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是豐年好時光

(2025-03-14 15:22:35)
标签:

杂谈





正   是   豐   年   好   時   


—— 记潘荣胜同志的畵


潘荣胜同志系山东淄博市人,1954年12月生,贫农,学生,第一学历高中毕业,1974你1月入伍,1977年6月入党。在部队期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兼职部队的摄影。他勤奋好学,爱好广泛,自学绘画、书法、金石篆刻等,他在部队期间谦虚谨慎,爱岗敬业,严以律己,自学成才,曾任电影放映组长,政治部文化科干事。他和同行战友们为部队的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他德才优秀,组织上又送他到海军政治学院学习,取得大学学历。1988年转业到山东烟台大学工作,期间曾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艺术绘画类专业,修业期满后再回到烟台大学,并且兼职艺术绘画教学工作。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艺无涯”嘛!所以,荣胜同志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道道难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教学之余,汲取百家之长,融汇古今之智,标新立异,自成一脉。陆续出版了潘荣胜水墨山水画册,以此来拓展自己绘画艺术的创作之路。他经常把自己创作的梅、蘭、竹、菊、松等传统画作发给我,我非常喜欢他的画作,但是遗憾的是我不懂绘画这门艺术,所以无法加以评论,我从他发给我的画作中遴选几幅,上传给战友们欣赏,请你们发表评论吧!


正是豐年好時光
晨落浓霜秋已晚    正是丰年好时光

正是豐年好時光

竹子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蒙曼教授说:竹子在《诗经》里面也有不少表达。如:“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还有讲君子人格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形容竹子性格的,比方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为什么竹子就可以象征君子呢?你看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吧,那一方全是竹子。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挺拔而有节呀!就是有节操啊!古人认为君子是要有节操的呀,要有那个棱棱瘦骨的精神风骨。所以苏东坡也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是那样一个美食家,他也说宁可不吃肉,他也要种竹子,为什么呢,因为竹子代表着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再看看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个君子的心呐,他既像竹子,又像月亮,这才是一种内外都皎洁的君子呀!


正是豐年好時光

正是豐年好時光



正是豐年好時光
蒼鬆翠葉鐡骨枝     雪後更顕精神氣     世間何有不老樹     如今七十不稀奇






据说松、竹、梅岁寒三友,是从南宋以后才出现这一提法的,但是我们中国人喜欢这几种植物,那可是老早老早的事了,早到什么时候呢?比方说松树吧,《诗经》里是这样说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什么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那欢欣活泼的小河呀,那沉稳端庄的南山呐,你看竹子长的是那么的碧绿,你看松树长的是如此茂盛。这就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树最坚贞的地方那当然就是耐寒了,所以孔子不是讲了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能入选岁寒三友,就是因为你看冬天的松树,它仍然是碧绿的颜色,这是不容易的呀。松树除了耐寒还有一个特性是什么呢?松树长寿呀。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比如说一千多年的松树,两千多年的松树,三千多年的松树,但是你怎么也看不到一千年的柳树,两千年的柳树,三千年的柳树吧。所以,当你把它和长寿联系在一起,就叫作松龄鹤夀,他就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了。在小学生的课文里就有贾岛的那一首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你看那个老道士也好,老神仙也好,他们为什么都在松树下活动呢?因为松树本身就有飘飘仙气呀,那人都得吃松果,他才能长养出神仙气象。所以不要以为这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拜访友人的诗,这里有一种潜在的神仙意向在里面,这就是松树的性格。



正是豐年好時光

正是豐年好時光
正是豐年好時光

我们经常好到清幽恬静的小苑里采风,能看到百年以上古树参天,遒劲疏影的腊梅当然不会少的。“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据蒙曼教授介绍:春秋时期,梅树在北方是大量存在的。所以《诗经》里它是有梅树和梅花的呀!但是那个时候的梅花呢,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人们看到梅,人们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它的果实,就是要的是那个梅子本身,而不是看花的。比方说,《诗经》里有一个著名的《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什么意思呀?哎呀你看那个梅树啊,它的果子已经只剩下七成了,快拿框子来捡呐。那小伙子啊,你看我的青春年华都快要逝去了,你快来求我呀,他讲的是什么呀?讲的是果子。摽有梅,其实七兮,有一部分已经落下了,那不是指花,所以你看古代人是多么质朴呀!梅子它是用来吃的,吃它那个酸味嘛,所以古代讲宰相是干什么呀?叫做“调和盐梅”,你宰相治理国家,就像厨子炒菜一样,你要知道放多少盐,你还要知道放多少梅子。那什么时候人们看中的就不再是梅子的果实,而是梅花了?那差不多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魏晋南北朝不是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吗,就是南方的陆凯写了一首诗给北方的范烨,讲的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你看这时候,梅花的那种意象就出来了呀!这是凌寒盛放的第一支花朵呀,所以南方的陆凯觉得,你看我们江南虽然当时比较落后,但是我们也有比北方更好的东西呀!比方说我们率先迎来了春天,所以从此之后,梅花这种凌寒盛开的这个意象,就在中国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了,所以我们就会知道:

疏枝横玉瘦,小咢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现在是大晴天呀,看松 竹 梅 岁寒三友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来一场大雪啊,那就好的不得了呀!

那松树是什么呀?

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那竹子是什么呀?

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聲。

那梅花又是什么呀?是我们最熟悉的那首诗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我们期盼着来一场大雪吧,让我们看看在雪里争奇斗艳的岁寒三友松、 竹 、梅!


正是豐年好時光


注释:

       资料来源于新浪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滄洲之春

2025年3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