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已经入园半学期了,对于我们老师和环境都已经熟悉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往往会做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事,并且会偶尔故意的制造不必要的声音。针对幼儿的行为特点,设计此次社会活动《我会轻轻》,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遵守“我会轻轻”的规则。了解轻轻的含义,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轻轻的”做一些事情,最后喜欢“轻轻”的舒服环境。《指南》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我们应当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因此依据《指南》提出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这节活动始终贯穿着游戏。
活动的导入是猫的笑声,再紧接着引入猫抓老鼠的过程。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运动激发着幼儿的活动兴趣。随着“猫为什么能抓住老鼠?”问题的抛出,幼儿都举起小手,但是我没有预测到幼儿回答的都不是想要的答案,最后只能通过视频里的动作“轻轻的走路”来引导幼儿回答。当我们已经总结出“我会轻轻”的规则时,就组织师幼一起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第一轮游戏抛出问题“老鼠怎么样才不会被猫抓住?”我的这些小老鼠非常的棒,在第一轮就知道动作轻轻的,导致我这只猫只抓到一只小老鼠。这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于是在第二轮游戏时,我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猫,两只猫来抓老鼠,这次游戏结束后,还是只抓到一只,其实应该是我没有跟另外一只猫说清楚,这只小猫只是跟着我走,而没有独立的去抓。为了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知道做一些事情也要轻轻的,第三轮游戏,我设计的环节是,将糖果放在了杯子柜、椅子底下等地方。这次游戏,小老鼠们轻轻的去开杯子柜,但是在拿椅子底下的糖果时,他们没有想到要搬开椅子,直接伸手去拿,导致发出了一点点小小的动静。于是我抓住他,游戏结束,让幼儿自己总结经验。最后再次引入到活动室里做哪些事也要轻轻的。这个过程,幼儿都知道遵守“我会轻轻”的游戏规则,但是通过整个的过程下来,看到孩子的表现,以及我想要达到让幼儿真正了解“轻轻”的效果,在活动的最后,可以添加一个关于噪音的问题或者一个情境,知道噪音给耳朵带来的不舒适,从而增强“我会轻轻”的情感目标。
这样的活动,要想一下子让幼儿养成什么都轻轻的习惯是比较难的,好习惯是要长期的坚持培养才行,我和班级的老师交流,并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只要能坚持在老师要求“轻轻地”情况下,老师就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并且有家长们的配合,孩子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养成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