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渭北高原丧葬习俗

(2015-10-22 08:47:05)
标签:

365

分类: 故乡情缘

在人将死的日子,女儿得一直在跟前照料。如果人在床上数天受罪咽不了气,子女和三姓的人在晚上从家里拿一扫箸一路扫至十字路口,边扫边说“跟我走。”这被称为“扫路”,据说这样之后,人就可以少受罪轻松死去。确定人快断气以前,子女要及时给老人洗头洗脚,男的要剃头刮须。将人穿好寿衣,放在床上,不得让人在常睡的炕上死去,据说如果死在炕上,灵魂走的时候要经过炕上铺的席子,这被视为罪孽深重。

人断气后得及时烧“黄魂纸”。得及时将放人的床同外面用帘子隔开,避免见光。子女族人(一般同辈年长者或 上辈除外)穿白袍戴白孝布(长布孝——宽约40厘米,长约两米,一头做成帽型,人戴着),同辈年小者为短孝布(宽和长孝布相当,长约80厘米,折成和头大小的环形,如帽子,头顶空着),族中女眷戴白帽,一般子女还要穿白色鞋子。

接下来主家族人商量葬礼规模事宜。请阴阳先生来家由死者生日死时,长子生日看定日子成殓,起灵,安葬,或出丧等等,再选好坟地,包括动土的方向,“黑堂窑”的朝向都有一定的讲究。由阴阳先生拟好“七单”,包括“头七”至“尽七”,“百日”,起灵时不得近前的人的属相等。之后委派可靠族人告知亲戚朋友死者死讯及成殓,埋葬的日子。

男的舅家,女的娘家或重要亲戚以及村上的朋友会及时前往吊丧,亲戚一般都是由十字路口哭至死者床边,村人则是由门外开始。女儿则要一直守在死者身边,听见外面哭声要先自己哭起来,一直陪哭到来者停下来,下来则瞻仰死者遗容,说些有关死者的话,安慰一下子女。村人事完后回去,亲戚吃过饭后回去。儿媳在亲戚哭时为其换下来时自家的孝布(亲戚来时戴自家孝布),除自家族人中的男子外亲戚中的男子都戴短的孝布,而族人所戴的孝布一般都是从自己家里拿,不在死者家里索要。重孙辈孝前拿红布缝一十字,玄孙辈戴红色孝布。

按阴阳先生所定时日动土打墓,过去一般都是族中男子用工具在地上打坑,坑崖上打窑,现在用挖掘机一次到位,打好后用砖砌好窑内窑面,有钱人则给窑内地面和窑面铺上地板砌上瓷片,窑面砌上瓷制对联。墓窑就是方言中的“黑堂窑窑”,窑前的矩形坑称为“明庼”。弄好后窑内需放死者生前的衣服一件。在打墓的每天下午死者孝男需给坟里打墓者送“幺饭”(笼内提几个炒菜,几个馒头,一瓶酒)。族中女人只留几个准备干活人的饭,其他在“招先”一天才来帮忙。

除死后当天和成殓当天,之外每天晚饭后都要“化纸”,就是烧几张黄纸,众人大哭一阵。人死后跟前要点蜡插香,直至起灵前不能断,香基本都是三股或者一股。每顿饭时还要在死者跟前献饭,碗口放两支香当做筷子,女儿号哭,死者才会安享。

成殓的日子时间都是阴阳先生看定的,其时族人亲戚穿白戴孝,主家给吊丧时未来的亲戚发孝。近几年出现了跟随葬礼过程的摄像。如果有摄像的人家在入殓前按亲主血缘关系一一向死者三鞠躬。无摄像的则没有这一过程。入殓时,将棺材抬至死者的床跟前,将子女的孝布(一般需要两条)穿过死者的腰和腿,一人托头,两边人提孝布抬人腿,一起将人放入棺内,待死者的舅家或娘家查看安放端正之后,用一卷又一卷的卫生纸(早先时候是稻谷的秸秆截成同一长度同东西绑成一撮)逼紧人的身体,以免起灵时人的移动,有的还在棺内放入一只面捏的公鸡,后盖上棺盖。在棺前化纸,众人齐哭。

成殓完了大多亲戚都回去,在“招先”一天(下葬前一天)再来。

需要准备约60厘米长的柳木棍缠上白纸做“纸棍”,以备引魂,献饭之用。

女子给死者糊纸衣,一般三身衣服,一身单衣,一身棉衣,一身衬衣,还有夹衣,被子褥子单子,围巾围脖,用的袋子,烟杆,水壶,茶杯,鞋子袜子帽子,女的还有围裙。近些年兴起的更多,手机电视,汽车公寓,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

一般有主事人两名,称作“经理”,一个主管物件调度,一个主管接客收礼。女的有一领头人,主管灶房。

在“招先”日有厨子一人,有时还有帮厨一人,主管这一天和第二天客主的吃饭。

还有乐人四至八人,“家灵前”一个,灵车一辆。有钱的人则有洋鼓洋号,有的还有戏子,专唱秦腔。有的是歌手,主要唱一些老歌。

“招先”当天早饭后一般死者外甥等少数密切的亲戚都会来,上午“家灵前”来了之后音乐响起,多放些秦腔或是《父亲》,《母亲》类的歌曲。午饭后“迎亭子”,女儿家把买好的纸,“花”,“亭子”拿到十字路口,“吹手”(唢呐乐人还有小锣乐人)把女儿一家(女婿,外孙等)迎回家中,女的哭至家中,会有主家女的搀扶,男的不哭,主家男的接过女家的东西走在女婿等的后边(女长孝布,女婿,外孙短孝布),女儿因为哭一般会很慢,至家灵前依次祭奠,先男后女。

接下来“引魂”,用一根长竹竿梢绑上白孝布的一头,另一头拉在后面抱相框者的手里,以前为木质的牌位,后来是纸质的牌位,现在都是相框,挑竹竿者一般为次子,有的地方则是长孙,后面抱灵牌的是长子,后边的按辈分大小排成一行,在十字路口(也有的在祖坟中)绕成一圈蹲下,由领引人在圈中地上点蜡,焚香,烧纸,完后搀扶长子绕圈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其余都跟着前边的人拄“纸棍”屈身一起转动,哭成一片。

罢一路哭至家里,女子听到哭声近了在家门口跪在垫子上面朝门外就哭起来,面前的凳子上放着一个新脸盆,里面有一面镜子,一把梳子,当然都是新的,等灵牌到了,女子接过手中,男的跪下与女的面对面哭作一团,当然男的只是主家族中众人,女的则有媳妇女子众女眷。后男女一起绕棺材一圈出来在“家灵前”再哭。这叫做“接灵牌”。

接下来是“献饭”,主家族中男丁按照辈分大小依次进行,先在灵前跪下,磕头后转向拄“纸棍”随领献人屈身哭至家中,领献人手托一木盘在其头顶,家中献桌上摆着各种献品,献品上都插着各种纸质的花,八仙,献品一般有馒头,肉,各色水果。走至献桌跟前时取一献品放入盘中转向哭至灵前。男的献完后是女的,女的多是姊妹一起,几人同托盘子直立哭走,有时媳妇也要献饭,有的则不。但是外孙,女婿不献,在意识里他们是客。

上面的仪式都是在乐人的乐声里进行的。

下午亲戚,朋友到来,孝子,乐人要去十字“迎情”,孝子一般跪在路两边,来人一般都拿纸,花,花圈,大蜡等,迎请者要拿木盘迎请,将纸等物放在盘内,其他和迎“亭子”礼数一样。到了后在上礼者跟前登记名字和礼品。成殓时未来的亲戚主家媳妇给其发孝。后安排去休息。晚饭前亲戚都会来完。

下午村里众人“行情”,即送礼,这多是收钱,可以包第二天两顿饭。

晚饭后“玄灵”,客主在棺前抬动棺身,乐人奏乐,女眷齐哭。

毕麦克风叫道,“众客上,众孝子马上到灵前来,祭奠马上开始.”众人到后,先由舅家或者娘家“发蜡”,灵前两边桶内插着大蜡,孝男跪在“家灵前”两边头领一盘子,盘子内有燃着的蜡烛,发蜡者拿蜡烛点燃大蜡,发蜡完毕。之后按亲戚的亲疏顺序依次祭奠,祭者上前作揖,点香,进香,再作揖,跪,叩首,起,作揖,跪,叩首,抬头接侍酒人的酒倒入供桌下的用金色纸包着的“纸盆”,叩首,起,拜,孝子“谢孝”叩首,祭者叩首。客人祭奠完毕族中孝子祭奠,最后众客一起祭奠,孝子一起祭奠。

祭奠完毕,“烧衣服”,在灵前外的地上铺上黄纸,先烧三件衣服,铺开按身形放好,系上裤袋,戴上帽子,穿上鞋子袜子。子女孙子围成一圈从头和腋下点燃,待燃尽,再将被褥等物铺开点燃,燃尽再将其他小物件一起点燃。之后请客上在灰烬上“化纸”,烧“票子”,众人齐哭。之后把灰烬用黄纸包起来,还会有用。

完了喇叭通知第二早起灵时间,埋人时间。开始“热闹”,女婿,外甥等在席上座谈,“点歌”,即女婿等出钱乐人奏乐,规定多少钱一个曲子。

第二早按照时间起灵,起灵前去坟里的人要吃几口馒头,众人抬官放在灵车上后,客主在车前祭奠,车前栓两条白布,族人孝子按次序左右一手拉白布,称“扯牵布”,一手拄纸棍,哭至坟中。有时在十字路口客主再次祭奠,长子头顶“纸盆”,在十字路口由托盆人摔碎。一人拿树枝抽打“引丧”的白公鸡,要听它不时的鸣叫,后扔至半路。后众孝子拉着“扯牵布”哭着向前走,女眷坐在灵车上号哭,司机开车缓缓行进,喇叭里奏着哀乐,亲戚拿着花圈,纸钱,左右两边摇钱树一对,金童银女,吹鼓手一路伴奏,直至坟里。村上填墓的人已经早早的到了。

早上扫墓人已经提前去将明庼内的杂物打扫干净,取掉黑堂中的衣服,将杂土扫入笼中沿别路带回家里。

将棺材抬至两个凳子上,用大绳将棺材两头缆紧将长子的孝接在两绳之间,众人一起搭力将棺抬至明庼上方,明庼上横搭几条扁担或钢管,待两边多人将四个绳头拉住,下面就抽掉扁担或钢管,两边缓缓将棺下移,最后将棺头直接放入“黑堂”,下去几个人将里边的绳抽掉,再由两人一人蹬墙一人蹬棺,后头的绳在被众人提起,一起使力,因为堂内地上放有小竹棍,棺正入堂中。收拾干净棺面的灰土,盖上材盖布,请舅家或娘家看是否放端正,之后再点香烧纸点蜡,放入“吃吃碗”,葱,馒头,左右各放一摇钱树,金童银女,男左女右。之后用砖砌好堂门,有的外面还放一块“墓门石”。众人从两边填土,孝子来回发烟,有的还给喝酒,之后换下村人填土。女眷哭,乐人奏乐。

待土填平时,及时将一条扁担一端插入窑面中央,以保证土堆起来后,这里为土丘的中心,土填的越高,需要将扁担向上移动,避免被土填没。土丘延明庼顺长呈梭型,填好收拾干净后孝子给村人磕头致谢,村人慢慢散去。填土时女眷就开始号哭。土填完众客在坟前祭奠,之后化纸,烧花圈,将“纸棍”绕坟围插好,用几个转堵一石窝点上香和蜡,毕孝子号哭。

完后众人一起回家吃饭,饭间主事人领孝子给众客跪地磕头。

葬礼这天就会将所有礼单张贴出来。

饭后乐人奏乐,或者还有其他节目。午饭后乐人,“家灵前”都回去,大多数客人也都回去。

从埋人后三天每天下午儿子都要去坟中给死者“作伴”,去时要拿水担提笼(笼内放些稻草),在坟前点燃稻草,拉水担在坟周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对坟头说,“不要害怕,我来给你做伴。”

埋后三天下午“攅墓”,子女到坟中烧纸,把扫墓拿回去的土提来倒在土丘上。修缮坟头。

之后过“七个七”以及百日,一般女儿都要来,子女下午都来坟中烧纸,“五七”,百日还要烧衣服。

死后第二年正月初二过“新灵”,上午众客到来,下午去坟里烧纸后回去。

之后三年内每逢祭日都过“周年”,称“头周年”,“二周年”“三年”。

每年清明和大年三十都要上坟,儿子孙子祭祖。

无话…………

                                                     2013年夏于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面
后一篇:春登南五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