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古日报》《兴安日报》两家党报缘何如此关注乌钢?

(2022-11-17 14:29:25)
标签:

敬业

文化

乌钢加入敬业集团8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有目共睹,获得了社会内外一致好评。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内蒙古日报》社联合《兴安日报》,派出记者深入乌钢生产经营一线采访,总结了乌钢在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正确领导下,乌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同一时间两家分别是省级党报和当地党委党报《内蒙古日报》《兴安日报》,以题为《投资50亿加大升级改造 让“乌钢变绿”》集中联合对外宣传乌钢报道,充分代表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兴安盟委行署对敬业集团做强做大做优乌钢工作的充分肯定,非常权威!

目前钢铁市场极为残酷,钢铁同行都在为生存挣扎,而乌钢在如此残酷情况下,敬业集团却仍然在继续加大对乌钢技改投入,为了乌钢长远发展、为了乌钢人有工可做不失业、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我们乌钢人应感到无比幸运,应感恩敬业集团,感恩李董事长!聚焦降本增效,共度危机!

让我们以此篇文章为动力,凝聚员工意志,鼓舞员工干部信心,按照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主题”理念,殚精竭虑,夙夜为公,把乌钢发展建设好,以优异成绩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不辜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兴安盟委行署及敬业集团对乌钢的厚望!

下面,请大家详看这次的报道。

投资50亿加大升级改造 让“乌钢变绿”

连日来,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捷报频传:10月24日,1200立方米高炉本体一次成功引风烘炉,宣告了乌钢彻底摘掉戴了64年只有小高炉生产历史的帽子,挺进了全国工艺水平现代化、设备操作智能化、装备规模大型化的绿色低碳环保型大高炉行列;11月1日,1x50兆瓦双超煤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不仅填补了兴安盟内煤气发电空白,更实现了煤气综合循环利用、低碳节能减排。标志着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绿色发展中打造出了环保、低碳、节能、高效的新乌钢。

乌钢是兴安盟最大工业企业之一,现有员工2300余人。敬业重组乌钢前,企业只有1台110平方米烧结机、1座503立方米高炉、2座35吨转炉,1条年产60万吨的半连轧生产线,处于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的边缘。自2014年重组以来,乌钢加快企业低碳转型进程,已累计投资近50亿元,打出一系列环保技改提升组合拳,对环保、设备、工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彻底甩掉“傻大黑粗”的旧形象,走上了“乌钢变绿”的新路子。

1x50兆瓦双超煤气发电项目智能化主控室,技术人员正在电子显示屏前观测数据。正在与技术人员观测数据的乌钢能源中心副主任焦立峰告诉记者:“1x50兆瓦双超煤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能将乌钢所有煤气回收并网发电,年可减少能耗排放5万吨标煤,年发电量约为3.6亿千瓦时,年减少外购电3.2亿千瓦时,年节约外购电费12150万元,年度降低能耗3.9万吨标准煤,年减少碳排放约25万吨二氧化碳。”

“今年,乌钢投入巨资建设了包括高炉节能环保项目、煤气回收发电项目、污水处理项目、2.5万m³制氧机项目及厂区绿化美化等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提升项目。”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兼乌钢总经理史二明介绍说:“目前,乌钢电耗、能耗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4%和8%,水耗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均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据悉,自2014年以来,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干式超净+”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和中水利用项目,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并对原乌钢铁路专用线进行提标改造,为乌兰浩特市每年减少约16.26万辆重型货车的汽车尾气排放。同时,从环保改造到装备升级,再到节能降耗,实现了对所有高能耗设备进行淘汰,并对烟气、粉尘、颗粒物等进行专业化的环保标准治理,对烧结、球团竖炉实施脱硫改造实现超低排放。对氧气厂、轧钢厂、炼钢厂等敏感部位实施噪声治理,改造铁路线和装卸车设施,实现“绿色”运输,使企业走上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二十大报告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重点关注了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史二明说,“今后我们要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