》:‘(彝),谥文侯。……(始均)谥曰孝。’则张彝当作平陆文侯。传称晏之‘从尒(er)朱荣平元颢,赐爵武城子。’不云封公。《新表》作‘恭公’不知何本。
彝——始均——晏之——虔威、虔雄
虔威——(缺1)、(缺2)、文璹
(缺1)——询古
(缺2)——询孝,太僕少卿。
文瓘——漪、潛、沛、洽、涉、沖
文琮——戬(jian)、挹、锡
文收——孝询,太常少卿。
【订伪】(文瓘)本传不详父祖。(文琮),《文瓘传》:文瓘兄。(文收)《文瓘传》:文收,虔威子,文琮从弟。孝询,即前询孝,伪,重出。(超按:询孝在《新表》中为虔威孙,见九·二七一一。)
【补正】《清河张氏女殇墓志》:高祖文琮,皇朝户部侍郎(《表》作吏部侍郎)。‘大王父槩,皇朝朝散大夫、许州司马。王父峦,皇朝瀛洲平舒县令。父弈,朝散大夫、前尚书主客员外郎兼侍御史。’‘次兄稌,次君雅,并举进士。’《表》于文琮子失书槩系五人。
【超按】贞元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唐故清河张氏女殇墓志铭》(《陶齐藏石记》卷二八)所载如右所揭,可补《新表》。又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唐故通议大夫持节开州诸军事开州刺史上柱国荥阳郑(昕)公墓志铭》(千唐志斋藏石)云:‘夫人清河张氏,祖侍中公文收,父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赠殿中监询孝。’据此,则作询孝为正。《新唐书》卷一一三《张文琮传》云:‘文琮从父弟文收,终太子率更令。’似文收不应列于文琮之后,而应列于虔威之后,询孝之上。然文收与文璹孰人为长,文璹是否为虔威子,尚待考。又《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灌传》云:‘四子:潛、沛、洽、涉。’《新表》多漪、沖。
中山张氏
长谐——行钧、
行成——洛客
【订伪】(行成)本传不详父祖
【超按】《旧唐书》卷七八《张行成传》云‘子洛客嗣,官至雍州渭南令。’《新表》不载洛客官职。
魏郡张氏
公瑾,襄州总管——大象,户部侍郎;大素,给事中;大安。
大素,——悱
大安——浚——之续
【订伪】(大素子)悱,《大安传》:‘大安子。(又《表》作公瑾五世之续)当是四世。(超按:之续不见其他文献记载。沈氏此处当据大安孙之绪以之字排名推断之。)
【补正】《潞州潞城县令张忱墓志》:忱字士休。高祖敢之,齐司徒、司马。曾祖士儒,唐深州刺史、定远郡公。祖公瑾,左骁卫大将军、荆州刺史、郯国公,谥曰襄。父大象,太子右卫率、辽东左一军总管兼司元太常伯,封郯国公(《表》作户部侍郎)。《表》失书公瑾祖父及大象子忱。
(又)《益州郫县令张愃墓志》:愃字承寂。祖公瑾。父大素,怀州长史(《表》作给事中)。《表》但书大素子悱而遗愃。(超按:神功元年十月二十二日立石,又云:‘孤子伟等。’)
【超按】天册万岁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周故潞州潞城县令张(忱)府君墓志铭》(北京图书馆藏拓)云:‘字承珪,敦煌人。’世系如《补正》所引,但有几点《补正》误漏:‘曾祖士儒,唐持节深州刺史、定远郡公。祖公瑾,唐左骁卫大将军、使持节都督诸军事荆州刺史、郯国公,谥曰襄。父大象,太子右卫率、辽东左一军总管兼司元太常伯……’。又志文称:‘季父右千牛大雅,(公)寻出继焉。……嗣子儹、俌、等。’《新表》不载大雅一支,可据志补。又志称氏望敦煌,与《新表》及《两唐书张公瑾传》所载不同。
河间张氏
参,国子司业。
君卿,正字。
禓字公表,天平节度使。
文蔚字在华,相哀帝。
济美字舜举。
贻宪字去华,户部巡官、集贤校理。
仲素,中书舍人。
铎字司振。
浚字禹川,相昭宗。
格字承之,太学博士、直弘文馆。
侃字乐圣。
林字徵之。
中山张氏出汉北平文侯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
昌期,岐、汝二州刺史。
易之,麟台监、恒公。
彦起,司封郎中。
梁客,吏部郎中。
公谨字弘慎,襄州总管、郯襄公。
大象,户部侍郎。
大素,给事中。
悱,国子司业。
大安,相高宗。
之绪,都官郎中。
之续。
镐字从周,相肃宗。
张氏宰相十七人。柬之、说、嘉贞、延赏、弘靖、九龄、仁愿、镒、锡、文瓘、光辅、文蔚、濬、行成、大安、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