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图谱教学法实践研究》
(2015-11-22 17:20:05)《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图谱教学法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区大中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倾听和音乐欣赏活动。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这样就导致一节课下来孩子连歌词都记不住,就更别谈表演、表情了,这样老师累孩子也累。“图谱”是指根据歌曲的结构,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是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于是我便逐渐尝试着把图谱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变现出来、其中有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图画图谱,记忆舞蹈动作的动作提示谱,分析音乐结构的视觉标记,打击乐教学中的声势谱,配器谱等等。
作为歌唱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被广泛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讨论的是图谱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第一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在当前图谱的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图谱出示或退出的时机不适当,对幼儿感受音乐造成干扰。
5、图谱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以及已有经验的迁移。
“什么是图谱?”“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音乐活动中图谱设计以及运用的规则。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多个案例的实践研究,总结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图谱设计的原则,提高图谱对歌曲作品本身解读的准确性。在唱歌活动中,图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
2、依据艺术通感理论,总结图谱设计中具象图谱符号与歌曲中抽象音乐符号之间的匹配规律。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图谱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真正发挥图谱作为中介物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主要先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然后制订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开发活动案例。由课题组统筹安排,分工组织研究,积累研究成果,形成总结性研究报告。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图谱教学进行研究: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征。
(一)幼儿的成长:
1、激发幼儿对图谱活动的兴趣、体验审美愉悦。
通过这两年课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全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活动中他们充分的感受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妙的节奏和音乐。在贴近自己生活情趣的活动中尽情的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提升音乐创造力不断自我超越。
幼儿的发展是不断地自我超越的的过程。幼儿在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同时,在奠定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和音乐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不断地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3、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天赋,使其个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与天赋。孩子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谱演示,甚至进行即兴表演。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总是忘我地投入。我们提供足够的时间、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节奏,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不用成人的单一模式教导幼儿单纯性模仿,不急于让幼儿学会音乐技能,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感受节奏活动的快乐。
(二)教师的成长:
1、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个途径,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切入口。
(1)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学习与反思
实践——反思是教研的关键。从教师的角度看,进行教育反思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必由之路。我们以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里例为载体,结合对观察的记录与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如:在活动《卷炮仗》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在进行音乐游戏时总不能用自己创编的舞步走成螺旋形,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随意的走。于是大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孩子对基本舞步要有前期经验的积累,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孩子创编后应该在教师帮助下对所创编的内容整体的回顾和梳理,使得孩子明白先跳什么,后跳什么;有的教师还提出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同乐曲性质相匹配的舞步,以增加舞蹈的美感,基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使得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为细致。
(2)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研究效益
以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常常会局限与课题组的成员,研究的受益面比较窄。而与园本教研相结合后,全园教师都成了研究的收益者。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确定一个月为音乐教学活动展示月,在2014年11月里全园教师分成骨干组、新教师组、老教师三个组分别对全园教师展示了自己对《卷炮仗》、《大象和蚊子》、《解放军进行曲》等经典音乐课例的重新诠释,并结合对《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指导要点的学习,以及对观察的记录进行了专项的研讨。从中我们进一步领会到:我们所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要以儿童为本,强调主动性,要改变儿童被驱使进行活动的被动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儿童审美情趣,体验创造、自我表现的快乐和成就感。大家感到收获颇多。
在对观摩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我们还就图谱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要点组织了专题学习。在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共同梳理了制定目标时常用的词汇。如:“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关词汇有“感受”、“熟悉”、“理解”等;“学习”素质方面的相关词汇有“通过……”、“利用……”、“借助……”等。
2、竞技结合,提高素养
我们结合课题开展组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的鉴赏分析能力、教师的即兴伴奏、教师的乐理知识、对乐器的认识、舞蹈表演知识等等。
竞赛活动:教师优秀案例分析、优秀活动设计、音乐环境评比等,课题活动是教师整体素养得以提升。
3、锻炼骨干,促其成长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促其在工作中成长,在压力中上进,在提高中完善。承担我园音乐活动的对外展示、汇报、组内的观摩等等。组织协调、工作魄力大大提高,形成较为独立的工作局面。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由于时间关系,研究人员精力有限,对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我们将不断获取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寻找更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音乐素材,不断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本园的办园特色。
2、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准确的把握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好的迁移到音乐节奏活动中,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