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小学教师安全素养

(2015-06-18 07:53:02)

谈小学教师安全素养

 肖宝华

(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 100048

 

 

 

摘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学校安全文化中,教师安全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学生伤害事故的高发阶段,因此小学教师的安全素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的安全素养主要包括校园安全法律意识、教师必备安全知识、一般学生伤害的救助知识与技能、学生特殊伤害事故预防和安全教育能力等。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养成一般可以通过教师职前教育、教师安全继续教育和学教师安全教育网的建设来培养。

关键词:学校安全文化 小学教师 安全素养 内涵 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志码 A

 

小学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都在努力尝试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安全防护体系,在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应努力培养小学教师的安全素养。

一、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是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种安全生产理念,safety culture对于群体而言属于安全文化,对个体而言则属于安全素养。一个安全系统包括四个要素,即人、物、设备、能量和信息四个要素,“安全系统,首先强调的是人的因素即人的安全素质是根本,其他三个要素也都必须靠人去执行、操作和管理,所以,人的安全素质至关重要。”[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学校安全的重视,又提出了学校安全文化(school safety culture)理念,一般认为学校安全文化包括三个层面即“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2] 也有将安全观念文化理解为安全精神文化,认为“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所有成员安全素质修养、安全价值取向的灵魂和源泉,在安全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3] 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学校对安全的重视,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欠缺。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这三个主体中,教师是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又在教育教学活动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安全素养在学校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问题,更容易发生安全伤害事故。根据2006年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表明“在学生伤害事故中,43.7%的伤害事故发生在小学。” [4]  2010年的调查表明“小学仍然是伤害事故的高发阶段。”[5] 而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因为儿童最容易接受指导并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将会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留下极大的隐患。”[6]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学生安全伤害事故预防上,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但对学生安全预防与救助知识欠缺,更谈不上安全救助和安全教育能力了,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加强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培养至观重要。我国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小学教师应“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所以小学教师安全素养也是小学教师一项基本专业要求。

二、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基本内容

在企业中,员工安全素养“一般包括安全思想意识、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术能力。”[7] 小学教师安全素养也应包括学校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由于学校安全不同于企业安全工作,更多的来自于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救助,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此小学教师安全素养具体应包括学校安全法律意识、校园伤害事故的分类预防、教师必备安全知识与一般救助知识、安全技能与救助技能、学生安全教育能力等。

1、校园安全法律意识

在教师安全意识中,仅有思想的重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学生安全的法律意识,使教师知道那些情形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进而做到有目的加以预防,同时还要知道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和教师应如何承担责任,进而引起教师的重视,不仅积极规范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能注意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应认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各省市《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包括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承担责任的情形、学校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学校不承担责任的情形、教师自身行为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情形和侵权责任法中相关规定等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安全法律意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约束在法律框架范围之内,实现教师的依法执教。

2、校园伤害事故的分类预防

     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主要是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还要知道那些情形容易引发小学生伤害事故,以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引起重视,来有效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校园设施伤害事故、实验课伤害事故、课间课外活动伤害事故、体育课伤害事故、学校劳动伤害事故、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心理反常伤害事故的预防等,以及教师自身行为的约束、学生集体外出活动伤害事故的预防等。这样使教师懂得在教育教学中,上述情形下,学生容易发生怎样的伤害事故,使教师引起重视和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3、一般伤害救助知识与技能

一般急救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安全素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医学研究表明,人体伤害第一时间的急救是最有效的救助。实践调查表明,很多教师缺乏一般的救助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安全事故中,有的教师甚至表现的举足无措,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般的救助知识与技能。这样使教师在突发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基本救助,以减少伤害结果的扩大,最大限度保护小学生的生命与健康。这些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火灾急救、地震急救、触电事故急救、坠落事故急救、外伤急救、创伤急救、烧伤急救、溺水急救知识与技能,以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等。

4、教师必备安全知识

在教师安全素养中,安全知识是教师安全素养的基本内容,教师只有具备了安全知识,才可以有效预防学生伤害事故,也才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师必备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消防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防火、灭火、报警和逃生的知识;二是交通安全知识,主要包括行走安全、横穿道路、交通指示灯、不要模仿家长行为的知识;三是用电安全知识,主要包括电器开关使用、各类电器使用、电器火灾的知识;四是地震自救知识,主要包括发生地震时的反应、避难场所的选择、听从指挥等知识;五是生活娱乐活动知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玩具使用、游戏活动安全、娱乐场安全、攀爬安全、游泳安全等知识;六是校外侵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如何和别人接触、穿着、言语、机智逃跑的等知识;七是校园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教学设施安全使用、教学设备安全使用、体育课安全、课间活动安全、校园劳动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校园突发侵害安全知识等。

5、学生安全教育能力

教师工作不同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教师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机器和设备,不是安全的人——机环境,而是安全的教师——学生环境,因此教师安全素养不同于员工安全素养,教师安全素养中还应包括学生安全教育能力,这也是教师安全素养的基本内容。因为学校安全文化中学生安全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而学生安全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能力。学生安全教育能力要求教师能通过教学过程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通过教师的安全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小学教师安全素养的培养

1、通过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教师的安全素养

教师安全素养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培养教师安全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项基本内容,应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培养未来教师的安全素养。在日本,“教师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完成一般在小学教育专业和儿童学专业的生命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和儿童护理及各个学科中体现,使未来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具备了儿童安全预防与救助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 在我国,目前南京晓庄学院的初等教育专业开设了儿童保健课程的尝试,课程主要介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保健知识和一般儿童伤害救助知识。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应普遍开设《儿童安全教育》课程,应主要包括学校安全法律知识、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伤害预防知识、儿童安全知识、儿童伤害一般救助知识与技能和儿童安全教育设计等内容。课程应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加以贯彻和落实,目的在于培养职前教师的安全素养,使未来教师具备从事教师工作应具备的安全素养。

2、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安全素养

仅靠教师职前教育来培养教师的安全素养还不够,由于不同的地区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学生的特点,还应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安全素养。在我国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有个别地区开展了基础教育校长的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教育培训,但未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也未在全体教师中实施,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安全素养题,应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对在职教师的安全素养的教育,尤其重点培养小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教育培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在职教师安全素养。提升学校安全文化的软实力。

3、通过校园安全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教师安全素养

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通讯及交流方式,为现代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师安全素养培养中,也应当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学习来加强教师安全素养。在美国,有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共教师、公众和学生,以便于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素养。在我国,也要注重学校安全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开发学校安全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属于公共资源学习平台,不仅可以辅助和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还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也可以为学生家长提供安全教育学习的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加强教师的安全素养,以促进学校安全文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敏.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0706): 51

[2] 张永耀,章雪珍.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08(04) 14

[3] 任国友.中美校园安全文化比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8) 55

[4] 编辑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式分析报告[J].人民教育,2007(08)10

[5] 孙蕊.中小学安全事故数据分析[J].教学旬刊,2010(04)12

[6] 张克勤,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6)36

[7] 季振国.浅谈如何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J] 市场周刊,2011(07)16

[8] 张克勤,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6)37

 

本文发表在《教育探索》2014年第五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