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水诗苑之诗歌长廊

(2014-03-05 16:23:02)

http://s15/mw690/005vQbc1zy6H4sPcaaG8e&690

淇水诗歌之诗歌长廊诗篇(节选)

http://s6/mw690/005vQbc1zy6H4sU4nnT85&690

一、香山会
.次重阳韵

马钰(元)

木金交、天地活、真真渐好。

澄清淇寂深通奥。

祥光瑞气,把丹砂覆焘,

方知得,人能弘道。

仙承妙号。

定是受,金书诰。

玄中妙,净中来到,心通意晓。

这天机大道。

当行教,荐赴蓬岛。

释:这篇文章是由全真教王重阳的大弟子丹阳子马钰所写,次重阳韵是诗的题目,意思是依照王重阳原词韵重新填词。文章写出旧年与新年交替,冬去春来,天地间万物开始复苏,道家真人与道家的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寂静澄清的淇河水连接着淇奥,吉祥之气只能用道家炼丹的青烟呈现出来,万物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

http://s15/mw690/005vQbc1zy6H4tbdNW6fe&690

二、
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

  皎然    (唐)

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释:这首作品是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潘述、汤衡、海上人一起在侍御李萼家里饮茶诗赋的情境。他们在琴轩“铭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品茶、看花、写诗、作画,来参加聚会的不是东邻隐士就是淇上的和尚,茶会一直延续到天亮。

从这里看淇河历来风景优美是历代文人墨客隐居写作的地方,所以写咱们淇水的田园诗有很多。

   三、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唐)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怨之深。因为大自然的美,只有心情愉快才能欣赏,而现在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能不倍感愁。

        http://s10/mw690/005vQbc1zy6H4tgvu7D39&690

                  四、送龚章判官之卫州

      司马光(北宋)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释:这是一首送行诗,送十年前的学友龚章赴卫州做判官,先忆同窗之谊,再赞其苦学成材不易,又勉励其忠于王事,后写赴任地风物之胜。

五、送卫州贾云卿

刘敞(北宋)

淇澳文雅地,相门英妙才。
春风万人喜,都城千骑来。
啸激鸾风响,歌传松柏哀。
怀贤复访古,处处为徘徊。

释:这首五律送别诗,极力描述了淇滨风情,从古至今、英才贤士居多,可谓人杰地灵。

六、《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李白(唐)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

释:诗词大全为您提供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李白,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赏析,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原文,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

七、弃妾篇

  乔知之(唐)

妾本丛台右,君在雁门陲。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
不因媒结好,本以容相知。容谢君应去,情移会有离。
还君结缕带,归妾织成诗。此物虽轻贱,不用使人嗤。

八、杂诗五首.其三

权德舆(唐)

淇水春正绿,上宫兰叶齐。光风两摇荡,鸣珮出中闺。

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徒然路傍子,怳怳复凄凄。

释:此段写闺中之思,女主人公是富贵之家的少女,住在淇水岸边,一天他来到淇水之上,望着淇河碧波荡漾,看到上宫兰叶茂盛,顿感春情无限而自己却孤单之苦。

九、《淇上田园即事》

王维 (唐代)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释:该诗是作者隐居淇上时所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描绘了淇上小村傍晚时的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王维隐居于淇水之畔,东边的田野广阔的看不到头,每日隐居于桑树与拓树之间,幽幽的淇水流过村落,村子里面一片祥和。静者: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作者无忧无虑,趁着着天没有黑把柴门关上。

http://s4/mw690/005vQbc1zy6H4tzyJYT73&690

十、绿漪堂

 宋 文天祥

    义方堂上看,窗户翠玲珑。

  砚里云坛月,席间淇水风。

  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

  庭玉森如笋,干霄雨露功。

释:义方堂是宋代名将张永德教子之地,全诗借竹喻人,义方堂上到处都是绿竹猗猗,时时都有竹影相伴,竹声相随。竹子的直节暗喻主人清廉正直的品德。“干霄雨露功”明写竹子茁壮成长直冲云霄是雨露的功德。暗写国初名将永德“教子有方。

十一、寄题济源李少卿园亭

 司马光

    县僻人事少,土肥风物殊。

  杖刊灵寿木,轮里溴梁蒲。

  竹不减淇水,花仍似洛都。

  主公眉雪白,游览未尝扶。

释:济源的李章,官至少卿,他有一座园林十分漂亮。这是一首咏题名园的五律,赞美了李氏园林,翠竹如淇园,花比洛阳美,可谓是游览的好去处。

十二、太行

范成大(南宋)

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

横峰侧岭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释: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太形山,此诗描写太行山立秋时节美景。

十三、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苏轼

倦看涩勒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依依犹得似淇园

释:这是一首苏轼为其子苏过所画枯木竹石题写的一首七绝。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苏过相随并常以画请教,此以“淇园”喻苏过所画,竹子的苍翠,反衬了淇水、淇园、淇园之竹对外界影响之大。

十四、送云卿知卫州

司马光(北宋)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释:贾云卿要到卫州做知州,作者写此诗送行。此诗作为临别赠语劝勉对方勤于政务,体验淇水卫地风情,三年任满,重叙友情。

http://s9/mw690/005vQbc1zy6H4tEgeFi18&690

十五、清燕亭

司马光 宋朝

波澄荫群木,永日淇清华。

碧筱静秋色,白苹低晚花。

松声工醒酒,泉味最便茶。

外事付丞掾,无妨风景嘉。

释:登亭赏景,借景抒情,有点暂求排遣解脱的味儿。亭上四顾,淇水澄澈,群木垂荫,秋日的绿竹更显青翠清幽,傍晚的河面上白萍开满小花。这清秀美景从早到晚始终如一。松涛声声最宜醒酒,泉水澄澈更便烹茶。其他杂务都让属官(副职)去处理吧,不妨我尽情欣赏这淇水美景。

http://s10/mw690/005vQbc1zy6H4tmY1Hre9&690

十六、发白马

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释:发白马》五言律诗,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所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全诗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

十七、夜别韦司士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释:夜别韦司士》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十四,应作于达夫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从诗意看,作者与韦司士初交,是应酬之作。

十八、卫女

林同(宋)

归宁不可得,何以写吾忧。

不似肥泉水,悠悠淇上流。

释:《卫女》是宋代诗人林同创作的组诗《妇女之孝二十首》之一。此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借写卫女不能回家探望父母之苦,曲折地表达了南宋爱国将士们对收复故土的渴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十九、淇门飞雪

元朝 马德华

淇水日夜流,沙堆积晴雪。

飞屑满汀洲,凝晖照溟渤。

寒通剡曲风,白映天上月。

对景忆山阴,停舟叹清绝。

释:淇门飞雪浚县八景之一,它生动地描述了晴日里在淇门镇淇水入卫时形成的壮观景,以及淇河的剡曲风味。也可从这首诗里看到淇河在元朝时仍具有的汤汤气势。在淇门南村口有一座古塔,塔的东门题风雪避。据说西汉末年,刘秀逃避叛军王莽的追杀至此,大雪封路,刘秀祈祷,“此地能无雪乎”?说完,积雪纷纷离去,周围数十米再在下雪,而几十米之外大学弥漫,王莽迷失道路,刘秀逃过此劫,后来当地人民认为这里十块风水宝地建造了这座塔,又叫作风雪避。

二十、林笋

 苏辙

    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

  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

  狂鞭已逐草侵径,疏影长随月到楹。

  嵇阮欲来从我余,开门一笑亦逢迎。

释:这是一首七律,以淇水之竹和竹林七贤烘托所见青竹顽强抗争迎得繁荣的倔强精神,抒发了自己的仰慕先贤追寻旷达的思想感情。

二十一、登上水关

苏辙  宋代

淇水沄沄入禁城,城楼中断过深清。
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
岁月逼人行老大,江湖发兴感平生。
画舫早晚笼新屋,慰意来看水面平。

释:这是一首七律主要写游览淇水所见所感。首联写眼前所见淇水流入朝歌美景;颔联描写暮霭之下,淇滨漫山遍野的牛羊及落日余晖中的宫阙楼台,颈联感慨“岁月逼人”,抚今追昔,感叹人生;尾联抚慰个人情绪,作情感的梳理。

二十二、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
   韦应物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

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释:这首诗写淇水上游的一位女子思念夫君,同时也描写了淇河的优美风光。韦应物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这首诗以淇水景色的优美来反衬人物内心的凄苦。

二十三、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释: 此诗描写了开封至浚县一带当年初秋的景色,时过景迁,生态、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延缓气候变化。《诗经·鄘风·干旄》就有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处又见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可见浚县自古多出美女。如果不是山清水秀,水土养人,根本不可能养育出可人的儿女。

http://s12/mw690/005vQbc1zy6H4t7a1J1eb&690

二十四、逸贤峝

  南宋  胡铨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
  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
  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

释:首联写诗人岛上意外地遇到竹林,以淇园借指竹林,暗示竹林之美和诗人对竹林的酷爱,谁知又透出诗人的惊喜。颔联以文学界名人作比,点出在竹林中游赏者(当然也包括作者)的自由随意,悠然自得。颈联首先直写竹子苍翠,并以石头对比反衬,其次写到竹下流水的幽静,使水竹相互映照,同时增辉。尾联以自己要把此岛当作家乡的心愿,极写自己对此岛的热爱。
  全诗以喜爱之情为中心,从各个方面铺排渲染,有景,有物,亦有情,既直抒胸臆,又侧面烘托,中心鲜明,引人入胜。

二十五、灯夕守舍、

  刘克庄

百口惟翁懒入闉,讙传画隼出行春。
冶容淇上多游女,群饮街头有醉人。
听黑箫韶成假寐,映青藜杖是前身。
不知谁侍传柑宴,早为君王靖塞尘。

释:此诗前四句写元宵之夜众人衣着盛装外出欣赏夜色的热闹景象:淇水边上游女如织,街头巷尾到处有饮酒欢庆之人,后四句也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

二十六、次韵三首
  南宋  刘克庄
  邻鸡初唱晓妆忙,空郡疑开选色场。
  未许丛台夸袨服,却将淇水易渐裳。
  咏归惟点曾言志,驰骋虽聃亦发狂。
  闭目不窥惟地主,且祈麻麦接青黄。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减少年时。
  仅堪田舍陪乡饮,难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毂,回风王母带云旗。
  管箫声散人归晚,独有萤穿马季帷。
  拂拂东风欲辨晨,新晴和气满郊闉。
  未妨吹雅存豳俗,何必沉巫怖邺民。
  田父扶携问鸡卜,村姑呼唤祭蚕神。
  柴门不识征租吏,便是尧时击壤人。

:这是一组田园诗。
  第一首首两句写归隐乡里见到的乡村景色,后六句用《诗经》名句淇水易渐裳和曾点、老耽的典故表明作者自己归心似箭和归隐乡里后的怡然自得的心情。
  第二首写自己除却少年情怀,归隐乡里,陪乡邻饮酒,看湖亭水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自得。
  第三首诗,写乡村太平景象。作者提倡以诗歌礼仪教化百姓,使百姓知礼仪、懂教化,过上上古尧时的太平日子。

二十七、游栖霞观

(元)王磐

峰峦郁四环,细路入林莽。

行行十里新,其中得旷壤。

仙家此卜筑,基构自畴曩。

门前水注溪,屋头山直上。

忘机麋鹿驯,得地桑麻长。

道者三四人,力耕是充养。

老我营世务,迫隘因羁鞅。

一往款松扉,襟怀顿开爽。

因君竟夕话,动我烟霞想。

何当谢纷俗,山林遂长往。

 

释:栖霞观美景。

二十八、送李邕之任滑台

  李隆基    

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
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

释:李隆基送李邕赴任滑台,临行谆谆教导。

汉朝的时候就十分注重东郡一带。尤其是黎阳关那一带,古人就说黎阳收顾九州,浚县黎阳是天下第一大粮仓,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只有你可以胜任,你到那里执政将是大功一件,表现出唐玄宗十分信任李邕。

http://s14/mw690/005vQbc1zy6H4tITtRr4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3月04日
后一篇:2014年03月0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